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夜书所见课堂实录内容摘要:
师:(指一人)你来说。 生 4:很容易想家、想亲人。 师:对,对。 很容易想家,想亲人。 这就是在外作客时最容易引 起的一种心情。 这就叫(板书):动客情,“动”就是牵动(引起)作客的思乡之情(客情)。 请大家把前两句再读一遍。 生:(齐读) 师:现在来学后两句诗。 (出示挂图或指看文本上的图)。 边读边看看注释。 生:(默读后两句) 师:你们读了后两句,又看了插图,高兴吗。 生:(笑)捉蟋蟀呀。 师:你们高兴,我也高兴。 诗人在这深夜里忽然从远处看到灯火下的儿童捉蟋蟀,他会高兴吗。 生:高兴。 师:是的,诗人一定会高兴的。 请把后两句诗再读一下。 读时,想想“知”字的含意是什么。 生:(自由读,讨论)。 师:“知”,你想想:诗人是在深夜从远处看 见篱笆底下有灯火,他能够看见(知道)那么小的蟋蟀吗。 想想看,“知”字该怎么解释。 生 1:估计、猜想。 生 2:料定。 师:这三种解释都有“想”的意思。 不过,“料定”多少带有肯定的意思,要确切些。 请再读全诗。 生:(轻声,细读) 师:是的,诗人看到那两个儿童捉蟋蟀玩得真开心呀,他自己当然也很高兴。 可是,诗人这时毕竟不是在在的家乡呀,他看到这里的儿童们玩得那么高兴的时候,就越会想到什么。 生:诗人越会想起他的家乡和自己的童年。 师:是的,诗人会想起他的家乡和他的童年。 那么,这首诗的第二句写了“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的“动客情”是诗人想念家乡、亲人的意思。 从这里可以看到诗人在前两句中“动”了客情;在后两句诗中看到儿童们玩蟋蟀他又一次“动”了客情,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投影显字): 师:所以,“动客情”就成了全诗中的中心词。 全诗从头到尾都融进(蕴含)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我们要抓住这个中心词更好地用心去感受这种感情。 请 再读一遍,看能不能读出这种感情。 生:(静思细读)。古诗夜书所见课堂实录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古蔺中学陈波“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思考
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 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伽马以后有无量数之达伽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郑和。 ” —— 梁启超 《 饮冰室合集 》 探究二: 近代 东西方文明冲突下的“丝路”与“新航路” 材料二: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 “ 每诱岛倭入掠 ”。 朝廷遂 “ 禁频海民不得私出海 ”“
2013高考物理模拟新题精选分类解析(第12期)专题03 牛顿运动定律
1、、 (2013 年 5 月山东省日照市二模)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光滑小球置于斜面上,被一个竖直固定在余面上的档板挡住。 现使斜面在水平面上向右做加速度为 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加速度足够小,竖直挡板对球的弹力可能为零B、若加速度足够大,斜面对球的弱力可能为零C、斜面和挡板对球的弹力的合力大于 速度由 a 增大至 2a 的过程中,斜面对球的弹力保持不变2(2013
2013高考物理模拟新题精选分类解析(第12期)专题01 直线运动
1、 ( 2013 年 5 月 山 西 省 四 校 联 考 ) 某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利用加速度传感器研究质量为 1 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的规律,并在计算机上得到了前 3 s 内物体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设在第 1 s 内物体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前 3 s 内,物体先向正方向运动,后向负方向运动B物体在第 1 s 末的速度最大C物体在第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