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语文醉翁亭记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朝暮之景 四时之景 山水之乐 滁人游 太守宴 宾客欢 太守醉 与民同乐 山林之乐 禽鸟之乐 人之乐 太守之乐 配套资源一:九年级(上)语文《醉翁亭记》课件 课件所在网址 配套资源二:九年级(上)语文《醉翁亭记江》学案 教师寄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乐也。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2.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3.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4.培 养自己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文化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 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一、基础知识 熟练朗读课文,对照文下注释翻译课文,然后完成以下问题。 ,找出难读难写的字,并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环滁. ( ) 林壑. ( ) 琅琊 ( ) 饮少辄 ( )醉 岩穴瞑. ( ) 伛偻.. ( ) 酒洌. ( ) 山肴. ( )野蔌. ( ) 觥筹.. ( ) 射者中. ( ) 弈. ( )者胜 颓.然 ( ) 阴翳. ( ) 潺. ( )。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翼: ) ②名之者谁。 (名: ) ①并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写出你所知道的与课文及作者相关的知识。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写景很有层次,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读一读,思考: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 (1)写亭的环境: 从 到。 (2)写山间之朝暮:从 到。 (3)写山间之四时:从 到。 (4)写宴饮场面: 从 到。 “乐”为线索,作者是怎样步步深入、表现“与民同乐”的 主旨的。 三、精读课文,局部研讨。 如何理解太守的“乐其乐”。 ,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如何看待他的醉。 他的“醉”与“乐”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四、拓展延伸。 、 “与民同乐”的思想。 五、课堂小结 收获: 参考答案: 1. ch h232。 l225。 ng y225。 zh233。 m237。 ng yǔ lǚ li232。 y225。 o s249。 gōng ch239。 u zh238。 ng y236。 ) tu237。 y236。 ch225。 n 2. ① 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②名词作动词,命名 3. (1) 从 远 到 近。 (2)从 早 到 晚。 (3) 春 到冬。 (4)从 外 到 内。 5. 山水之乐 四时之乐 滁人游之乐 宴酣之乐 禽鸟之乐 山林之乐 游宴之乐 太守之乐 .6. 参考:滁人欢乐情形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 “ 滁人游 ” 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兴高采烈出游,可见他们生活安定富足,这是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直接关系的。 太守是为此而乐。 能与民同乐,也是他的政治理想。 7. 参考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纵情林木,醉意山水,这是作者的真意。 他的 “ 醉 ”与 “ 乐 ” 是统一的: “ 醉 ” 是表象, “ 乐 ” 是 实质,写 “ 醉 ” 是为了写 “ 乐 ”。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更在于 “ 乐民之乐也 ” (与民同乐)。 宋仁宗庆历五年,范仲淹等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被贬职。 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被贬职为滁州知州。 “庆历新政”的失败,使北宋丧失了一次变法图强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