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國畫的十大境界内容摘要:
下的是一個近乎不動聲色的寂寞世界。 寂寞到極致,讓人感覺到宇宙的本原,他所要表達的,是超越塵世、超越世俗的理想境界。 蕭散之境 蕭散是中國古典美學中一個重要概念。 蕭散,形容舉止、神情、風格等自然不拘束,得大自 在,閑散舒適。 也形容蕭條、淒涼。 如《西京雜記》:“司馬相如為《上林》《子虛》賦,意思蕭散,不複與外事相關。 ”唐張九齡詩:“從茲果蕭散,無事亦無營。 ”宋曾鞏詩:“我亦本蕭散,至此更怡然。 ”當作瀟灑自然解。 而作為美學概念的“蕭散”,指的是精神上無拘無束,氛圍上蕭瑟清逸、散淡疏朗,超越一切秩序。 以蕭散著稱的詩人有陶淵明、孟浩然、王維、韋應物等以蕭散著稱的書法家有鍾繇、褚遂良、楊凝式、宋四家等以蕭散著稱的畫家有倪雲林、黃公望、董其昌、八大山人等。 荒寒之境 與蕭散之境相似的還有荒寒之境。 荒,與蕭散相似,寒則體現了一 種冷逸、清寒之美。 中國畫多寒林圖、寒松圖、寒江圖,多雪景、硬石、枯樹、寒鴉、野鶴,主要是為了表現蕭疏寧靜、空靈幽遠的意蘊。 唐代王維、張璪善畫寒林圖,開創了用水墨表現寂寥荒寒境界。傳統中國畫的十大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