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导学案(2)内容摘要:

有了。 压力没有了,自信增强了;自信增强了,学习兴趣就提高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成绩自然而然就进步了。 优等生在层次目标的号召与激励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格外高,主动探究,锐意进取。 而中等生在优等生的带动下,积极向优等生进发的劲头十足。 总之,一群活生生的学生 ,构建了一个活生生的课堂。 二、教学方法体现层次性。 实施“因材施教”,是教学方法层次性的最好体现。 关注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必然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要灵活多样,因人而异,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分类达标,学有所得。 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把分层施教的基本模式规归纳为:“合”(铺垫准备、情境诱发)--“分”(自主选择、明确目标)--“分合”(分层练习、反思质疑)--“合”(归纳整理、课堂小结)。 现以教学案例加以说明。 案例一:《植树问题》 师:同学们,植树节到了,我们去植树吧。 (激发学习兴趣,潜移默化环保意识) 生:好。 (学生异口同声,跃跃欲试。 ) 师:现在有三条路: 20 米, 200 米, 2020 米,都是每隔 10 米种一棵树,两头都要种,你能算出三条路上各种几棵树吗。 会算几条路就算几条路吧。 (学生自主选择,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树立自信) (生开始操作:有的画图,有的直接计算„„) 师观察所知:学困生选择 20 米的路,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