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全程攻略精编专题提升训练 训练14内容摘要:

1、动量守恒定律、原子结构和原子核中常考的 3 个问题1(2012浙江自选, 14)一个静止的钚核 发衰变成一个铀核 U 和另23994 23592一个原子核 X,并释放出一定的能量其核衰变方程为: U3592(1)方程中的“X”核符号为_;(2)钚核的质量为 u,铀核的质量为 u,X 核的质量为 u,已知 1 u 相当于 931 该衰变过程放出的能量是_(3)假设钚核衰变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变为铀核和 X 核的动能,则 X 核与轴核的动能之比是_2(1)图 14 12 中甲、乙两幅图是氢原子的能级图,图中箭头表示出核外电子在两能级间跃迁的方向,_(填“甲”或“乙”)图中电子在跃迁时吸收光子;在光电效 2、应实验中,有两个学生分别用蓝光和不同强度的黄光来研究光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得出的图象分别如丙、丁两幅图象所示、能正确表示光电流与电压关系的是_(填“丙”或“丁 ”)图图 1412(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电效应揭示了光的粒子性,而康普顿效应揭示了光的波动性B原子核的质量等于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之和C 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变为质子时所产生的D高速运动的质子、中子和电子都具有波动性(3)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向同一方向运动,速度分别为 m/s,v 22 m/s,它们发生对心碰撞后,速度分别为 若 2 m/s,则 _m/s.在各种可能碰撞中,v 1的最大值为_m/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3、是 ()用不可见光照射金属一定比用可见光照射同种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能大B 粒子散射实验中极少数 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是卢瑟福猜想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依据C核反应方程: CX 中的 X 为质子94 42 126D. C 的半衰期为 5 730 年,若测得一古生物遗骸中的 C 含量只有活体中的146 146,18则此遗骸距今约有 21 480 年(2)一炮弹质量为 m,以一定的倾角斜向上发射,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 v,炮弹在最高点爆炸成两块,其中一块沿原轨道返回,质量为 (2012郑州市质量检测)(1) 甲、乙两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间的函数关系分别如图 1413 4、中的、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图 1413A与不一定平行B乙金属的极限频率大C图象纵轴截距由入射光强度决定D、的斜率是定值,与入射光和金属材料均无关系(2)如图 14 14 所示,一轻质弹簧两端连接着物体 A 和物体 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水平速度为 子弹射中物体 A 并嵌在其中,已知物体 B ,物体 A 的质量是物体 B 的质量的 ,子弹的质量是物体 B 的质量的 ,求34 14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的弹性势能图 14145(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A一群氢原子处在 n4 的能级,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辐射的光谱线条数为 4 条B原子核的衰变是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而发生的C 衰变所释放 5、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所产生的D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2)质量为 m 的物体 A,以一定的速度 v 沿光滑的水平面运动,跟迎面而来速度大小为 v 的物体 B 相碰撞,碰后两个物体结合在一起沿碰前 A 的方向运动,12且它们的共同速度大小为 物体的质量和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136(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近发生事故的福岛核电站利用的是轻核聚变的原理发电的B用不可见光照射金属一定比用可见光照射同种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能要大C波粒二象性中的波动性是大量光子和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的行为,这种波动性与机械波在本质上是不同的D欲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可以用 6、动能为 13.7 电子去碰撞(2)如图 14 15 所示 ,C 是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的一块木板,木板的质量为3m,在木板的上面有两块质量均为 m 的小木块 A 和 B,它们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B 两木块同时以方向水平向右的初速度 木板上滑动,木板足够长,A、B 始终未滑离木板求:木块 B 从刚开始运动到与木板 C 速度刚好相等的过程中,木块 B 所发生的位移157(2012济南市高考模拟)(1) 太阳内部有多种热核反应,其中的一个反应方程是: H H . 若已知 H 的质量为 H 的质量为 质21 31 42 21 31 42量为 的质量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 是中子B. H 7、 和 H 在常温下就能够发生聚变21 31C这个反应释放的核能为 E(m 1m 2m 3m 4)国大亚湾核电站就是利用轻核的聚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的(2)如图 14 16 所示,质量为 平板车 B 上表面水平,开始时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平板车左端静止着一块质量为 物体 A,一颗质量为 子弹以 00 m/s 的水平初速度瞬间射穿 A 后,速度变为 v100 m/s,已知 A,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不为零,且 A 和 B 最终达到相对静止求:图 1416物体 A 的最大速度 平板车 B 的最大速度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A卢瑟福通过 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B根据玻尔理论可知,当氢原子 8、从 n4 的状态跃迁到 n2 的状态时,发射出光子C 衰变中产生的 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D原子核的半衰期由核内部自身因素决定,(2)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发展核能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之一下列释放核能的反应方程,表述正确的有 ()A. H H n 是核聚变反应31 21 42 10B. H H n 是 衰变31 21 42 10C. U n n 是核裂变反应23592 10 14456 8936 10D. U n n 是 衰变23592 10 1405 9438 10(3)如图 14 17 所示,滑块 A、B 静止在水平气垫导轨上,两滑块间紧压一轻弹簧,滑块用细线连 9、接,细线烧断后,轻弹簧掉落,两个滑块向相反方向运动现拍得一组频闪照片已知滑块 A 的质量为 100 g,求:滑块 B 的质量图 1417参考答案1解析(1)根据质量数、电荷数守恒,得 X 核的质量数为 2392354,核电核数为 94922,故“X” 核为氦核,符号 为 )钚核衰变过 程中的质量亏损 m u u u u,根据 爱因斯坦 质能方程,得出衰 变过 程中放出的能量 E931 3)钚核衰变成 铀核和 X 核,根据动量守恒定律,两者动量大小相等,根据 Ek,得 X 核和铀核的 动能之比 1) 2)3)1)乙丁 (2)3)3析(2)爆炸后一块弹片沿原轨道返回,则该弹片速度大小为 v,方向与 10、原方向相反,设另一块爆炸后瞬时速度大小为 爆炸过程中动量守恒, v 得 炸前系统总动能 炸后系统总动12能 (3v)22.5 ,系统增加的机械能 E22 1)B (2)2 析(1)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知 Ek 0,可知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间的函数关系斜率 h 是定值,与入射光和金属材料均无关系,因此图线平行,选项 A 错误, D 正确;由图象横轴截距可知乙金属的极限 频率大, 选项 B 正确; 图象纵轴截距数值等于W 0,是由金属决定的,选项 C 错误;因此答案选 B、D.(2)子弹射入物体 A 的过程中,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子弹3射入物体 A 到弹簧压缩到最短,由 动量守恒定律得: 3 11、3机械能守恒定律得:v v E 3 21 12(32由以上各式联立解得 164 20答案(1)2) 05解析(1)一群氢原子处在 n4 的能级,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辐射的光谱线条数为 3216 条,选项 A 错误;原子核的衰变是自发的,不是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而发生的,选项 B 错误 ; 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所产生的,选项 C 正确;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不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选项 D 错误(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m B v(mm B) v,解得 ,由能量守恒12 13 4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E (mm B)12 12 (12v) 122 13 12、v) 12答案(1)C (2) 26解析(1)目前的核电站都是利用的重核裂变发电的,因为受控热核反应目前还没有开始民用,选项 A 错误;不可见光还包括红外线,因此用不可见光照射金属不一定比用可见光照射同种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能大,B 错误;波粒二象性中的波动性是大量光子和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的行为,这种波动性与机械波在本质上是不同的,选项 C 正确;基态的氢 原子的能量是13.6 此欲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可以用动能为 13.7 电子去碰撞, D 正确(2)木块 A 先做匀减速直线 运动,后做匀加速直 线运 动;木块 B 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木板 C 做两段加速度不同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直到 A、B、C 三者的速度相等为止,设三者速度相等时的速度为 、B、C 三者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2(mm3m)v 1对木块 B 运用动能定理,有: m(212 21 12解得:s 1)2)91析(1)由核反应方程知 A 正确;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