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_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复习课件_人教新课标版内容摘要:
:南昌(江西省) :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武装斗争的开始。 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1927 :井冈山(江西与湖南交界) :毛泽东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星火燎原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被称为革命的摇篮,最能体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 十一、井冈山会师 (长征不经过井冈山) : 192 4 :朱德、陈毅领导的军队与毛泽东的部队会师与井冈山。 :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十二、长征 —— 革命中心地区发生战略转移 (由南方转移到西北) : 193 10—— 193 10(历时两年) : 193 10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 : 江西、湖南、贵州、四川、陕西、甘肃等 10多个省 : 江西瑞金(出发地) —— 冲破四道封锁线 —— 渡湘江 —— 渡乌江 —— 攻占遵义(贵州省) —— 四渡赤水(打乱追剿计划,声东击西战术) —— 巧渡金沙江(跳出包围圈) —— 过彝族区 —— 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 —— 爬雪山、过草地(四川) —— 1935年 10月两军会师陕北吴起镇(红一军与陕北刘志丹领导的红军) —— 1936年 10月三军会师甘肃会宁。 (红一、红二、红四军)长征结束。 ① 1935年 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省遵义 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②内容: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的领导地位。 ③ 意义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 转折点。 ①敌军的围追堵截②恶劣的自然环境③复杂的民族关系④纠正党的左倾错误 ①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③艰苦奋斗的爱国精神。 ④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主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中国革命艰辛曲折,胜利来之不易。 ④ 遵义会议 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八年级历史上册_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复习课件_人教新课标版
相关推荐
是哪些。 北伐的起止时间。 北伐战争为什么先攻吴后攻孙。 答:北伐战争首先打击吴佩孚的原因是他直接威胁广东革命根据地。 北伐战争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即先打吴偑孚,再打孙传芳,最后攻打张作霖,北伐战争首先在吴佩孚所控制两湖战场打响。 之所以首先攻打吴的主要是从当时的客观形势看,在地理位置上吴所控制区域与广东革命根据地相邻,国民政府要实现通过北伐统一全国的目标,必须首先扫除吴佩孚这一障碍。
1、(一) 力与运动(专题一、二)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1如图所示,A、B 两物体叠放在一起,用手托住,让它们静止靠在墙边,然后释放,使它们同时沿竖直墙面下滑,已知 mA物体 B()A只受一个重力B受到重力、摩擦力各一个C受到重力、弹力、摩擦力各一个D受到重力、摩擦力各一个,弹力两个解析:A、B 两物体均和 竖直墙面之间无压力,也就无摩擦力
月 南京大屠杀 看课本,回答问题 : ⑴ 南京大屠杀的开始时间。 ⑵日军使用了什么手段。 日军在南京活埋中国平民 日军在南京枪杀后,浇上煤油准备焚烧中国平民 日军教官在教士兵如何杀中国人 向井敏明和野田毅丧心病狂地进行 “ 杀人竞赛 ”。 日军士兵正在挖出一个中国人的心脏供下酒用 日军将砍下的中国人的 头颅拿在手里 日军经常将中国人砍头称为“试斩”。 图为日军将砍下的中国人的 头颅拿在手里留影。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一) 专题一力与物体的平衡(时间:45 分钟)1如图 11 所示,吊床用绳子拴在两棵树上等高的位置某人先坐在吊床上,后躺在吊床上,均处于静止状态设吊床两端系绳中的拉力为 床对该人的作用力为 ( )图 11A坐着比躺着时 B躺着比坐着时 C坐着比躺着时 D躺着比坐着时 2如图 12 所示,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放着一个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弧的柱状物体A,A
大学 民主、科学 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创办 《 新青年 》 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 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抨击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发表 《 文学改良刍议 》 提倡文学改良的八项主张 新文化运动 四提倡、四反对 2.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 ( ) 1.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文学革命。 利用文学作品批判纲常礼教,把文学的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结合起来的典范是( )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爬雪山 巧渡金沙江 1935年 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1936年 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一、长征的开始 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时间: 1934年 10月 初期路线: 湘江 乌江 遵义 二、遵义会议 时间: 1935年 1月 主要内容: 解决 … 取消 … 肯定 …。 确立 …。 确定 … 意义: 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是党历史上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