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接领内容摘要:

世界 ≠ 物质 物质世界是指 万事万物 ( 物质具体形态 ) 的总和 , 分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另外注意 “ 反应 ” 和 “ 反映 ” 的区别。 哲学复习总纲 JMM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 要点详解 】 ( 2) 意识是 人脑 ( 不是大脑 ) 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活动的 物质器官。 意识就是在 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 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 3) 意识是 客观存在 的反映 【 提示 】 ( 1) 客观存在 ≠ 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指 个人主观以外 的所有事物 , 包括客观实在 、 物质的具体形态以及他人的意识等。 ( 2)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意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 , 但反映的形式 ( 如感觉 、 判断等 )是主观的 , 正因为如此 , 对 同一 客观事物才会形成 不同 的意识。 哲学复习总纲 JMM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 要点详解 】 ( 4) 意识的 本质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是人所 特有 的 ——“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 ( 5) 小结: 为什么 说物质决定意识。 从意识的起源看 …… ; 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 …… ; 从意识的内容看 ……。 因此 , …… 物质第一性 , 意识第二性 ……。 【 提示 】 ( 1)物质第一性 、 意识第二性 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划分:一是产生先后的问题 , 二是谁派生谁的问题。 ( 2) 了解中外古今哲学对 “ 意识 ” 的一些提法。 哲学复习总纲 JMM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 要点详解 】 ( 二 ) 意识的作用 (又叫意识的能动作用 、 意识能动性 )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 1) 表现 ① 目的性 、 计划性 ② 主动创造性 、 自觉选择性 第一 , 不是有什么就反映什么 , 而是 有所选择。 第二 , 不仅能够反映 现象 , 还能把握 本质和规律。 第三 , 不仅能够反映 现在 , 还能追溯 过去 和推测 未来。 哲学复习总纲 JMM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 要点详解 】 ( 2) 意义 意识活动的 主动性和创造性 , 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 重要条件 ,它使人能够由表及里地揭示事物内部的本质与规律。 因此 ,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 的事物 , 没有不可认识 的事物。 ( 了解认识的有限性于无限性 ) 【 提示 】 ( 1) 意识能反映物质 ≠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能反映物质:强调意识的能动性。 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强调物质的决定性。 ( 2) 能动反映论的意义 提出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 不仅与不可知论划清界限 , 也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被动反映论相区别。 哲学复习总纲 JMM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 要点详解 】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 意识的反作用 ) ( 1) 表现 ① 意识对 改造客观世界 具有 指导 作用。 ② 意识对于人体 生理活动 具有 调节和控制 作用。 【 提示 】 人的意识包括三部分 :感性认识 、 理性认识 、 精神因素 ( 非智力因素 ) , 其中非智力因素对人的生理活动有着重要影响。 哲学复习总纲 JMM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 要点详解 】 ( 2) 意义 人不但能够改变世界已有的事物 , 还能创造出世界上没有的事物 , 从而推动世界的变化发展。 【 重要提示 】 ( 1) 意识无论是能动地认识世界还是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都不是直接进行的 , 必须通过实践来实现。 ( 2) 意识能动性的发挥有正确与否的问题:从认识世界来看 ,意识既可能正确的反映客观存在 , 也可能错误的反映客观存在。 从改造世界来看 , 正确的意识对改造世界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 错误的意识对改造世界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哲学复习总纲 JMM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 要点详解 】 ( 三 ) 物质决定意识与意识能动性的关系 ( 理解 ) 物质决定作用是 第一位 的 , 意识能动作用是 第二位 的 ,意识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 制约 , 正确发挥 意识能动作用必须以承认物质决定作用性为 前提。 两者不可分割 , 也不能并列 , 更不能颠倒。 割裂二者的辩证关系 , 片面强调物质决定作用而否认意识能动作用 ,是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的思想 , 夸大意识能动作用而否认物质决定作用 , 是 唯心主义思想。 哲学复习总纲 JMM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 要点详解 】 二 、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 ( 一 ) 客观规律 什么是规律。 事物运动过程中 固有的 、 本质的 、 必然的 、 稳定的 联系。 固有的  不是主观添加的 ( 如乌鸦报丧 ) 本质的  不是现象的 ( 如苹果落地 ) 必然的  不是偶然的 ( 如守株待兔 ) 稳定的  不是 易变的 ( 如价格波动 ) 【 提示 】 规律与规则 、 定律的区别 规律是客观的 , 规则是根据规律制定的 , 定律是对规律的反映 ,两者都是主观的东西 ( 有正误之分 )。 哲学复习总纲 JMM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 要点详解 】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 1) 规律是客观的 ,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不能被 创造 , 也不能被 消灭。 ( 2) 规律是普遍的 , 自然界 、 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都遵循 其固有的规律。 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 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 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哲学复习总纲 JMM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 要点详解 】 ( 二 ) 主观能动性 什么是主观能动性 ( 了解 ) 主观能动性:想 ( 认识 ) 、 做 ( 实践 ) 、 精神状态 意识能动性:想 ( 认识 ) 、 精神状态 意识的反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第二个方面 主观能动性的方法论要求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 认识和利用规律 ——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 , 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 条件和形式 利用规律 , 改造客观世界 , 造福于人类。 哲学复习总纲 JMM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 要点详解 】 ( 三 ) 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 制约 , 正确发挥 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客观性为 前提。 两者不可分割 , 也不能并列 , 更不能颠倒。 片面强调规律的客观性而否认主观能动性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夸大主观能动性而否认客观规律的制约性是唯心主义思想。 哲学复习总纲 JMM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 要点详解 】 三 、 一切从实际出发 , 实事求是 ( 方法论 ) 是什么 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 经过调查研究 , 找出事物固有的规律 , 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 依据。 【 提示 】 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 , 就是 反对从主观出发 , 从主观出发有三种表现:从 理论出发 ( 教条主义 、 本本主义 ) ; 从经验出发 ( 经验主义 ) ;从 个人主观好恶出发。 实事求是:实事 ——客观事物;求 ——认识;是 ——规律。 实事求是一方面强调了从实际出发 , 尊重规律的客观性 , 另一方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 发现和认识规律。 哲学复习总纲 JMM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 要点详解 】 为什么 ( 1) 哲学依据 (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 第一 ,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 物质决定意识 , 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二 ,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 规律是客观的 , 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 这要求我们实事求是。 ( 2) 现实意义 第一 , 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 第二 , 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 、 方针 、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第三 , 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哲学复习总纲 JMM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 要点详解 】 怎么样 ( 1)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 实事求是 , 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 2)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 实事求是 , 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 3)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 实事求是 , 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 ,二是片面强调客观条件 , 安于现状 、 因循守旧 、 无所作为的思想。 哲学复习总纲 JMM 【 要点详解 ——认识论部分 】 一 、 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 ( 一 ) 什么是实践。 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 人们 改造 客观世界 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它有两层基本含义: ( 1) 是一种物质性活动。 ( 2) 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这两个方面正是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的根本区别。 【 提示 】 改造主观世界指改造自己的思想 、 认识以及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主观世界 , 改造主观世界有利于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哲学复习总纲 JMM 【 要点详解 ——认识论部分 】 实践的基本特征 ( 1) 客观物质性 第一 , 实践的 构成要素 :主体 、 手段 、 对象是客观的。 第二 , 实践的 过程及结果 受 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 , 也是客观的。 【 提示 】 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唯物主义的思想。 哲学复习总纲 JMM 【 要点详解 ——认识论部分 】 ( 2)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具有目的性 、 计划性 、 选择性 、 创造性。 【 提示 】 坚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辩证法的思想。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 , 两者相互渗透 , 不可分割 , 不能并列 , 更不能颠倒。 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 , 正确发挥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 哲学复习总纲 JMM 【 要点详解 ——认识论部分 】 ( 3)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第一 , 社会性 :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 , 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第二 , 历史性: 不同历史发展阶段 , 人类实践的内容 、 形式 、 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 ( 4) 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和统一 , 体现了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贯穿着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哲学复习总纲 JMM 【 要点详解 ——认识论部分 】 实践的 基本形式 ( 1) 改造 自然 的生产实践; ( 2) 变革 社会 的实践; ( 3) 科学 实验 活动。 【 提示 】 这里讲实践的 基本形式 , 而不是 具体形式。 实践的具体形式是丰富多彩的。 哲学复习总纲 JMM 【 要点详解 ——认识论部分 】 ( 二 ) 什么是认识 ( 了解 ) 认识是 主体对客体 的 能动 反映。 感性认识:对事物 现象 的认识。 理性认识:对事物 本质和规律 的认识。 认识形成的过程: 实践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感觉器官 抽象思维 哲学复习总纲 JMM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 要点详解 ——认识论部分 】 ( 三 ) 实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