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169内容摘要:
气体 D, E在 D中燃烧很旺,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F。 ①写出以上物质 的名称: A B ②写出 A、 B得到 C、 D的文字表达式:。 其中 B起 作用 ___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 反应(填“化合”或“分解”,下同)。 ③写出 E+D→ F 的文字表达式: 此反应属于 反应 ————————。 3 23 下图所示实验,并阅读小资料,回答 下列问题。 ⑴ 图 1 中反应的表达式为 ,生成物的颜色为 色 ,集气瓶中加入水的作用是。 ⑵ 图 2 中的火焰的颜色为 色,反应的表达式为 , 集气瓶中加入的液体可能是 ,其目的为。 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的颜色为 色,不如在氧气中燃烧剧烈,原因是。 24.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体积分 数)。 他的操作过程如下(有 100mL 和 500mL 量筒供选用): ① 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后,将 c 处的止水夹夹紧,点燃红磷 后,迅速插入左边 的广口瓶中; ② 待燃烧停止,整个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将 c 处的止水夹打开。 结果发现烧杯中的水进入到广口瓶中; ③ 待烧杯中的水不能再进入广口瓶后,打开广口瓶的橡胶塞,将广口瓶中的水全部倒入 到 100mL 量筒中,测得其中水的体积为 76ml。 ④ 该同学又设法准确地测定了 实验前原广口瓶中 . . . . . . . . 空气的体积,数据为 400mL。 回答下列问题: (1) 红磷燃烧时最明显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该同学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________%。 与理论值 21%相比较,产生误差的原 因很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 (导气管的体积可忽略不计 ) (3) 该同学的第 ④ 步操作中测定广口瓶中空气的体积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生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方。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169
相关推荐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选择题)和第卷( 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4 页,满分 240 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 I 卷(必做,共 87 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
的鉴别或除杂叙述正确的是( ) A.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可用带火星的木条 B.要除去铁粉中的炭粉,可用溶解过滤的 方法 C.要除去 CO2中混有的 CO,可将气体点燃 D.要除去铜粉中混有的氧化铜粉末,可通入过量的氢气并加热 19. 加热氯酸钾溶液中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可制得氧气.下列各图中,与该反应事实最吻合的是( ) A. B . C. D. 20. 在一个密闭容器里有 X、 Y、
oodall 研究黑猩猩的过程、付出的艰辛和取得的成就等信息,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使用相关语言口头阐明有关动物保护的观点,提出有效的保护措施、合理的建议的能力。 六 . 教学方法 1.演示法: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显示给学生看,便于学生对微观知识和背景知识的把握,并从旧知识中获得启迪,从而达到解决问 题的目的。 2.任务驱动教学法
___________________。 (三)精讲点拨: 【例题】小明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 ,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四)达标训练: 1 s~ 2 s 后取出,能观察到 ( ) A、均匀的变黑 B、与外焰接触部分被烧黑 C、与内焰接触部分被烧黑 D、与焰心接触部分被烧黑 和 组成的,蜡烛 的颜色是 ,形状。 硬度较 ,气味是 ,蜡烛不溶于水
e in China 话题相关的词汇。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小组合作等形式对 be made of,be made from和 be made in 的内容进行训练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在用法上的基本区别。 利用听说活动 ,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进行语言体验和归纳一般现在时被动语态的用法 ,利用角色扮演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五、资源 准备 PPT 六、教学过程 教学任务 活动 设计意图
球 行进 的高 度 y 米与 水平 距 离 x 米 之间 关系 式 为3431161 2 xxy 则铅球落地时距离是( ) A. 34 米 B.4米 C.8米 D.12米 y=x22x+3 关于 y轴对称后的抛物线解析式是( ) A、 y=x2+2x+3 B、 y=x22x+3 C、 y=x2+2x3 D、 y=x22x3 A关于 x 轴对称的抛物线 B,再将抛物线 B 向右平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