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内容摘要:

夜郎 /西。 学生活动:齐读、自由读相结合多种方式反复诵读。 (二)写作背景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 他特别擅长写七绝。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 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 字词解释 杨花:柳絮 子规:布谷鸟又称杜鹃。 龙标:指王昌龄 夜郞:本诗所说的夜郞在今湖南怀化境内。 杨花落尽的时候,子规鸟在不停地悲啼。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 一路上要经过五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风儿随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 西。 (四)赏析诗句 1. 杨花落尽子规啼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含飘零之感,唤起读者对王昌龄流落远方的担忧;叫着 “不如归去 ”的子规,有离别之恨,触发宦游异乡的人们的心头的凄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2.闻道龙标过五溪。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 “闻道 ”,表示惊惜。 “过五溪 ”,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以悲景衬托离情,表现出作者对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远的深切同情。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抒情。 借用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的修辞,将月亮人格化,表达对友 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怀。 以及因朋友要去的地方偏僻荒凉而充满了深深的担忧之情。 (四)总结 本诗情景交融,融情于景。 借月抒怀,表达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怀。 以及因朋友要去的地方偏僻荒凉而充满了深深的担忧之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检查作业完成情况,背诵前两首诗。 二、研读《次北固山下》 (一)听课文配乐朗读录音。 指导朗读,划出断句停顿,学生齐读。 次 /北固山下 客路 /青山外,行舟 /绿水前。 潮平 /两岸 /阔,风正 /一帆 /悬。 海日 /生 /残夜,江春 /入 /旧年。 乡书 /何处达。 归雁 /洛 阳边。 (二)作者简介 王湾(693~751),字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唐代诗人。 开元初年任荥阳主薄,又参与编纂《群书四部录》,后任洛阳尉。 王湾博学工诗,诗虽流传不多,但在诗坛亨名甚大。 (三)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 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 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 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 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 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 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 我多么思念亲爱的 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 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四)赏析诗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