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赠汪伦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拓展 你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送别诗 吗 ?(生自己说说以前学过的或读过的送别诗)今天我们学习又学了一首送别的诗,这里还有几句送别的诗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五、总结 一首简短的古诗 , 往往包含着诗人的不同感情 , 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自己找几首古诗来反复诵读 , 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生字书写本。 3.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一、 作品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 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 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三、教 学目标 (1) 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咀嚼和揣摩重点诗句的情味,体验诗人流露出的感情。 (2)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参读中,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 五、教学过程 (一)导言 同学们,人生会常常碰到不如意的事情,你自己在学习上或生活中有过失败的经历吗。 面对失败,你当时又是抱着怎样的态度呢。 (请学生略说) 是啊。 面对困境,有的人怀着一种忧伤,把失望和气馁刻在了人生的底片上,而有的。古诗二首赠汪伦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
同学们,我们都是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在放学之后,你们都喜欢玩点什么。 同学们谈了自己放学之后的游戏,我们来看一看 课文中的小朋友放学后去做什么了。 请同学们认真拼一拼,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动动脑筋,在和小组同学合作来解决困难。 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能一起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认读去掉拼音的古诗 刚才,老师发现很多小组合作的特别好,哪一组勇敢的给大家读一读。 有几个生字想要大家认识他们
1、(2013 北京市西城区模拟)如图所示,一长木板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一根轻弹簧右端固定在长木板上,左端连接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物块,小物块可以在木板上无摩擦滑动。 现在用手固定长木板,把小物块向左移动,弹簧的形变量为 后,同时释放小物块和木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滑动,小物块在木板上滑动;经过一段时间后,长木板达到静止状态,小物块在长木板上继续往复运动。 长木板静止后,弹簧的最大形变量为
1、(2013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调研)下列属于光的干涉现象的是。 2(2013 浙江省湖州市二模)以下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描述正确的是A车站安检口使用红外线对行李包进行检测B所有物体都发射红外线,热物体的红外辐射比冷物体的红外辐射强C电视机的遥控利用的是紫外线D紫外线可使人民币上的荧光物质发光3 (6 分) (2013 河南省郑州市三模)如图甲所示,在水平面内,有三个质点a、b 、c
理解一、二行诗句。 ( 1)出示课文插图:这是怎样的一幅情景。 (牧童骑黄牛) 牧童高兴的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呢。 ( 2)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 林樾。 这可真是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时的心情呢。 ( 3)是啊,让小牧童高兴的事可多了,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走进树林,大家边读边想,边读边看,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风景。 ( 4)多么美的田
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 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伽马以后有无量数之达伽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郑和。 ” —— 梁启超 《 饮冰室合集 》 探究二: 近代 东西方文明冲突下的“丝路”与“新航路” 材料二: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 “ 每诱岛倭入掠 ”。 朝廷遂 “ 禁频海民不得私出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