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物理模拟新题精选分类解析(第2期)专题07 静电场内容摘要:
1、(2013 江苏徐州摸底)如图所示,在 M、N 处固定着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在它们的连线上有 A、 B 两点,已知 B=列说法正确的是AA、B 两点场强相同BA、B 两点电势相等C将一正电荷从 A 点移到 B 点,电场力做负功D负电荷在 A 点的电势能大于在 B 点的电势能2. (2013 武汉摸底)水平面上 A, B, C 三点固定着三个电荷量为 Q 的正点电荷,将另一质量为 m 的带正电的小球(可视为点电荷)放置在 0 点,构成一棱长为 L 的正四面体,如图所示。 己知静电力常量为 k,重力加速度为 g,为使小球能静止在 O 点,小球所带的电荷量为A B C D23 解析:3k mg,联立解 2、2q=。 26(2013 广西三校联考)一带正电小球从光滑绝缘的斜面上 O 点由静止释放,在斜面上水平虚线 间有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如图所示。 下面哪个图象能正确表示小球的运动轨迹 ( )(2013 广东二校联考摸底)一带电粒子射入一正点电荷的电场中,运动轨迹如图所示,粒子从 A 运动到 B,则A粒子带负电B粒子的动能一直变大C粒子的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D粒子在电场中的电势能先变小后变大5 (2013 安徽师大摸底)如图所示,A、B 是真空中的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M、N、O 是 线的垂线上的点,且B。 一带负电的试探电荷仅受电场力作用,运动轨迹如图中实线所示,M、N 为轨迹和垂线的交点,设 M、N 两 3、点的场强大小分别 N,电势分别为 M, N。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点电荷 A 一定带正电 BE M 小于 M 大于 试探电荷在 M 处的电势能小于 N 处的电势能6 (2013 唐山摸底)如图所示,在绝缘平面上方存在着足够大的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带正电的小金属块以一定初速度从 A 点开始沿水平面向左做直线运动,经 L 长度到达 B 点,速度变为零。 此过程中,金属块损失的动能有 转化为电势能。 金属块继续23运动到某点 C(图中未标出)时的动能和 A 点时的动能相同,2L C3L D4(2013 唐山摸底)图中 处分别固定两等量正点电荷,O 是 线的中点,a、b 两点在连线上且关于 O 点对称, 4、c、Aa、b 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B a、b 两点的电势相同C c 点场强大于 d 点场强D负电荷从 c 点到 d 点电势能增加8. (2013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期初联考)在光滑绝缘水平面的 P 点正上方O 点固定一个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在水平面上的 N 点,由静止释放质量为m,电荷量为负检验电荷,该检验电荷经过 P 点时速度为 v,图中 =60,规定电场中 P 点的电势为零。 则在 +Q 电势高于 P 电势为- 电场强度大小是 N 点的 4 点具有的电势能为- 21C 解析:根据点电荷电场特点,N 点电势低于 P 点电势,选项 A 错误;根据动能定理,解得 N 点电势为 =- ,选项 B 5、 正确;由于 P +Q N ,根据点电荷电场强度公式可知, P 点电场强度大小是 N 点的 4 倍,选项 C 正确;检验电荷在 N 点具有的电势能为选项 D 错误。 21(2013 江苏常州模拟)如图所示,以 为圆心的圆周上有六个等分点 、 、 、。 等量正、负点电荷分别放置在 、 两处时,在圆心 处。 现改变 处点电荷的位置,使 点的电场强度改变, ), 处的电场强度大小不变, 处的电场强度大小减半,方向沿b , 处的电场强度大小减半,方向沿e , 处的电场强度大小不变,方向沿(2013 沈阳二中测试)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压为 U,板间距离为 d,一个质量为 m,电荷量为 q 的带电粒子从该电 6、容器的正中央沿与匀强电场的电场线垂直的方向射入,不计重力当粒子的入射初速度为 恰好能穿过电场而不碰到金属板现在使该粒子以 的初速度以同样的方式射入电场,下列情况正确的是( )金属板内的运动时间将变为原来的 2 倍 (2013 安徽江南十校摸底)如图所示,图中虚线为匀强电场中与场强方向垂直的等间距平行直线,两粒子 M、N 质量相等,所带电量数值也相等,现将 M、N 从虚线上 O 点以相同速率射出,两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轨迹分别如图中两条实线所示。 点 a、b、c 为实线与虚线的交点,已知 O 点电势高于 c 点。 若不计重力,则 ( )AM 带负电荷,N 带正电荷B N 在 a 点的速度与 M 在 c 7、 点的速度大小相同C M 和 N 两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加速度相同DN 从 O 点运动至 a 点的过程中克服电场力做功12(2013 沈阳二中测试)如图所示,一个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甲,固定在绝缘水平面上的 O 点另一个电荷量为q、质量为 m 的点电荷乙,从 A 点以初速度 它们的连线向甲运动,到 B 点时的速度减小到最小为 ,A、B 间距离为 静电力常量为 k,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电荷甲在 B 点处的电场强度大小为O、B 间的距离为 点电荷甲形成的电场中,A、B 间电势差 212电荷乙在 A 点的电势能大于 B 点的电势能13 (2013 沈阳二中测试)在空间中水平面 量为 m 的带电小 8、球由 方的 A 点以一定初速度水平抛出,从 B 点进入电场,到达 C 点时速度方向恰好水平,A、B、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 右图所示由此可见( )A电场力为 3 B小球带正电C小球从 A 到 B 与从 B 到 C 的运动时间相等D小球从 A 到 B 与从 B 到 C 的速度变化量的大小相等 (2013 届江西省重点中学高三联考)A、B 是一条电场线上的两点,若在 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沿电场线从 A 运动到 B,其电势能 W 随位移 s 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设 A、B 两点的电场强度分别为 B,电势分别为 A 和 B。 则 ( )AE A= BE D A0 分) (2013 安徽江南十校摸底)悬挂 9、在 O 点的一根不可伸长的绝缘细线下端有一个质量为 m、带电量为小球,若在空间加一匀强电场,则小球静止时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如图所示,求:(1)所加匀强电场场强最小值的大小和方向;(2)若在某时刻突然撤去电场,当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小球对细线的拉力为多大。 1)当电场力的方向与细线垂直时,电场强度最小。 由 得:E=。 ,所受电场力方向与场强方向相反,故场强方向为斜向左下方。 (2)设线长为 l,小球运动到最低点的速度为 v,细线对小球的拉力为 F,则有: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球对细线的拉力 F= F=16 (10 分) (2013 金太阳单元测试)如图所示,倾角为 的斜面处于竖直向下的匀强电 10、场中,在斜面上最低点上方某高度以初速度为 平抛出一个质量为 m 的带正电小球,小球受到的电场力与重力相等,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 g,设斜面足够长。 若小球落到斜面上的速度方向垂直于斜面,求:(1)小球经多长时间落到斜面上。 (2)小球抛出时距斜面上最低点的高度。 17 (2013 沈阳二中测试)如图甲所示,A、B 是一对平行放置的金属板,中心各有一个小孔 P、Q,线垂直金属板,两板间距为d现从 P 点处连续不断地有质量为 m、带电量为q 的乙甲O T/2T/2(重力不计) ,沿 向放出,粒子的初速度可忽略不计在 t0 时刻开始在 A、B 间加上如图乙所示交变电压(A 板电势高于 B 板电势时,电压为正) ,其电压大小为 U、周期为 T带电粒子在 A、B 间运动过程中,粒子间相互作用力可忽略不计(1)进入到金属板之间的带电粒子的加速度.(2)如果只有在每个周期的 0 时间内放出的带电粒子才能从小孔 Q 中射出,4则上述物理量 d、m、q、U、T 之间应满足的关系(3)如果各物理量满足(2)中的关系,求每个周期内从小孔 Q 中有粒子射出的时间与周期 T 的比值.(3)若情形(2)中的关系式成立,则 t0 时刻进入电场的粒子在电场(因只有加速过程) ,设最短时间为 有 1 分21 时刻进入电场的粒子在 的时刻射出电场,所以有粒子飞出电场43时间为 1 分3由式得 2 分 42T。2013年高考物理模拟新题精选分类解析(第2期)专题07 静电场
相关推荐
、逐步 的、有赔偿的解放奴隶措施;对于逃亡奴隶则视其主人是否为叛乱者而决定是否引渡。 颁布《解放黑奴宣言》有何意义和作用。 答:为废除黑人奴隶制提供了法律依据。 内战形势开 始有利于北方,解放奴隶成为北方的重要目标。 1863年葛底斯堡战役 1865年南方指挥官罗伯特李将军向北方指挥官格兰特将军投降 为 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
体 ,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什么决定的。 是由我国的 社会主义性质 和初级阶段的 基本国情 决定。 (决定) 毫不动摇地 巩固和发展 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 鼓励、支持、引导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 平等竞争、相互促进 的新格局。 这就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课堂小结 】 公有制(主体) 非公有制(重要组成部分) 国有经济
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能力,把教条的东西转化为学生的感同身受。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每个学生的特点出发,让每个学生都制定符合自己的思想、学习等人生目标。 利用本地的人文资源对学生 进行镇情教育,如家乡的情况让学生以建设家乡为己任,利用家乡的先进人物 ,身边的在校大学生等对学生进行人生目标的教育。 ,做好复习,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有计划
计划遭到失败。 说明美国战后虽然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但军事实力和政治实力还不足以称霸世界 四、华盛顿会议 目的: 时间: 地点: 与会国: 中心议题: 签订条约: 1921— 1922 华盛顿 美日中九国 中国问题 协调美日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 四国条约 》 《 五国条约 》 1922年 《 九国公约 》 背景 一战期间,日本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威胁到美、英的利益 召开
图中的收报员正在接收、翻译 纸带上的数码信息。 第二次工业革命 爱迪生发明的电报机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无线电穿越大西洋实验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为敷设横穿大西洋海底的电缆,“伟大的东方”号汽轮正在 载着长度惊人的电缆在进行敷设工作。 返 回 返 回第二次工业革命 汽车和飞机的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 狄塞尔 内燃机示意图 第二次工业革命 卡尔 本茨 卡尔 本茨和他发明的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建立了自己的革命政权 苏维埃。 在苏维埃领导机构中,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占据多数。 他们认为无产阶级无力掌握政权。 于是让资产阶级组织临时政府。 沙皇尼古拉二世 发生时间 结 果 新局面 二月革命 1917年 3月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出现了两个并存的政权 讨论: 为什么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