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教案1内容摘要:

分类单元的过程。 因此,概括来说,生物分类学是对各类生物进行鉴定、分群归类,按分类学准则排列成分类系统,并对已确定的分类单元进行科学命名的学科。 其目的是探索生物的系统发育及其进化历史,揭示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多层次的、能反映生物界亲缘关系和进化发展的 “自然分类系统 ”。 这样就有利于人们认识生物,了解各个生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从而掌握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规律,为 更广泛、更有效地保护和利用自然界丰富的生物资源提供方便。 生物分类的方法 人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对生物进行过分类。 从历史发展上看,在分类方法上有人为分类法和自然分类法两种,这两种方法也代表了分类工作发展的两个阶段。 4 人为分类法 主要是凭借对生物的某些形态结构、功能、习性、生态或经济用途的认识将生物进行分类,而不考虑生物亲缘关系的远近和演化发展的本质联系,因此所建立的分类体系大都属于人为分类体系。 例如,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等。 另外, 18 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 (1707—1778)以生物能否运动为标准,将生物划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的两界系统。 他还根据雄蕊的有无、数目,把植物界分为一雄蕊纲、二雄蕊纲等 24 个纲。 16 世纪我国李时珍 (1518—1593)在他的《本草纲目》一书中将植物分为五部,即草部、谷部、菜部、果部和木部;将动物也分为五部,即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和兽部;人另属一部,即人部。 又如,亚里士多德根据血液的有无,把动物区分为有血液的动物和无血液的动物两大类,等等。 自然分类法 1859 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进化论的确立及生物科学的发展,使人们逐渐 认识到现存的生物种类和类群的多样性乃是由古代的生物经过几十亿年的长期进化而形成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 分类学应该反映这种亲缘关系,反映生物进化的脉络。 现代生物分类学研究生物的系统发育,特别强调分类和系统发育的关系。 在研究分类的过程中,分类学家追求的是划分的分类单元应是 “自然 ”的类群,提出的分类系统力求反映客观实际,也就是说要符合系统发育的原则。 因为系统发育的亲缘关系是生物进化过程的实际反映。 因此,研究各生物类群的分类学家,都把组建该类群的系统发育作为主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