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和我们的生活教案内容摘要:
展示成果,资源共享: 把学生收集的种交通标志的照片,交通事故的图片,交通法规的相关条文等放在展览角供同学参观学习。 (评出最受同学欢迎的资料 ,最佳个人和最佳小组。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六)第三课:从古到今话交通 《从古到今话交通》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交通与生活 ”中的第三个主题活动。 我们选择的教学内容是本主题的第一课时,对应此主题教材的前四页。 本课时的 活动,围绕交通发展史,安排对交通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和考察,内容丰富,辐射面较大。 教材除为孩子们提供了有关图片外,还提示了相关内容的学习方法:让孩子们选择一种交通工具或交通设施去搜集资料 ,了解交通发展的演变过程。 一、教学目标 了解交通设施的演变过程,知道车、桥、路、船的变化历史。 根据查找的资料,探究交通运输方式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在探究中使学生了解从古到今交通发展过程对现实生活的意义。 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二、课前准备 预习教材 6063 页,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同学们按自己的兴趣,分成六个小组,参考教材提示的相关内容的学习方法搜集资料。 分组情况: 陆上交通小组(一至四组):分别查找有关路、桥、陆上交通工具(自行车组、机动车组)发展变化的资料。 水上交通小组:查找有关船的发展变化的资料。 空中交通小组:查找有关热气球、飞艇、飞机等飞行器发展变化的资料。 教师准备相应课件与资料。 三、教学过程 活动 由现实生活中交通运输工具的变化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各种各样的交通运输方式,并感受到交通的 变化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课前布置了让大家采访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及身边其他人所经历的交通工具的变化。 同学们,都整理好了吗。 (学生汇报采访结果,教。交通和我们的生活教案
相关推荐
尺子、多媒体、黑板 证) 小红比小明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21/4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异分母加减法》 三、 议学 练能 独立操作、尝试解决;小组交流、沟通想 法;深入思考,汇报方法。 用折纸涂色的方法找出1/2+1/4 的答案,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解答。 教师提示: 1/2 可以平均分成两份,这两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自己操作,小组之间交流,找出计算的方法。 学生自己操作
察课件显示的立方体,思考回答,推导出 1立方分米和 1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 1) 1分米 =10 厘米, 10 厘米 10厘米 10厘米= 1000立方厘米,所以 1 立方分米= 1000立方厘米 ( 2)底面积是 10厘米 10厘米= 100平方厘米, 100平方厘米 10厘米= 1000立方厘米 ( 3)把 1 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平均分成 10层,每层有 10 10= 100块体积是
抛物击车。 雾天、雨天走路更要小心,最好穿上颜色鲜艳(最好是黄色)的衣服、雨衣,打鲜艳的伞。 晚上上街,要选择有路灯的地段,特别注意来往车辆和路面情况,以防发生意外事故或不慎掉入修路挖的坑里及各种无盖的井里。 穿越公路时,要听从交通民警的指挥,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红灯停 ,绿灯行”及“一慢、二看、三通过” 按照交通部门的规定,不满 12周岁的儿童,不准骑自行车,三轮车和推拉各种人力车上街。
1、力学实验中常考的 3 个问题1读出图 1016 甲、乙中给出的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的示数,螺旋测微器的示数为_0162(2012济南模拟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使质量为 m200 g 的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选取一条符合实验要求的纸带如图 1017 所示O 为纸带下落的起始点,A 、B、C 为纸带上选取的三个连续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 Ts 打一个点
空间与剩下的水所占的空间有什么关系。 教学例 6。 ( 1)实践操作,初步感知体积的意义 一、教学新课 在两个空杯中分别放入桃和荔枝。 问:如果继续往这两个杯子中倒水,你认为倒满后,哪个杯中的水会多一些。 验证 为什么。 —— 荔枝比桃小,桃占的空间大,杯中的水就少。 说明了什么。 —— 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 ( 2)、操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