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内容摘要:
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社会实践活动总结长期以来,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 2008 年暑假我校团委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继续在全校团员青年中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假期前,校团委向全校广大团员青年发出了关于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并印发人手一份的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各班团支部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根据各班情况,确定实践方向,作好动员工作。 广大同学都以认真的姿态对待这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热情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从而锻炼了广大同学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广大同学的综合能力。 二、 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我院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各系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 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分散活动。 集体组织(二)从社会实践的类型看,主要有以下几种:1开展便民服务。 各小分队利用当地的节日在市场上设立家电维修、单车修理、知识讲座等便民服务点,尽己所能,不怕脏、不怕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努力实践着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是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 暑期不仅中小学放假,而且正是夏收农忙时节,中小学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之中,大学生们将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文化辅导。 3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如青年志愿者协会社会实践小组对向塘村产业现状进行了调查,来分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义务帮助那的农民务农,并写出几分调查报告。 4文艺联谊。 由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织联系的与湘潭各高校的联谊活动,丰富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5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 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学在学院的组织下开展各种各样的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6环境保护。 由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的志愿者在湘潭友谊广场打扫街道卫生及新湖校区的学生组织在一大桥周围打扫卫生都获得了广大湘潭市民对我院及我院学生的好评。 7专业对口实习。 在暑假期间,我院各系的广大学生都投身实践中去,都自己联系了工地对自己的专业进行实习培训,并都获得的实践单位领导的好评,并都写了实践总结上交到了各系部。 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我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团委的统一部署下,各级团委组织精心安排落实,开展法律普及、支教扫盲、环境保护、社区团建、行业帮扶、科技支农等一系列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国情,了解国情,奉献社会,服务农村,锤炼品德、进取创新,实快、组队精、特色明显,在继承和学习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形势暑假”三下乡”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陈述. 直至今年,我校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认真贯彻中央 16 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省直团工委关于认真组织开展 2006 年大中专学生志愿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的文件精神传达下紧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题,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原则,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学习践行“八荣八耻”,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服务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拓展自身素质,促进全社会牢固树立和真正落实全面、协调、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此次活动地点定于湘潭县梅林桥镇谷塘村,活动的主题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展开。 通过前两年活动的实践,我们从中总结经验,对活动的具体实施安排有了更全面的策划。 在活动人员方面更是考虑挑选体育、文艺、电脑、口才、法律、医药卫生等方面特长的老师及学生参加;在活动进行中采用图片展、宣传资料发放、咨询等形式在乡镇城区开展进行集中宣传;搞好一次问卷调查。 通过走访农户、座谈、实地调查等形式,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留守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内容开展调查;播放一场农村建设典型的电影。 选择 2 个村采取在晚上播放,通过电影的形式,传播科学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赠送农民一本科学致富的好书。 通过赠送关于农技方面的书籍,号召村民要科学种田,依靠科学文化知识脱贫致富;(向当地贫困学生捐赠人民币 2000 元;向当地捐赠图书 6000 册;向当地贫困农民捐赠衣物 1500 件)开展一次义务支教,以“我的祖国”、“我的未来”、“我的大学”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为主题,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到村级小学给小学生上一堂课,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开展一次义务劳动。 到贫困的老农家干一次劳动;到乡镇企业组织一次观摩学习。 通过到企业参观学习,对乡镇企业发展态势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06 年这次活动还组织了走进当地群众当中去,倾听农民心声,了解农村现状的调查活动,拥有了义务维修队伍,帮助村民维修电脑、电器设备等,我们所做的一切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也起到了较好的实际效果,给当地群众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通过此次下乡活动的实践,我们深感文化、科技、卫生,是农村之所缺、农民之所盼。 “三下乡”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正是其生命力所在。 农村,尤其“老少边穷”地区缺医少药、信息闭塞,高水平的文艺演出也很鲜见,“三下乡”活动如雪中送炭,使广大农村群众获得了致富的信息和技术,获得了健康知识和医疗服务,获得了精神文化的享受。 一项活动只有使群众真正受益,才能受到群众的真心欢迎。 “三下乡”活动所到之处,群众像过节一样,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没有比这更高的肯定了。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获得了多方面的收获,通过实践使同学们初步了解了当地民情及社会发展状况,明确了努力方向;增强了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了专业知识;提高了同学们和当地群众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磨练了意志,奉献了爱心,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拓展了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锻炼了学生干部队伍;服务回报社会,实现了大学生自身的价值;进一步明确了向人民群众学习、走与群众相结合的成才之路。 三经验和收获1学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是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 多年来,学院党政领导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社会实践,并组成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并把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形成制度加以保证。 全院广大同学自觉把社会实践作为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投身改革、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积极深入生产第一线,体验生活。 2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是社会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 多年来,各级地方政府把接受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自身的一项重要工作,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支持。 在食宿、安全及活动的开展方面尽量为大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保证了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同时学院注重社会实践的基地建设,与地方开展长期结对合作,把扶贫工作、科技服务、文艺下乡等活动与大学生接受锻炼、成长培养紧密结合在一起取得良好效果,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3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通过深入农村,使不少同学真正认识到我国广大农村的落后状况和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认识到国有企业改革的艰巨性和帮助下岗职工解决再就业问题的必要性。 虽然是短短的二十天,但是客观现实给同学们的教育却是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实践使他们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幻想和不现实。 同学们在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运用于实际,提高了自身的工作能力,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相信社会实践活动在学院党委和上级团委的关怀下;在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在各大媒体的关注下;在全体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将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也将更加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全面提升工作水平。 开创我院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谱写我院共青团工作的新篇章。 共青团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2006 年 12 月 25 日学生会 2006社区活动总结八年(2)班 在 1 月 12 日下午,我们八年(2)班的同学积极响应并参与了堤东街港口社区的活动。 二十多位同学分成三组,一组同学负责慰问社区的困难户,另一组同学负责清洁社区的“牛皮藓” ,还有一组同学负责清洁社区的广告栏。 负责清洁的同学都在热火朝天地干活,一点儿也不马虎。 第一组同学慰问了两户人家,第一户是一位孤寡老人,生活贫困,我们给人送去了一包大米;第二户是单亲家庭,孩子正在读小学,他们家庭每月中只有二百元左右的收入,生活得十分艰苦,尽管如此,这孩子学习仍很刻苦,所以我们送了他一些文具。 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都表现出了刻苦耐劳的品质,能够将心比心地关心与帮助他人,急人所急。 这些优点是值得我们发扬的。 这次活动有助于增长我们的社会知识,锻炼实践能力,培养优秀品德,并使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次活动还让我们认识到:在这社会上还有很多人生活得很艰苦的,而我们是幸福的,所以我们应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来帮助他们,应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来回报社会,造福社会。 景贤学校八年三班于 1 月 11 日下午到永盛社区进行了社区实践活动 组其中一组到社区附近出有关健康教育和家庭防火安全的墙报. 担事务,互相帮助, 体会了清洁者的辛苦,八(3)班 八(4)班团员社会活动总结 2006 年 1 月 11 日下午 3:000,我们八(4)班共 18 人在华园社区开展了社区实践活动。 内容包括:出墙报、除草、慰问孤寡老人。 大家团结合作,取得圆满成功。 下面为团员的感言: 八(4)班 李羚同学 今天,我们应学校组织一起到华园社区义务活动,这让我深切地体会到政治课本上的亲社会行为,我分配到除草的一组,公园里的小孩和老人都感到很惊讶得知我们是义务劳动后,他们很高兴。 虽然苦,我却很高兴。 八(4)班 陈文凯同学 2006 年 1 月 11 日,我们八(4 )班同学在团支书、班长的带领下,来到华园社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来到“清松老人院慰问孤寡老人。 这次活动是我人生中一次宝贵的经历,使我明白到我们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我们应该从小培养亲社会行为,学会关爱社会,回报社会,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多了解社会情况,为将来回报社会作充分准备,为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八(4)班 陈嘉慧同学 为了让点点温暖送社区,我们一行 18 人来到华园社区进行社区实践活动。 我分到了慰问孤寡老人的一小组。 在青松老人院里,我们慰问了一个 101 岁的婆婆和 98 岁的老爷爷,给他们送上暖水袋,并对他们给予了真诚的祝福。 老爷爷还高歌一曲。 其实,社会上有很多人需要我们去关爱。 今后我们要争取服务社群,为有需要的人办事。 八(4)班 王绮聪同学 我们八(4)班到华园社区服务,我负责去慰问孤寡老人。 一位 98 岁的老爷爷,虽然年纪都比较大,但十分健壮,还能够和我们开心地唱歌,着实让我敬佩不已。 经过这次活动,我认识到要想长命百岁,首先就得好好锻里那炼身体,乐观面对人生,抱着一颗快乐的心,时刻充满快乐。 八(4)班 罗辑同学 来到老人院,我们首先慰问了一对老夫妇,他们无儿无女,是一对孤寡老人。 我们送了两个热水袋给他们,他们都很开心。 接着,我们慰问了一位 101 岁的老婆婆,但她身体状况不是很好,行动有点不便。 另一位 98 岁的老公公,他精神很好,还有一把好嗓子,他为我们唱了一首歌,很好听。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