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内容摘要:
(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2)、以才名拜太学学士。 1体会甲乙两文画线句子的人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4分) 甲: 乙: (二)赏析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回答 12题。 水调歌头 苏 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4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 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 ,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 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 阅读《 假如人类是 “ 六指 ” 》, 回答 1316题( 9分)。 假如人类是 “ 六指 ” 杨孝文 ○ 1 进化生物学家至今也不十分清楚人类(以及绝大多数四足动物)为何每只手长有 5根手指。 如果我们拥有 6根手指,那我们的生活又会变成怎样。 或者说,额外的一根手指对我们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 2 额外的一根手指能够让我们更轻松地完成一些任务,如演奏更复杂的乐器,提升打字速度,抓握物体时也更为牢固。 哈佛大学医学院遗传学家克里夫 •塔宾是专门研究脊椎动物肢体发育的,他表示: “ 更宽大的手能够让人成为更出色的篮球选手。 不过,手的灵巧性基本上由拇指和食指决定,额外多出或者少一根手指并不会对手的灵巧性产生太大影响。 ” ○ 3 多出一根手指的最大影响应该是在数学方面。 如果人类的每只手拥有 6根手指,现在的计数系统将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我们之所以采用 10进制, 人类学家 . . . . 认为这与我们拥有 10根手指有关。 阿拉伯数字的英文 “digit” 同时也有手指的意思。 如果人类拥有 12根手指,那么 12进制将是最自然的一种选择, 10进制则完全无法想象。 ○ 4 人类在数学、语言或者音乐方面的很多成就,都是在人类文明采用一种最自然的表达方式之后实现快速进步的。 美国人类认知研究专家马克 •查齐兹举例指出: “ 我们的阅读能力取决于字母的形状。 字母的形状逐渐演化成看起来最自然的一种形态,能够强化我们的视觉 —— 物体 —— 识别系统,提升我们的阅读能力;我们处理语音的能力源自于语音进化成一种非常自然的形态,即听起来像我 们所在自然环境中产生的一种声音。 ” 同样, 12根手指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类的数学能力。 毕竟 12要比 10更为复杂。 我们的大脑选择何种计数系统将对我们的数学能力产生深远影响。 ○ 5 额外的手指被视为一种出生缺陷,名为 “ 多指畸形 ” ,这是一种遗传错误。 自然选择并没有 “ 惠及 ” 额外的手指,使其永久存在,这是为什么呢。 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额外的手指并没有赋予人类任何进化优势。 如果人类一定要拥有第 6根手指,这根手指一定从腕部长出,作为额外的一。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相关推荐
“克隆试验 ” 按两条线索说明: 一是 从 中国 的写到 外国 的 , 二是 从 鱼类 、 两栖类 再到 哺乳类 , 体现 “ 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 ,为下文克隆羊的诞生作铺垫。 突出我国科学家在克隆研究中的成就和贡献; “克隆鲫鱼出世前后” 一节的说明顺序是 什么。 作者是怎样组织安排材料的。 中国克隆实验 外国克隆实验 突出我国科学家的贡献 鱼类 两栖类 哺乳类 “多利”诞生
为都讲 ○ 3。 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 曲礼 》卷上座。 博士 严毅 ,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 尚书 》三篇,不遗一字。 讲罢,孝怡异之,向博士说,举学尽惊。 后高祖闻之,召入令诵五经章句,并陈大义,帝嗟赏之。 以 才名 拜太学学士。 (选自《北史》) 注释: ○ 1 范阳遒:范阳郡遒县。 ○ 2 耽:迷恋,沉溺 ○ 3 都讲:主讲
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一句话单独列为一段,有什么作用。 ( 4分) 9.“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中“ 痛苦”和“无奈”分别指什么。 ( 4分 ) ①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4 分 ) 感情。 (4 分 ) ⑥段中列举青海湖和月牙泉的例子有什么表达作用。 (4分 )。 (4分 ) (二)课外阅读 ( 16分) ( 2020 浙江省 温州市) 湿地。 失地。 第 3
问题,用实验去判断的科学方法 一、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效果为 什么不同。 思考 引导学生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 二、提问 对照桌上的物品,或参考生活中的经验,想想压力作用效果观察、思考、猜想、回答 通过对影响 压力作用效果 有关因素的猜测过程,让学生感悟质 3 三、定性探究 影响压强大小因素 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可能与 压力大小、受力面积 等有关 ) 完成学案二 疑、求真的科学精神的基本要素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