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全程攻略精编专题提升训练 训练10内容摘要:
1、力学实验中常考的 3 个问题1读出图 1016 甲、乙中给出的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的示数,螺旋测微器的示数为_0162(2012济南模拟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使质量为 m200 g 的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选取一条符合实验要求的纸带如图 1017 所示O 为纸带下落的起始点,A 、B、C 为纸带上选取的三个连续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 Ts 打一个点,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 g9.8 m/s 2,那么图 1017(1)计算 B 点瞬时速度时,甲同学用 v 2B,乙同学用 “甲”或“乙”)同学(2)同学丙想根据纸带上的测量数据进一步计算重物和纸带下落过程中所受的阻力 2、,为此他计算出纸带下落的加速度为_m/s 2,从而计算出阻力f _N.(3)若同学丁不慎将上述纸带从 间扯断,他仅利用 A 点之后的纸带能否实现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目的。 _.(填 “能”或“不能”)3(2012安徽卷, 21)图 1018 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为 m,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 1)实验中,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先调节长木,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图 1018A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调节 m 的大小,使小车在砂和砂桶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 3、做匀速运动B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砂和砂桶,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C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及砂和砂桶,轻推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2)实验中要进行质量 m 和 M 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 ()AM 200 g,m10 g、15 g、20 g、25 g、30 g、40 200 g,m20 g、40 g、60 g、80 g、100 g 、120 400 g,m10 g、15 g、20 g、25 g、30 g、 40 400 g,m20 g、40 g、60 g、80 g、100 g 4、、120 g(3)图 1019 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A、B 、C、D 、E 、F、G 为 7 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 cm、s cm、s cm、s cm,s cm,s 0 小车的加速度大小 a_m/s 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94某探究小组利用如图 1020 甲所示装置探究平抛运动中机械能是否守恒在斜槽轨道的末端安装一个光电门 B,调节激光束与球心等高,斜槽末端水平地面上依次铺有白纸、复写纸,让小球从斜槽上固定位置 A 点无初速释放,通过光电门后落在地面的复写纸上,在白纸上留下打击印重复实验多次,测得小球通过光电门 5、的平均时间为 03 s计算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用游标卡尺测得小球直径如图乙所示,则小球直径为 d_此可知小球通过光电门的速度 _m/s ;(2)实验测得轨道离地面的高度 hm,小球的平均落点 P 到轨道末端正下方 O 点的距离 xm,则由平抛运动计算小球的平抛初速度_m/s;(3)实验只要满足_,就可以认为,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平抛运动中机械能是守恒的图 1020图 10215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 B,O 为两细绳与橡皮条的结点,细绳 过钉在木板上的光滑的钉子 C,下端挂重力已知的钩码,细绳 ,如图 1021 所示,可以通 6、过改变钩码的个数和弹簧测力计的拉力调整橡皮条与两细绳的结点 O 的位置(1)(多选) 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其中正确的是_A两细绳的夹角必须成 90,以便于算出两细绳的合力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C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注意使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面平行D只用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时结点 O 到达的位置应与用钩码、弹簧测力计同时拉时相同(2)(多选) 图中 橡皮条延长线的夹角为 ,细绳 橡皮条延长线的夹角为 ,且 90,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 A增加钩码个数后,为使结点位置不变,应减小 ,同时减小弹簧测力计的拉力B增加钩码个数后,为使结点位置不变,应增大 ,同时增大弹 7、簧测力计的拉力C保持钩码个数不变,将钉子向左移动一些,为使结点位置不变,应增大,同时增大弹簧测力计的拉力D保持钩码个数不变,将钉子向左移动一些,为使结点位置不变,应减小,同时增大弹簧测力计的拉力6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为探究物体做直线运动过程中 x 随 t 变化的规律, 2 3 4 5A B 时间 t(s) (x(m) 022现根据表格数据,请你在如图 1022 所示的坐标系中,纵、横轴分别选择合适的物理量和标度作出关系图线同时请你根据图线,分析得出物体从 A B 的过程中 x 随 2012泰兴 )如图 1023 为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加速度 8、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装置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长木板上相距 L48.0 A、B 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分别记录小车到达 A、 B 时的速率图 1023(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平衡摩擦力,让小车做_运动;(N) v v (m2/B 2A a(m/ 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接通电源后自 C 点释放小车,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 、B 时的速率 vA、v B;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重复的操作(2)下表中记录了实验测得的几组数据,v v 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率2B 2加速度的表达式 a 次的实验数据填写完整(3 9、)由表中数据,在图 1024 中坐标纸上作出 aF 关系图线图 1024(4)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得到的关系图线(图中已画出理论图线),解析本题考查螺旋测微器与游标卡尺的读数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部分读数为 5.0 动刻度部分读数为 读数为 标卡尺主尺读数为 41 标尺读数为 析本题考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1)由于纸带与限位孔之间有摩擦,故重物下落时的加速度小于重力加速度,利用 计算 B 点瞬时速度的方法正确)根据 y AB可得 a9.5 m/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gf 解得 f.(3)根据 实现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目的答案(1)乙 (2)(3)能3解析(1)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 10、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则需要平衡摩擦力,并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平衡摩擦力的方法是只让小车牵引纸带(撤去砂及砂桶),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垫高长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打点计时器接通电源工作如果打出纸带上的点迹分布均匀,则说明小车做匀速运动故选项 B 正确,选项A、C 错误(2)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为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砂及砂桶的总重力,则 Mm,且尽可能地多做几组故选项 C 最合理(3)根据题意,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T0.1 s,根据 s,得,s a 1T2s EFs a 2T2s FGs a 3 m/s 1)B (2)C (3)析以斜槽末端为重力势 11、能的零点,则小球平抛的初动能就等于小球运动时的机械能,也就等于小球落地时的机械能(认为是守恒的),因此以平抛运动计算得到的初动能(初速度)如果近似等于用光电门测得初动能(初速度),则可认为此过程机械能守恒(1)dcm;v B m/sm/s;0 3(2)由平抛运动得 xv 0t, h 2解得 v0x m/1)2)3)势能减少量动能增加量5解析(1)两细绳的拉力大小是用作图法求得的不是计算出来的,两细绳的夹角没有必要成 90,同时,橡皮条也没有必要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选项 A、B 均错误;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面平行是为了保证所有力在同一平面内,选项 C 正确;两次拉动的结果都是使橡皮条伸长到 O 点,作用效果相同,选项 D 正确(2)O 点受到细绳 拉力 绳 拉力 3的作,则 2的合力 F 3,方向与 图甲所示,增加钩码的个数时,细绳 拉力由 1,但 2的合力 不变,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应由 2,同时 增大,选项 A。2013年高考全程攻略精编专题提升训练 训练10
相关推荐
抛物击车。 雾天、雨天走路更要小心,最好穿上颜色鲜艳(最好是黄色)的衣服、雨衣,打鲜艳的伞。 晚上上街,要选择有路灯的地段,特别注意来往车辆和路面情况,以防发生意外事故或不慎掉入修路挖的坑里及各种无盖的井里。 穿越公路时,要听从交通民警的指挥,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红灯停 ,绿灯行”及“一慢、二看、三通过” 按照交通部门的规定,不满 12周岁的儿童,不准骑自行车,三轮车和推拉各种人力车上街。
展示成果,资源共享: 把学生收集的种交通标志的照片,交通事故的图片,交通法规的相关条文等放在展览角供同学参观学习。 (评出最受同学欢迎的资料 ,最佳个人和最佳小组。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六)第三课:从古到今话交通 《从古到今话交通》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交通与生活 ”中的第三个主题活动。
尺子、多媒体、黑板 证) 小红比小明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21/4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异分母加减法》 三、 议学 练能 独立操作、尝试解决;小组交流、沟通想 法;深入思考,汇报方法。 用折纸涂色的方法找出1/2+1/4 的答案,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解答。 教师提示: 1/2 可以平均分成两份,这两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自己操作,小组之间交流,找出计算的方法。 学生自己操作
空间与剩下的水所占的空间有什么关系。 教学例 6。 ( 1)实践操作,初步感知体积的意义 一、教学新课 在两个空杯中分别放入桃和荔枝。 问:如果继续往这两个杯子中倒水,你认为倒满后,哪个杯中的水会多一些。 验证 为什么。 —— 荔枝比桃小,桃占的空间大,杯中的水就少。 说明了什么。 —— 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 ( 2)、操作比较,
个条件能 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 2. 你认为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3. 在图上你能找到台风中心的 具体位置吗。 4. 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 A市。 (不能,这个条件只能确定台风中 心位于 A市的具体方向) (还需要知道与 A市距离) 100km 30176。 东 北 西 南
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 环保这一概念 源于近代 ,最早见于 逸周书 .大聚 ,礼记 .月令 ⑴ 世界环境日 : 6月 5日 , 1972年 6月,瑞典《斯德哥尔摩人类 环境宣言》 ⑵ 环境保护 —— 我国一项 基本国策 ,制定环境保护法 ⑶防风林、护田林、大力治理三废、白色污染 攀枝花,我们可爱的家乡 ,这里得天独厚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 展 ,我们的环境受到了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