2012年高考走向高考课后练习一轮资料 2-4内容摘要:
1、、选择题1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如何保证刻度尺竖直( )A使用三角板 B使用重垂线C目测 D不用检查答案 B解析 使用重垂 线可保证刻度尺竖直,故 B 正确A、C 不准确,不合题意, D 是错误的2(2011太原模拟)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的实验中,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里作用效果是指()A弹簧测力计的弹簧被拉长B固定橡皮条的图钉受拉力产生形变C细绳套受拉力产生形变D使橡皮条在同一方向上伸长到同一长度答案 D解析 合力与分力之间是等效替代关系,所以在实验中的作用效果相同是指橡皮条的伸长量相同且伸长到同一位置,故 D 正确,A、B、C 错误3(2011山师附中模 2、拟)在“探究力的等效和替代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位置 O 点,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有( )A同一次实验中,O 点位置允许变动B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 O 点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 O 点时,两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应取 90不变,以便于算出合力的大小答案 析 实验 中合力的大小须保持不变,即 O 点位置不允许变动,选项 A 错误;选项 C 中的操作,可能会超过另一弹簧测力计的弹性 3、限度,因而错误 ;本实验是在力的作用效果相同下,两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是任意夹角时,通过弹簧测力计示数获得合力而非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计算,选项 D 错误4如图(甲) 所示,一个弹簧一端固定在传感器上,传感器与电脑相连当对弹簧施加变化的作用力(拉力或压力) 时,在电脑上得到了弹簧形变量与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的关系图象,如图(乙) 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弹簧的长度成正比B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与对应的弹力增加量成正比C该弹簧的劲度系数是 200N/弹簧受到反向压力时,劲度系数不变答案 析 由 图知,Fx 是一个过原点的直线 ,k N/m200N/m,可知 A 错,确选择题5(2011合 4、肥模拟) 在研究弹簧的形变与外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 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 F 与弹簧的形变量 x 作出的 Fx 图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由于_答案 200N/m弹簧有自重(本题答案合理即可)解析 由图象知弹簧的劲度系数k N/00N/4实验 中应把弹簧悬挂起来,让其自然下垂,再测原长,消除弹簧重力的影响,故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弹簧有重力6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 A 点,另一端拴上两根细绳,每根细绳分别连着一个量程为 5N、最小刻度为 弹簧测力计沿着两个不同 5、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当橡皮条的活动端拉到 O 点时,两根细绳相互垂直,如图所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从图中读出(1)由图可读得两个相互垂直的拉力的大小分别为_N 和_N( 要求读到 2)在本题的虚线方格纸上按作图法的要求画出这两个力及它们的合力答案 (1)(2)见解析图解析 读弹 簧秤示数时,应注意首先找零刻度线,尤其是竖直放置的那个弹簧秤,它的读数是 不是 水平放置的弹簧秤读数是 1)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被拉伸时,不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B用悬挂砝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应保证弹簧位于竖直位置且处于平衡状态用直尺测得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伸长量D用几 6、个不同的弹簧,分别测出几组拉力与伸长量,得出拉力与伸长量之比相等(2)某同学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 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钩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 L,把LL 0 作为弹簧的伸长量 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图线可能是下图中的()答案 (1)2)C解析 (1)本实验中以需要研究的一根 弹簧为实验对象,在弹性限度内通过增减钩码的数目,以改变对弹簧的拉力,来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所以 A、B 正确(2)考虑弹 簧自身重力的影响,当不挂钩码时,弹簧的伸长量x0,所以 C 正确8(1) 某实验小组在 7、 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中,做好实验准备后,先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某一位置O,此时他们需要记录的是_、_和_,接着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要特别注意的是_(2)图甲为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A在测量同一组数据 2 和合力 F 的过程中,橡皮条结点O 的位置不能变化B弹簧测力计拉细线时,拉力方向必须竖直向下CF 1、F 2 和合力 F 的大小都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D为减小测量误差,F 1、F 2 方向间夹角应为 90弹簧测力计的指示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拉力的大小为_N.(3)在实验中,如果只将细绳换成橡皮筋,其他步骤没有改变,那么实验结果是否会发生 8、变化。 答:_.(选填“变”或“不变”)答案 (1)O 点的位置两弹簧秤的读数 两细绳套的方向一定要将橡皮条拉至 O 点(2)3)不变解析 本 实验题运用等效方法,用两个弹簧秤和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的效果要相同本实验装置中,弹簧测力计拉细线时,拉力方向不一定要竖直向下,为减小测量误差,F 1、0,太大或太小都不适宜“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并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所用的每个钩码的重力相当于对弹簧提供了向右恒定的拉力实验时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 5 个钩码逐个挂在绳子的下端,每次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1)有一个同学通过以上实验测量后把 6 组数据描点在坐标 9、图中,请作出 F L 图线(2)由此图线可得出该弹簧的原长 _度系数k_N/m.(3)试根据以上该同学的实验情况,请你帮助他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不必填写其实验测得的具体数据)(4)该同学实验时,把弹簧水平放置与弹簧悬挂放置相比较优点在于:_.答案 (1)见解析(2)520(3)(4)见解析解析 (1)用平滑的曲 线将各点连接起来,如图所示:(2)弹簧的原长 图象可知, 10 2mk20N/m.(3)记录 数据的表格如下表:次数 1 2 3 4 5 6弹力 F/102 m(4)优点是:避免弹簧自身所受重力对实验的影响;缺点是:弹簧与桌面及绳子与滑轮间存在的摩擦造成实验的误10在“验证力 10、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1)部分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有关内容:A将一根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平整木板上,另一端绑上两根细线B在其中一根细线上挂上 5 个质量相等的钩码,使橡皮筋拉伸,如图甲所示,记录:_、_、步骤 B 中的钩码取下,分别在两根细线上挂上 4 个和 3个质量相等的钩码,用两光滑硬棒 B、C 使两细线互成角度,如图乙所示,小心调整 B、C 的位置,使_,记录_ _(2)如果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验证,那么图乙中 案 (1)B 步骤:钩码个数(或细线拉力)橡皮筋与细线结点的位置 O细线的方向(说明:能反映细线方向的其他记录也可以)C 步骤:橡皮筋与细线结点的位 11、置与步骤 B 中结点位置重合钩码个数和对应的细线方向(2)34解析 (2)竖直方向: 4 5平方向,43411(2011南京模拟)17 世纪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发现: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形变量与弹力成正比,这就是著名的胡克定律受此启发,一学习小组同学研究“金属线材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A有同学认为:横截面为圆形的金属丝或金属杆在弹性限度内,其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与截面半径成反比B他们准备选用一些“由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长度、不同半径的线材”作为研究对象,用测距仪、传感器等仪器测量线材的伸长量随拉力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C通过实验取得如下数据:纳后,对他们的假设进行了补充完善(1)上述科学探究活动中,属于“制定计划”和“搜集证据”的、_.(2)请根据上述过程分析他们的假设是否全部正确。 若有错误或不足,请给予修正答案 (1)BC(2)他们的假设不是全部正确在弹性限度内,金属丝( 杆)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与截面半径的平方成反比,还与金属丝(杆 )的长度成正比解析 确定研究 对象 ,选取实验器材属“制定计划” ;实验过程和测量数据属“搜集证据” 研究伸长量 x 与拉力 F、长度 L、直径 D 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比如长度、直径不 变,再研究伸长量与力的关系,这种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这是物理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法。2012年高考走向高考课后练习一轮资料 2-4
相关推荐
to develop the listening and speaking skills gradually. Part 5 Analysis of teaching procedures Let me mainly tell you my teaching procedures. Here are 6 steps for the lesson. Step 1 Preparation (4’)
1、、选择题1(2011海南) 如图所示,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斜劈,斜劈上一物块正在沿斜面以速度 速下滑,斜劈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 )A等于零B不为零,方向向右C不为零,方向向左D不为零,v 0 较大时方向向左,v 0 较小时方向向右答案 A解析 物 块受力如图( 甲),由平衡条件得: f,F乙), 设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为 ,方向向右,水平方向由平衡条件得 Ff f 地 F fF f
1、、选择题1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接触的物体间可能只存在相互作用的摩擦力B两个物体间有弹力一定有摩擦力C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行驶,驱动轮受到的摩擦力向前D杂技演员用手握着竖直的杆向上攀,手握杆的力越大,手受到杆的摩擦力越大答案 C解析 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A 错;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动轮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动力,此时方向向前,C 正确,演员爬杆时,是静摩擦力,与 压力无关, D
学生小组交流文章中容易读错的字音,以 及描写了那些景致,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找出教学切入点 ] 大组交流 文章描写了故乡的三处景致 1)小溪( 2自然段) 2)小桥( 4自然段) 3)人家( 6自然段) 三、深入理解,学习写法,感受思想 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家乡的景致的。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你自读批画,有感受的地方做做标注。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小组交流 大组汇报 1)小溪 [注意
1、、选择题1(2011广东) 如图所示的水平面上,橡皮绳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两根弹簧,连接点 P 在 2 和 力作用下保持静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F 13 BF 32CF 21 DF 31答案 B解析 F 1和 3等大反向,见图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F 32,B 正确, A、C、D 错误 2(2011盐城模拟) 在 2010 年广州亚运会上,我国运动员陈一如图是比赛中的一个场景
1、、选择题1(2011泉州模拟) 如图所示,用细绳把小球悬挂起来,当小球静止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小球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小球对细绳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小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D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小球对细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 C解析 小球受到的重力与细绳对小球的拉力均作用在小球上,且等大反向,是一对平衡力,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