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人教版(zxls_20xx0624203655)内容摘要:
答: 1921 年 3 月,根据列宁的提议,布尔什维党通过了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的决议,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学生分组制出前后经济政策对比表格,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思考。 课件展示:共产主义=苏维埃政权(先进的国家组织形式)+全国电气化(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课件展示:①战争后俄国经济遭到严重破坏②旧政策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③俄罗斯全国电气化的远景计划的制定 在学生发言之后,课件展示教师制作《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比较简表》。 (内容见课件)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有哪些进步。 总的说来,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对于苏俄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有没有数据可以说明。 这里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分组回答:①农业方面: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余粮可由自己支配和交易,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②工业方面: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有利于工业的发展;③商业方面:恢复 了国内自由贸易,活跃了流通,刺激了生产。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学生提供课前搜集的资料:到1927 年,当时的苏联经济已经恢复到了战前 1913年的水平。 此处学生的表述应有较强的概括性,如果学生认识的深度不够,教师应予以补充和分析,引导和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问题。 5 “苏联”。 如果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布尔什维克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在经济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那么苏联的成立则是党在政治上采取的另一个重大举措。 有谁能给我们讲述一下苏联成立的背景和大致过程。 (如条件许可,教师可运用世界地图拼图的欧亚部分,指导学生根据所学到的地理知识,按入盟时间拼接完成苏联疆域,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 根据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讲述联成立的背景和大致经过。 学生完成拼图。 应突出成立时间 1922年和最初入盟的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对于成立背景,学生若阐述不清,教师可略加说明。 (教师向学生介绍苏联的国旗、国徽、国歌等有关知识,也可由学生来讲解) 在这里,请同学们注意区别这几个历史名词:“沙俄”、“苏俄”和“苏联”。 1924 年,列宁逝世,这对苏联,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列宁对苏俄(苏联),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做的贡献永垂史册。 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斗争。 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实现的呢。 能不能说一说大致的发展历程。 学生总结辨别:沙俄( 1547年 — 1917 年)、苏俄( 1917年 — 1922 年)、苏联( 1922年 — 1991 年) 答: 1928 开始,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放弃新经济政策,转而在全国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集中力量重点发展重工业,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教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人教版(zxls_20xx0624203655)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