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走向高考课后练习一轮资料 5-5内容摘要:
1、、选择题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下列物理量中需要用工具测量的有( )A重锤的质量B重力加速度C重锤下落的高度D与重锤下落高度对应的重锤的瞬时速度答案 C解析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等式两边都有质量可消去,故不用测质量,只需测重锤下落高度,计算出对应点的速度,故选 2011吉林模拟) 关于“探究动能定理” 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次实验必须设法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B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没有必要保持一致C放小车的长木板应该尽量使其水平D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答案 D解析 本 实验没有必要测出橡皮筋做的功到底是多少焦耳,只要测出以后各次实验 2、时橡皮筋做的功是第一次实验时的多少倍就已经足够了, A 不正确;每次实验橡皮筋伸长的 长度必须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以后各次实验时,橡皮筋做的功是第一次实验时的整数倍,B 不正确;小 车运 动中会受到阻力,只有使木板倾斜到一定程度,平衡掉摩擦力才能减小误差,C 不正确; 实验时,应该先接通电源,然后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D 正确3(2011汕头模拟) 下列关于“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的实验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物质量的称量不准会造成较大误差B重物质量选用得大些,有利于减小误差C重物质量选用得较小些,有利于减小误差D纸带下落和打点不同步会造成较大误差答案 析 验证 机械能 3、守恒,即验证减少的重力势能是否等于增加的动能即 中质量可以约去,没必要 测量重物质量,重物质量大一些时,空气阻力可以忽略,B 正确,C 错误 纸带先下落而后打点,此时, 纸带上最初两点的点迹间隔较正常时略大,用此纸带进行数据处理,其结果是重物在打第一个点时就有了初动能,因此重物动能的增加量比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D 正确4某同学在做利用橡皮筋探究功与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时,拖着纸带的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由静止运动到木板底端,在此过程中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相邻点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是()A始终是均匀的 B先减小后增大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增大后均匀不变答案 D解析 橡皮筋 对小车作用过程中小车速度 4、增大,所以点间距增大,当小车 离开橡皮筋后做匀速直线运动,点的间距不再变化,所以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某同学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必须用秒表测出重物下落的时间B实验操作时,注意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靠近计时器,先接通计时器电源,然后松开纸带C如果打点计时器不竖直,重物下落时,其重力势能有一部分消耗在纸带摩擦上,就会造成重力势能的变化小于动能的变化D验证时,可以不测量重物的质量或重力答案 析 因为实验 中运用打点 计时器, 不需要测时间,A 错误;打点计时器不竖直,重物下落时,其重力势能有一部分消耗在纸带摩擦上,造成重力势能的减少大于动能的增量,C 错误;实验时,为节约纸带,便 5、于 测量, 应使重物靠近计时器, 应先通 电后放手,B 正确;因为动能和势能表达式中都含有质量,可以消去,故不需测质量,D 正确6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使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 50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图中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实验时应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 (s6s 1)等于(s 2s 1)的 6 倍C由纸带可求出计数点 B 对应的速率D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案 C解析 使用打点 计时 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后松开纸带,选项 A 错;T5 s,s2s 1,所以( s6s 1)5( s2s 1),150选项 误 ;由于 6、s2、数点间的 时间 T以可求得计数点 B 对应的速度,选项 C 正确二、非选择题7(1) 用公式 对纸带上起点的要求是_,为此,12所选择的纸带第一、第二两点间距离应接近_(2)若实验中所用重物的质量 m1点纸带如图甲所示,打点时间间隔为 记录 B 点时,重物的速度_,重物动能 点,重物的重力势能减少量是_,因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3)根据纸带算出相关各点的速度 v,量出下落距离 h,则以为纵轴,以 h 为横轴画出的图线应是如图乙中的_案 (1)初速为零 2)s 物动能的增加等于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3)C解析 (1)若重物是从初速度 为零开始下落,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s t 取 g 取 计算得 7、 s)由匀 变速直 线运动规律可知C/2T, E 物动能的增加等于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3)因为 去 m,得 以 h 图象应是一12 ,直线的斜率大小等于 g,所以 C 正确8(2011深圳模拟) 用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某同学按照正确的操作选得纸带,但在处理纸带的过程中不小心把纸带撕成三个小段,并丢了中间段的纸带,剩下的两段纸带如图所示已知电源频率为 50纸带上打出的各点间距离记录在图中(1)A、 B 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是_m/s;(2)丢失的中间段纸带上有_个点;(3)由这两段纸带可以求得重力加速度 g_m/s 2.答案 (1)2)2(3)析 (1)T v )mm重力加速度 gs 8、2.得 n4,两段之间有 3 个间隔,故 丢失 2 个点(3)g知 gs 2011合肥模拟)该弧形轨道的末端水平,离地面的高度为 由静止释放,钢球的落点距离轨道末端水平距离为 x.(1)若实验所测得的数据在误差范围内满足 _(用H、h 表示 ),则说明钢球从释放到落地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2)实际上轨道是不光滑的,钢球下滑过程需要克服摩擦力做功,已知测得钢球的质量为 m,则钢球在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大小为_(不计空气阻力)答案 (1)4(2) 析 (1)钢球从轨道下滑 过程中,若机械能守恒,则有 xv )据动 能定理 克 v ,t2011郑州模拟)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动能定 9、理,按如图所示组装好器材,在未装砂子的情况下释放小桶,滑块仍处于静止状态你若是小组中的一位成员,要完成该实验 (1)你认为首先要进行的步骤是_ _;(2)实验时为了保证“滑块受到的合力可认为与砂和砂桶的总重力大小基本相等” ,砂和砂桶的总质量 m 与滑块的质量 M 应满足的关系是_;(3)实验时,让砂桶带动滑块加速运动,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其运动情况,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取两点,测出这两点的间距 v2(v1则本实验最终要验证的数学表达式为_(用题中的字母表示)答案 (1)平衡摩擦力 (2)mM(3) 12 21解析 该实验 中首先要平衡摩擦力以消除摩擦力作用,而为了保证“滑块受到的合力可以认为 10、与砂和砂桶的总重力大小基本相等” ,即要满足 mM,本实验最终要验证动能定理,也就是以滑块为研究对象,滑块受到的合力做功等于滑块的动能增量,即要验证 12 2 12 2111(2011淮南模拟)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钩码和滑块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气垫导轨底座已调水平)(1)如图 (乙)所示,用游标卡尺测得遮光条的宽度d_验时将滑块从如图( 甲) 所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t0 2 s,则滑块经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为_m/码的质量 m、_和_(文字说明并用相应)(2)本实验通过比较_和_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 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 11、表示),从而验证了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答案 (1)滑块质量 M滑块移动的距离 s(2)(mM)( )212 析 (1)卡尺读数为 :d(5)时速度 v m/s0 0 2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有:钩码质量 m,滑块质量 M,滑块移动的距离 s.(2)系统 若机械能守恒,则 (Mm)( )212 (Mm)( )2,若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则12 2(2011海南) 现要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 1 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倾斜的气垫导轨,导轨上 A 点处有一带长方形遮光片的滑块,其总质量为 M,左端由跨过轻质光滑定滑轮的细绳与一质量为 m 的砝码相连;遮光片两条长边与导轨垂直;导轨上 B 点有一光电门,可以测量遮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t,用 d 表示 A 点到导轨底端 C 点的距离, h 表示 A 与 C 的高度差,b 表示遮光片的宽度,s 表示 A、B 两点间的距离,将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看作滑块通过 B 点时的瞬时速度. 用 g 表示重力加速度完成下列填空和作图:h。2012年高考走向高考课后练习一轮资料 5-5
相关推荐
1、、选择题1(2011镇江模拟) A、B 是一条电场线上的两个点,一带负电的微粒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以一定的初速度从 A 点沿电场线运动到 速度 v 与时间 t 的关系图象如图甲所示则此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可能是图乙中的()答案 A解析 从 图象可以直接看出,粒子的速度随时间逐渐减小;图线的斜率逐渐增大,说明粒子的加速度逐渐变大,电场强度逐渐变大,从 A 到 B 电场线 逐渐变 密 综合分析知,负电
十年的吃喝中,有一杯杯香浓的牛奶,香甜可口的饭菜„„每次,当小彼得生病时,妈妈总是那样辛劳„„十年来,妈妈一直是那样慈爱„„ (教师在点拨和评价中随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补充妈妈的账单) ,体会无私、无价 这么多的事例,如果要计算金钱的话,该是多少芬尼。 而妈妈却写着“ 0”美分,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四、引导想象,补充小彼得的心理。 —— “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羞愧万分。 ”。
价格、跑步成绩、身高、体重、体温等情境,让学生感到 亲 切,引起情感共鸣,体验身边处处有小数。 同时,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彩带的长度,使学生体会到在实际测量中有时会得不到整数值,必须用新的数来表示。 进而又让学生计算 1247。 2 的结果,让学生明白: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 (三) 理解小数的意义: 师:探索之前我们要借助一个工具。 (
0 月,巴以达成临时和平协议。 【 典例互动探究 】 【 例 1】 1981 年 10 月,率先实现与以色列和解的埃及总统萨达特被伊斯兰圣战组织成员枪杀; 1995年 11 月,对中东和平做出很大贡献的以色列总理拉宾被以色列右翼极端分子暗杀。 两位政治家的遭遇主要说明 ( ) A.中东和平进程破灭 B.中东和平进程艰难曲折 C.阿以矛盾不可调和 D.犹太人抵制和平进程 【 思路导析 】解答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