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2“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逐渐养成 学生 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和 自我反思 的习惯。 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讲解、归纳。 学法:自主探索、 观察交流。 教学 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成捆(十根一捆)的小棒和计数器。 学生:成捆(十根一捆)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 激趣 引入课题 ( 1)课件出示:十虫图 师:同学们见过这种小动物吗。 请同学们数一数,一片叶子上有多少只七星瓢虫。 (生数。 ) 师:多数同学们都是以“一”为计数单位数瓢虫只数的。 (课件演示,强化计数单位“一”。 ) ( 2) 课件出示:九十虫图 师:请同学们再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七星瓢虫。 (生数。 出现分歧:① 1只 1只地数;② 10 只 10只地数,生说理由。 ) 师:在这种情况下,到底是 1只 1只地数比较好,还是 10只 10只地数比较好。 为什么。 (生重新选择数数方式,以“十”为计数单位数数,强化计数方式的变化。 ) 师:原来,在这种情况下,以“十”为计数单位数数,比较方便、快捷。 ,引入课题 师:观察“ 40„„”这些数,有什么特征。 像这样的数叫做什么数。 (生答。 )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设计意图:为了抓住学生的兴趣,用学生喜欢的小动 物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再通过两次简单的“数一数”活动,激发兴趣,加深对计数单位“十”的认识 ,强化计数方式的变化。 让学生在数的过程中,体验到在某种情况下,以“十”为单位数物体的数量比较方便、快捷。 “数一数”活动,从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形成计数单位“十”的表象,便于学生以“十”为。一下2“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
30里面有 ( ) 个十 ( )里面有 7个十 9个十是( ) ( ) 里面有 5个十 8 90 70 3 6 50 红花 黄花 紫花 合作探究 : 第一步 :(课件出示 57页例 1),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用加法算的数学问题吗。 (全班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出问题) 第二步 :小组讨论怎样列式。 怎样计算。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第三步 :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相机板书
、右两边一共有多少本书。 师:谁来列示。 预设: 10+20=30(学生已能说出答案) 师: 30 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知识。 (揭课题板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算中,尽管还不接触竖式 计算,但也不再是通过计数来完成运算,虽然只用到 2 个计数单位“个”、“十”,但确实也显现出“多单位概念结构”的特征。 都需要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加以体会,并作为以后学习多位数加
)蚁 ( )水 六、连线: jī r243。 u t242。 u ɡē ch225。 o bān t225。 o xīn 柔 透 激 搬 潮 割 新 逃 n225。 n bǎnɡ dūn zhēnɡ ji232。 hǎn l225。 n 膀 蹲 难 借 喊 篮 睁 蜻蜓 蝴蝶 蚯蚓 蚂蚁 蝌蚪 蜘蛛 花间 地上 土里 半空 房前 池中 展翅飞 捉迷藏 结网忙 游得欢 运食粮 造宫殿 七
成思想,不但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第四步是算法迁移,形成技能。 这一步是让学生解决整十数减整十数的问题 —— 还有多少盆紫花。 学生利用刚刚获得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就能迁移到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第五步是小结计算方法。 第 6 步是反馈练习,完成课本 57 页的 “ 做一做 ” ,通过摆一摆,算一算,加深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理解。
① 列式: ② 交流:展示算法、理解算理。 尝试概括,整理知识。 师:请小朋友们观察 10+ 20= 30 和 30- 10= 20这两个算式里面 30都是什么数。 小结:对,每一个整十数都是由几个十组成的,我们在口算时可以以十为单位,直接把十位上的一位 数相加或相减(师边说边用手指着这几个一位数),算出几个十就是几十。 (三)尝试探索 谈话:看到你们这么喜欢学习数学, 老师 非常高兴。 听。
面包 火腿肠 尺子 作业本 我在自选商场里买了一根( )、一个( ),还买了两把 ( )和三本( )。 火腿肠 面包 尺子 作业本 mǎi gēn 商 场 包 奶 牙 毛 巾 笔 尺 作 业 本 东 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