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物理模拟新题精选分类解析(第1期)专题08 恒定电流内容摘要:
1、 (2013 中原名校联考)一学校物理兴趣小组用蓄电池、电动机、皮带、自行车组装了一辆电动车,人骑上后总质量为 50定蓄电池能提供的电压为 24V,内电阻不计,当电动车在水平地面上以 08m/s 的速度匀速行驶时,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 5A,设车所受的阻力恒为车重的 02 倍,忽略电动车自身的摩擦,则电动车的阻值是(g 取 10m/ B C1. 6 D 解析:由 2r+ f=立解得 r=.( 2013 河 北 保 定 八 校 联 考 ) 图 所 示 , 直 线 A 为 电 源 的 路 端 电 压 与 总 电3. (2013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期初联考)某集装箱吊车的交流电动机输入电压为 380 2、V,当吊车以 s 的速度匀速吊起总质量为 5710 3集装箱时,测得电动机的电流为 20A,g 取 10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动机的内阻为 19 B电动机的内阻为 动机的输出功率为 7.6D电动机的工作效率为 75%答案:析:由 UI=2r,可得电动机的内阻为 r=项 B 正确A 错误;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 0310m/s =5.7项C 错误;电动机的工作效率为 = 100%=75%,选项 D 正确。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 1 是定值电阻,R 2 是光敏电阻,电源的内阻不能忽闭合开关 S,当光敏电阻上的光照强度增大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通过 电流减小B 电源的路端电压减小C 电容器 C 所带 3、的电荷量增加D 电源的效率增大答案:B 解析:当光敏电阻上的光照强度增大时,光敏电阻阻值减小,通过 源的路端电压减小,电源的效率减小,电容器 C 两端电压减小,电容器 C 所带的电荷量减少,选项 B 正确 误。 5如图所示电路中,R、R 0 为定值电阻,C 为电容器。 t =0 时闭合开关 S,在 t=刻断开 S,下列关于流过电阻 R 的电流i 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6. (2013 江苏徐州摸底)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 E,内电阻为 r。 开关 S 闭台后, 电灯 2 均能发光。 现将滑动变阻器 R 的滑片 P 稍向上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灯 2 均变亮B电灯 亮,L 2 变暗 4、C电流表的示数变小D电源的总功率变小答案:B 解析:将滑动变阻器 R 的滑片 P 稍向上移动,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灯 亮,L 2 变暗,电源的总功率变大,选项 B 正确 误。 1E ,以后将逐步淘汰白炽灯。 假设某同学研究白炽灯得到某白炽灯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图象上 A 点与原点连线与横轴成 角,A 点的切线与横轴成 角,则A白炽灯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减小B在 A 点,白炽灯的电阻可表示为 A 点,白炽灯的电功率可表示为 A 点,白炽灯的电阻可表示为 08 ( 2013 河 北 保 定 八 校 联 考 ) 下 面 给 出 多 种 用 伏 安 法 测 电 池 电 动 势 和 内 电 阻的 数 据 5、 处 理 方 法 , 能 减 小 偶 然 误 差 的 方 法 是A 测 出 两 组 I, U 的 数 据 , 代 入 方 程 组 E=1r 和 E=2r 中 , 即 可求 出 E 和 测 出 几 组 I, U 的 数 据 , 求 出 几 组 E, r, 最 后 分 别 求 出 其 平 均 值C 测 出 多 组 I, U 的 数 据 , 画 出 UI 图 象 , 再 根 据 图 象 求 E, 测 出 一 组 I, U 数 据 , 用 电 压 表 测 出 开 路 时 的 路 端 电 压 即 为 电 压 势E, 再 用 闭 合 电 路 欧 姆 定 律 求 出 内 电 阻 : 析 : 减 小 偶 然 6、误 差 的 方 法 主 要 有 多 测 几 组 值 秋 平 均 值 和 用 图 像法 处 理 实 验 数 据 , 选 项 确。 9如图所示,R 是光敏电阻,当它受到的光照强度增大时A灯泡 L 变暗B光敏电阻 R 上的电压增大C电压表 V 的读数减小D电容器 C 的带电量增大答案:析:当光敏电阻受到的光照强度增大时,光敏电阻阻值减小,电源输出电流增大,电源路端电压降低,电压表 V 的读数减小,光敏电阻 R 上的,灯泡 L 变亮,电容器 C 两端电压增大,电容器 C 的带电量增大,选项 确 误。 10. (2013 四川自贡一诊)有一种测量人体重的电子秤,其原理如右图中虚线内所示,它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7、:踏板、压力传感器 R(是一个阻值可随压力大小而变化的电阻器) 、显示体重的仪表 G(实质是理想电流表)。 设踏板的质量可忽略不计,已知理想电流表的量程为 3A,电源电动势为 12V,内阻为 2,电阻 R 随压力变化的函数式为 R =30F 和 R 的单位分别是 N 和 )。 下列说法正确是 ( )A该秤能测量的最大体重是 1400 秤能测量的最大体重是 1300 秤零刻度线(即踏板空载时的刻度线)应标在电流表 G D该秤零刻度线(即踏板空载时的刻度线)应标在电流表 G 11(2013 安徽师大摸底)某同学做电学实验(电源内阻 r 不能忽略),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电阻大小,观察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 8、读数同时变大,则他所连接的电路可能是下图中的( ):C 解析:观察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同时变大,其电路一定是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的是同一个固定电阻,他所连接的电路可能是 C.。 电路原理图如图中的虚线所示,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踏板、压力传感器 R(实际上是一个阻值可随压力变化的电阻器) 、显示体重的仪表 G (实质上是电流表)。 不计踏板的质量,已知电流表的量程为 2A,内阻为 1,电源电动势为 12V,内阻为 1,电阻 R 随压力 F 变化的函数式为 R= 和 R 的单位分别为 N 和 )。 (1)求该秤能测量的最大体重。 (2)通过计算,得出该秤零刻度线(即踏板空载时的刻度线)应标在电流表 G 9、 刻度盘的哪个刻度处。 (3)写出该秤测量的重力与电流表中电流的函数关系。 (2)踏板空载时,F=0, R=30,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I(r+R+r A)可解得 I=该秤零刻度线应标在电流表 G 刻度盘的 度处。 (2 分)(3)由 E=I(r+R+ R=得 E=I(r+将电动势 E=12V,内阻 r=1,电流表 G 的内阻 ,代人化简得F=3200。 (3 分)13( 2013 河 北 保 定 八 校 联 考 ) 如图 9 甲所示为一灯泡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变化关系曲线由图可知,两者不成线性关系,这是由于焦耳热使灯丝的温度发生了变化的缘故,参考这条曲线回答下列问题:(不计电流表和电源的 10、内阻)(1)若把三个这样的灯泡串联后,接到电动势为 12 V 的电源上,求流过灯泡的电流和每个灯泡的电阻(2)如图乙所示,将两个这样的灯泡并联后再与 10 的定值电阻 联,接在电动势为 8 V 的电源上,求通过电流表的电流值以及每个灯泡的实际功率图 10、 (2013 江苏常州期中测试)如图所示,直线 A 为某电源的 UI 图线,直线B 为电阻 R 的 UI 图线,求:(1)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是多大。 (2)当用此电阻 R 和该电源组成的闭合电路时,该电源的输出功率为多少。 (3)若接入该电源的外电阻是一个最大阻值是 2 的滑动变阻器,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多大时,其消耗的功率最大。 14 、解析:(11 分) (1)读图,E=6V,r= 4 分(2) P=UI=5V2A=10W 4 分(3) R=r,出功率最大。 3分30。2013年高考物理模拟新题精选分类解析(第1期)专题08 恒定电流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九年级物理杠杆ppt
力臂的两种表示方法:大括号和箭头) 画力臂的方法是: o F1 F2 L1 L2 o F1 F2 L2 L1 o F1 F2 L1 L2 研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F1 F2 o L1 L2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动力 动力臂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阻力 阻力臂 1 2 3 杠杆平衡:
九年级物理上册11分子动理论课件教科版
子之间有斥力。 结论: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 当两个分子处于平衡位置时 , 引力等于斥力 . • 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位置间距离时 ,斥力大于引力,对外表现为斥力 . • 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位置间距离时 ,斥力小于引力,对外表现为引力 . • 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十倍以上时,引力和斥力均趋于零 . 小结:
九年级第七单元3amomknowsbest
me a hug and lifted me up. When I was seven coughing badly, she said no icecream for me. But I talked back loudly, “I should be allowed to eat some! Give it to me now!” When I was nine watching scary
九年级数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数来断定;一种是用 d与 r的大小关系来断定. 投影片 (167。 3. 5. 1A) (1)从公共点的个数来判断: 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时,直线与圆相交;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时,直线与圆相切;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时,直线与圆相离. (2)从点到直线的距离 d与半径 r的大小关系 来判断: d< r时,直线与圆相交; d= r时,直线与圆相切; d> r时,直线与圆相离. 投影片 (16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