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物理 模拟新题特快专递(第三期)专题十二 力学实验内容摘要: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8 分) (2013 山东枣庄期中)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 其中,细绳 O 点的拉力大小为 N;(2)请将图甲中细绳 O 点两拉力的合力 F 合 画在图乙上。 由图求出合力的大小F 合 = N(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某同学对弹簧测力计中弹簧的劲度系数是多少很感兴趣,于是,他将刻度尺与弹簧测力计平行放置,如图丙所示,利用读得的数据,他得出了弹簧的劲度系数。 那么,该弹簧的劲度系数 k= N/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 (2)如图所示 (3)60解析:由图丙可知,弹簧测力计 0 刻 2、度线对应 应 胡克定律,F=得 k=F/x=60N/m。 2.(6 分) (2013 上海八校联考)某同学在做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的平行上边形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把橡皮条的一端用图钉固定于 P 点,同时用两个弹簧秤将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位置 O。 这时两弹簧秤的示数分别为 、 ,其位置记录如图甲所示。 倘若橡皮条的活动端仅用一个弹簧秤拉着,也把它拉到 O 点位置,弹簧秤的示数为 ,其位置如 C。 (1)用 1 示 1 N,在图乙中作出力 2)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在图乙中作出 , F 的大小为_N。 (3)实验的结果是否能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_(选填“能”或“不能” )。 答案:(6 3、 分) (1)如图(1 分) ,(2)如图(1 分) , 分)(3)能(2 分) ,解析: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出的合力与弹簧秤的示数,在实验误差范围内相等可知,实验的结果能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3.(6 分) (2013 上海八校联考)如图所示,在研究平抛运动时,小球 A 沿轨道滑下,离开轨道末端(末端水平)时撞开轻质接触式开关 S,被电磁铁吸住的与轨道末端等高的小球 变整个装置的高度 H 和改变 A 球释放时的初位置做同样的实验, 发现 A、 B 两球总是同时落地(1)该实验现象揭示了 A 球在离开轨道后在_方向上分运动的规律;(2)该实验装置的设计思想所体现的物理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是:_和_ 4、答案:竖直 ; 等效思维法 控制变量法或实验比较法 (每空格 2 分) A P P O O C C B 图 甲 图 乙 B 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根据实验得到的 A、 B 两球总是同时落地该实验现象揭示了 A 球在离开轨道后在竖直方向上分运动的规律;该实验装置的设计思想所体现的物理思维方法是:等效思维法;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或实验比较法4 (4 分) (2013 安徽马鞍山二中期中测试)在研究弹簧的形变与外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 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 F 与弹簧的形变 5、量 x 作出的 F x 图线如图 9 所示,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由于。 00N/m;(2 分) 由于弹簧自身有重力( 2 分)解析:由胡克定律可知, F x 图线斜率等于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200N/m由于弹簧自身有重力,弹簧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就有一定的伸长量,导致图线不过原点。 5 (8 分) (2013 安徽马鞍山二中期中测试)用如图 10 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所用的电源为学生电源,输出电压为 6V 的交流电和直流电两种重锤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重锤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下面列举了该 6、实验的几个操作步骤:A按照图示的装置安装器件;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直流输出”上;C用天平测出重锤的质量;D先释放悬挂纸带的夹子,然后接通电源开关打出一条纸带;E测量纸带上某些点间的距离;F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重锤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是否等于增加的动能其中没有必要进行的或者操作不当的步骤是 (将其选项对应的字母填在横线处)(2)利用这个装置也可以测量重锤下落的加速度 a 的数值如图 11 所示,根据打出的纸带,选取纸带上的连续的五个点 A、 B、 C、 D、 E,测出点 的距离为 的距离为 用交流电的频率为 f,根据这些条件计算重锤下落的加速度 a_图 9图 10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 7、源免费下载地址 (3)在上述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发现,重锤减小的重力势能总是大于重锤动能的增加,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重锤下落的过程中存在阻力作用,可以通过该实验装置测阻力的大小若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公认的较准确的值为 g,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试用这些物理量和上图纸带上的数据符号表示出重锤在下落的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 F 5、答案:(1) 2 分) (2) (2 分)4(212(3) 重锤的质量 m ,( 2 分) ( 2 分)(12 : 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交流输出”上,选项 B 操作错误;没有必要用天平测出重锤的质量,选项 C 没有必要;应该先接通电源开关,然后释放悬挂纸带的夹子 8、,打出一条纸带,选项 D 操作错误。 6在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将木板倾斜,可使小车牵引纸带沿斜面下滑小车拖动纸带,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如下图所示已知打点周期为 1)根据纸带提供的数据,按要求计算后填写表格实验数据分段 第 1 段 第 2 段 第 3 段 第 4 段 第 5 段 第 6 段时间 t(s) 0x(102 /m) D 1 (m/s)v(2)作出 v t 图象并求出平均加速度6答案:(1) ) 象如图所示,加速度 a=7 (8 分) (2013 福建福州名校检测)小明和小红同学对如图所示自制“橡皮筋测力计”进行标度(均在橡皮筋的弹性范围内)小明测量了不挂钩码和挂 1 后 9、根据所学弹簧弹力知识,经过类比,按弹簧测力计的刻度规律在刻度尺上依次进行了标度,则小明应在刻度尺 标示挂 5 个钩码的指针位置.小红分别测量了不挂钩码、挂 1 个钩码、挂 2 个钩码指针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并按实际测量进行标度,其数据如下表: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并回答橡皮筋所受的拉力与其伸长长度 (填“是”或“否” )成线性关系。 请你分析小明和小红的标度方法谁更科学(说明理由)。 图如图。 否小红的作法更科学。 因为橡皮筋所受的拉力与其伸长量不成线性关系,所以不能与弹簧类比,要进行实际测量。 8. (2013 年浙江五校联考)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 10、(甲)所示。 (1)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 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 5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用刻度尺测量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 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 50:挂钩码的个数 0 1 2 3 4 5 6 7指针在刻度尺上的位置 x(。 13 题图(甲)小车 打点计时器0 1 2 3 4 5 s2 3 题图(乙)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从图中所给的刻度尺上读出 A、 B 两点间的距离 该小车的加速度 a = m/ 2) 平 衡 摩 擦 力 后 , 将 5 个 相 同 的 砝 码 都 放 在 小 车 上。 挂 上 砝 码 盘 , 然 后 每 次 从 小 车 上 取 一个 砝 码 添 加 到 砝 码 盘 中 , 测 量 小 车 的 加 速 度。 小 车 的 加 速 度 a 与 砝 码 盘 中 砝 码 总 重 力 F 的 实 验数 据 如 下 表 :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 F(N) a(ms 根据该组实验数据在答卷的坐标纸作出 aF 的关系图象;根据提供的实验数据作出的 aF 图线不通过原点的主要原因是。 1) ( 2) 如图未计入砝码盘的重力解析:读出 A、 B 两点间的距离 B、 C 两点间的距离 0 T=5于未计入砝码盘的重力,在砝码盘中不放入砝码时小车就具有一定的加速度。 m。2013高考物理 模拟新题特快专递(第三期)专题十二 力学实验
相关推荐
B E 115千米 132千米 118千米 85千米 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行多少千米。 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行多少千米。 • 115+132+118+85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 115+ 85+ 132+ 118 =( 115+ 85)+( 132+ 118) = + = 450(千米) 200 250 答: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行 450千米。 下面算式运用了加法运算定律
是 8:15 到达,他们分别用了多长时间。 1体育课 2:40 上课,经过 40 分钟下课,课间休息 10 分钟,下一节课上课时间是多少。 1甲运动员跑 400 米要 57 秒,乙运动员跑 400 米要 1 分 3 秒,谁跑得快。 快多少。 1学校组织看电影,电影从下午 1:40 开始,片长 80 分钟,这场电影什么时候结束。 1李师傅 1 小时可以加工 8 个零件,他从上午 9 时到 12
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概述情节 例: 《 故乡 》 深冬,我乘船回故乡,看到故乡萧索景象,心情悲凉起来。 在故乡时我见到了闰土和杨二嫂。 卖掉老屋后,我带着母亲和宏儿离开了故乡。 更多精彩内容请您查看: 精要归纳 如 《 故乡 》 一文可归纳为: 回故乡 —— 在故乡 —— 离故乡 盼于勒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赞于勒 见于勒 躲于勒 更多精彩内容请您查看: 跳读课文
+ 乙数 =乙数 +甲数 ▲ + ★ = ★ + ▲ a+ b = b + a 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 , 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3 12+( 13+14) = =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 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 ( 12+13) +14 ( 320+1
顶点 边 边 ∠ 角通常用符号 “ ” 表示,读作 角 如果有几个角,可分别编上号(在角内写 1,2,3等) 如: 1 2 3 分别记作: ∠ 1, ∠ 2, ∠ 3。 读作:角 1,角 2,角 3。 (注意与小于号 “ ﹤ ” 的分别。 ) 知道吗。 角的来历 小圆点拉着太阳的胡须,在天空中晃来晃去,好不痛快. 可是,他手一松,“啪”从
位 十亿位 百亿位 千亿位 十万位 3 3 0 7 0 0 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9 0 0 0 0 0 0 0 0 0 2 0 比亿大的数应该怎么写呢。 做一做 二十五亿 写作: ___________ 五千零四亿零七百万 写作: ____________ 2500000000 500407000000 思考 用 8个 0, 2个 3组成一个十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