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内容摘要:
夜郎 /西。 学生活动:齐读、自由读相结合多种方式反复诵读。 (二)写作背景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 他特别擅长写七绝。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 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 字词解释 杨花:柳絮 子规:布谷鸟又称杜鹃。 龙标:指王昌龄 夜郞:本诗所说的夜郞在今湖南怀化境内。 杨花落尽的时候,子规鸟在不停地悲啼。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 一路上要经过五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风儿随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 西。 (四)赏析诗句 1. 杨花落尽子规啼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含飘零之感,唤起读者对王昌龄流落远方的担忧;叫着 “不如归去 ”的子规,有离别之恨,触发宦游异乡的人们的心头的凄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2.闻道龙标过五溪。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 “闻道 ”,表示惊惜。 “过五溪 ”,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以悲景衬托离情,表现出作者对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远的深切同情。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抒情。 借用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的修辞,将月亮人格化,表达对友 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怀。 以及因朋友要去的地方偏僻荒凉而充满了深深的担忧之情。 (四)总结 本诗情景交融,融情于景。 借月抒怀,表达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怀。 以及因朋友要去的地方偏僻荒凉而充满了深深的担忧之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检查作业完成情况,背诵前两首诗。 二、研读《次北固山下》 (一)听课文配乐朗读录音。 指导朗读,划出断句停顿,学生齐读。 次 /北固山下 客路 /青山外,行舟 /绿水前。 潮平 /两岸 /阔,风正 /一帆 /悬。 海日 /生 /残夜,江春 /入 /旧年。 乡书 /何处达。 归雁 /洛 阳边。 (二)作者简介 王湾(693~751),字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唐代诗人。 开元初年任荥阳主薄,又参与编纂《群书四部录》,后任洛阳尉。 王湾博学工诗,诗虽流传不多,但在诗坛亨名甚大。 (三)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 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 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 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 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 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 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 我多么思念亲爱的 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 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四)赏析诗歌。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相关推荐
1、、 (2013 年 5 月山东省日照市二模)下列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的说法,正确的是A、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用科学推理论证了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的一样快,推翻了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的观点B、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提出了牛顿三大定律C、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 K 的值D、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1、对磁场对电流作用的考查(本卷共 6 小题,满分 60 分建议时间:30 分钟 )命题专家寄语本部分高考很少单独命题,多以磁场、磁感线以及电磁感应等知识综合考查,处理问题往往结合力学知识:共点力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培力的大小与方向1如图 1 所示,直导线与圆线圈的平面垂直且隔一小段距离,其中直导线固定,线圈可自由运动,当同时通以如图所示的电流时从左向右看线圈将()图 1A不动
机 使用目的:物件的清洗、脱气、消毒、乳化、混匀、置换、提取。 使用部门:工矿企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实验室;医院;电子车间流水线;钟表眼镜店、珠宝首饰店;家庭。 清洗物件:电子产品、机械五金配件、眼镜、首饰、钟表、钱币、水果等。 超声波加湿器采用超声波高频振荡原理将水雾化为 1— 5微米的超微粒子,通过风动装置,将水雾扩散到空气中,从而达到均匀加湿空气的目的。 超声波碎石机 主要适应症:肾结石
q 逆否命题: 原命题: 逆命题: 否命题: 若 q 则 p 若 p 则 q 若 q 则 p 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 原命题 若 p则 q 逆命题 若 q则 p 否命题 若 ﹁ p则 ﹁ q 逆否命题 若 ﹁ q则 ﹁ p 互逆 互否 互否 互逆 1)原命题:若 a=0, 则 ab=0。 逆命题:若 ab=0, 则 a=0。 否命题:若 a≠ 0, 则 ab≠0。 逆否命题:若
角 如果有几个角,可分别编上号(在角内写 1,2,3等) 如: 1 2 3 分别记作: ∠ 1, ∠ 2, ∠ 3。 (注意与小于号“ ﹤ ”的区别。 )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角的大小与两边 叉开 的大小有关,叉开大、角就大, 叉开小、角就小。 练习:下面三个角,谁最大,谁最小。 为什么。 1 1 2 3 最小 最大 2 3 巩固练习 ,哪些是直线、射线和线段。 请在括号里注明
成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 ) 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语言串释课文,不必逐字逐句的翻译,能译出大意即可。 遇到困难可与同学们交流探讨,然后找同学来说,教师注意指正错误或强调重点难点句的翻译。 教师要提醒学生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 BCD的双重否定)和原文的风格特点(如 A的简洁精警)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让学生再快速默读一遍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