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精品试题 第2讲 18分“实验题”是这样拿下的内容摘要:
1、18 分“实验题”是这样拿下的题型专练1(应用型) 如图 10 甲所示为多用电表的示意图,现用它测量一个阻值约为 20 的电阻,测量步骤如下:(1)调节_,使电表指针停在指针对准_的“0”刻线(填“电阻”或“ 电流”)(2)将选择开关旋转到“”挡的_位置(填“1”、 “10”、 “100”或“1 k”)(3)将红、黑表笔分别插入“”、 “” 插孔,并将两表笔短接,调节_,使电表指针对准_的“0”刻线(填“电阻”或“电流”)(4)将红、黑表笔分别与待测电阻两端相接触,若电表读数如图 10 乙所示,该电阻的阻值为_.(5)测量完毕,将选择开关旋转到“位置图 102(应用型) 如图 11 所示是电子 2、拉力计的示意图,金属弹簧右端和滑动触头 簧的电阻不计, P 与 间的摩擦不计) 定值电阻 阻 用均匀电阻丝密绕在瓷管上做成的(类似于滑动变阻器) ,其长度为 10 值 00 ,电源电动势 E3 V,内阻不计理想电流表的量程为 0100 头 1 接触(即电路断开)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10 000 N/1(1)电路中连入的 值至少应为_.(2)设计中需要将电流表上的电流数值改为拉力的数值,那么在原电流表的 40 应改为_N分析可知,拉力计的刻度是否均匀 _( 填写“均匀”或“不均匀”)(3)为了使拉力计的量程增大应采用的措施是( 只填写一条)_ _3(测量型) 某待测电阻 值约 20 )现在要较准确 3、地测量其阻值,且测量时要求两电表的读数均大于其量程的 ,实验室还有如下器材:13A电流表 程 150 阻 为 10 )B电流表 程 20 阻 0 )C定值电阻 00 )D滑动变阻器 R(010 )直流电源 E(电动势约 4 V,内阻较小)F开关 S 与导线若干(1)在下图中虚线框内画出测量电阻 电路图,并将图中元件标上相应符号;(2)用已知量和一组直接测得的量写出测量电阻 表达式为_4(测量型) 如图 12 所示为一电学实验的原理图该实验可用来测量待测电阻阻值(约 500 )实物图所给两电流表量程相同,内阻都很小图 12实验步骤如下:(1)调节电阻箱,使它的阻值 R 与待测电阻的阻值接近;将滑 4、动变阻器的滑动头调到最右端;(2)合上开关 S;(3)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向左端滑动,使两个电压表指针都有明显偏转;(4)记下两个电流表 和 的读数 5)多次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头的位置,记下 和 的多组读数 6)求 平均值回答下面问题:(1)不计电流表内阻的影响,用 2 和 示 公式为 _.(2)考虑电流表内阻的影响,用 2、的内阻 的内阻 示 公式为(测量型)(1)一微安表 的刻度盘只标注了表示量程 00 A 的刻度线,尚未标注其他分刻度线,请用下列全部器材测量微安表 的内阻:待测微安表 :内阻 为 2 量程 250 小分度 5 阻约为 1 1:050 滑动变阻器 3 :电动势 E ,内阻 5、r 约为 1 单刀单掷开关 S,导线若干图 13(2)下面是主要的实验操作步骤,将所缺的内容填写在横线上:第一步:断开 S,按电路原理图连接器材,将两个滑动变阻器 2 的触头分别置于合理的位置; 第二步:闭合 S,分别调节 适当位置,_.(3)用已知量和测得量的符号表示微安表 的内阻 测量型) 某同学设计如图 14 所示电路用来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其中电流表内阻为 4(1)实验时,应先将电阻箱电阻调到_( 填“ 最大值”、 “最小值”或“任意值”)(2)改变电阻箱的阻值 R,分别测出通过电流表的电流 的取值方案中,比较合理的方案是 _(填“1”或“2”)方案编号 电阻箱的阻值 R/1 )根 6、据实验数据描点,绘出的 R 图象是一条直线若直线的斜率为 k,在 坐标轴上的1I 1b,则该电源的电动势 E_,内阻 r_.(用 k、b 和 示)7(设计型) 用下列器材组装成一个电路,既能测量出电池组的电动势 E 和内阻 r,又能同时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A电压表 程 6 V、内阻很大)B电压表 程 3 V、内阻很大 )电流表 A(量程 3 A、内阻很小 )D滑动变阻器 R(最大阻值 10 、额定电流 4 A)E小灯泡(2 A、5 W)F电池组(电动势 E、内阻 r)G开关一只,导线若干实验时,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多次测量后发现:若电压表 示数增大,则电压表示数减小(1)请将设计的实验电 7、路图在图 15 甲中补充完整(2)每一次操作后,同时记录电流表 A、电压表 电压表 示数,组成两个坐标点(I,(I,标到 U I 坐标中,经过多次测量,最后描绘出两条图线,如图乙所示,则电池组的电动势 E_V 、内阻 r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在 UI 坐标中两条图线在 P 点相交,此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应为_,电池组的效率为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图 158(应用型) 测量一螺线管两接线柱之间金属丝的长度的器材如下:A待测螺线管 L(符号):绕制螺线管金属丝的电阻率为 ,电阻 R 约为 100 B螺旋测微器C电流表 程 100 A,内阻 00 D电流表 程 ,内阻 5 E 8、电压表 程 6 V,内阻 压表 程 3 V,内阻 值电阻:0 H滑动变阻器 R:全电阻约为 1 源 E:电动势 9 V,内阻忽略不计(1)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金属丝的直径如图 16 所示,其示数为 d_2)根据所给实验器材,电流表选用_,电压表选用 _(填写实验器材前面的字母)(3)根据图 17 中的实物图,在图下边方框中作出实验原理图. 图 17(4)若测得的金属丝直径用 d 表示,电流表 G 的读数用 I 表示,电压表 V 的读数用 U 表示,则由已知量和测得量的符号表示金属丝的长度 L探究型) 电子技术兴趣小组为了研究某种二极管的特性,用如图 18 甲所示的电路测定该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 9、实验发现当电源反接时,电路中无电流,当正向电压较小时也无电流,记录的部分数据如下表图 18(1)请根据以上实验数据用描点法在图乙的坐标纸上作出这个二极管的 UI 图线;(2)若加在该二极管两端的正向电压达到 后才以正常工作,则从图线可以看出这种二极管正常工作前后的导电情况有何区别。 _.(3)若电源的电动势为 6 V,内阻不计当电流表示数为 12.0 ,测量型) 有一内阻未知( 约 25 5 、量程未知(约 25 V35 V) ,共有 30 个均匀小格的直流电压表 .(1)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想通过上述电压表测量一个多用表中欧姆挡的内部电源的电动势,他们从多用表刻度盘上读出电阻刻度中间值为 10、你在图 19 中将他们的实验电路连接起来他们在实验过程中,欧姆挡的选择开关拨至倍率“_” 实验中,同学读出电压表的读数为 U,欧姆表指针所指的刻度为 n,并且在实验过程中,一切操作都是正确的,请你导出欧姆表电池的电动势表达式图 19(2)若在实验过程中测得该电压表内阻为 30 了测出电压表的量程,现有下列器材可供选用,要求测量多组数据,并有尽可能高的精确度标准电压表 :量程 3 V,内阻 3 量程 03 A,内阻未知滑动变阻器:总阻值 1 :30 V,内阻不能忽略电键、导线若干A在下边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B选用记录数据中任一组,写出计算量程的表达式 析使用多用电表欧姆挡,先机械调零中值电阻为 11、15 ,测量 20 的电阻时,要使用1 的倍率,然后进行欧姆调零;由刻度盘和倍率可知,测量电阻的阻值为19 1)调零螺丝电流(2)1 (3)调零旋钮电阻(4)19解析(1)当 P 移动到 最右端时,电流表恰好满偏,则有 30 2)5 , ,解得 x8.5 50 N;由于电300 45 x 300 10流与拉力不成正比,所以刻度不均匀(3)换劲度系数更大的弹簧,弹簧伸长相同的长度时,需要的拉力更大答案(1)30(2)850 不均匀(3) 更换劲度系数更大的弹簧3解析从题目给出的器材中知,这里对电阻 测量可用伏安法来设计电路由于没有电压表,而电流表 内阻 知,因此电压表可由电流表 固定电阻 00 )串联通过计算我们不难发现,这种设计完全符合题中的测量要求考虑到题给出的其它器材规格与要求,控制电路宜采用分压式控制电路完整的实验电路设计成如图所示进行实验时在某次合适的测量中,记下 与 A。2013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精品试题 第2讲 18分“实验题”是这样拿下的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教案
以解决 .这里难度较大的是如何让学生讨论探究出此类题型的最值的规律,故要借助图像引导学生总结出解法及规律 . 2:二次函数在与参数有关的区间上最值的求法 . 【设计意图】 通过探究 2,让学生讨论探究定函数在动区间上最值求解方法,并通过动态演示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图像,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 【师生活动】 2:求二次函数 在区间 上的最值 . :探究 2 与探究 1
二年级:画家和牧童导学案
这时,发生什么事了。 说明什么。 (牧童实事求是, 勇敢) (学生质疑,讨论, 弄明白原因 ) 质疑可能出现的问题 : 一、 我们这组觉得 牧童说的是真的。 二、 我们这组觉得 画家可 能真的画错了。 三、 我们这组觉得 牧童恶作剧。 四、 牧童是随便乱说的。 „„ 面对牧童叫喊,画家怎样反应呢。 说 明什么。 (画家谦虚) (三)、 真情流露 (用学) 你想 对谁 说什么。 一会儿( )
2013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精品试题 第3讲 47分“计算题”是这样拿下
1、47 分“计算题” 是这样拿下题型专练1(力学综合型)(2012湖南模拟)如图 5 所示,倾角 37的斜面轨道,轨道的 分光滑,分粗糙圆心角等于 143半径 R1 m 的竖直光滑圆弧形轨道,两轨道相切于 B 点, P、O 两点在同一竖直线上,轻弹簧一端固定在 A 点,另一自由端在斜面上 C 点处,现有一质量 m2 物块在外力作用下将弹簧缓慢压缩到 D 点后(不栓接) 释放,物块经过 C 点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