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内容摘要:
计,不但理解了课文,还为詹天佑的聪明才智所深深折服。 二、巧妙借助网络,培养学生能力。 (一 )培养想象力、感知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创新教育中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由于学生生活的范围狭小,又缺乏“发现美 的眼睛”,所以阅读、写作时会感到一些困难。 我们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 图文声像并茂的阅读、写作辅助材料。 通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过程,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强化。 现代教育技术,将被感知、被想象、被推理的事物及其发展变化的形式和过程,用仿真化、模拟化、形象化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表现出来。 这种教学可以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发现、体验、利用生动的资源,透过现象探索本质,从而形象地建立起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本质属性图像,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如学习《将相和》、《詹天佑》、《十六年前的回忆》、《狼牙山五壮士》等历史题材的课文 ,由于这些课文的内容距今天的时空比较远,学生在学习时缺乏必要的 感性认识。 教学时,教师将收集到的有关文字、图片、影视资料,放给学生看,弥补学生因时间和生活阅历的因素造成的理解课文内容而出现的“断层”现象,增强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感知能力。 (二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 传统的朗读训练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加上有些老师的普通话也不太准确,学生就更不容易训练了。 利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解决了老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大问题。 如执教《青海湖啊,梦幻般的青海湖》,这是一篇。信息技术与语文课
相关推荐
1、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1(2012海南单科,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的质量和速度大小的乘积成反比B物体所受合力必须达到一定值时,才能使物体产生加速度C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所受作用力中的任一个的大小成正比D当物体质量改变但其所受合力的水平分力不变时,物体水平加速度大小与其质量成反比2(多选 )(2012盐城模拟 )如图 26 所示,滑轮 A 可沿倾角为
1、、关于对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就是电子或质子B元电荷是指电荷量跟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的带电体C元电荷是指带电量为 0带电体D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2、三个点电荷在彼此间的静电力作用下都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它们必在同一直线上 B它们都是同种电荷C每个电荷受到的合力为零 D它们不是同种电荷3、图中的实线表示电场线
). 189。 直角 =( )176。 188。 周角 =( )176。 判断: ( 1)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只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 ) ( 2)大于直角的角就是钝角。 ( ) ( 3)平角就是一条直线。 ( ) ( 4)周角就是一条射线。 ( ) ( 5) 锐角 +直角 =钝角。 ( ) ( 6) 锐角 +锐角 =钝角。 ( ) 拓展延伸 我量了∠ 1=( )176。
了特殊有效的环境,倍受学生欢迎。 例如在我讲读《锡林郭勒大草原》一课时,通过播放德德玛演唱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同学们细细聆听优美而动听的歌声,再加之美丽动人的草原风光画面,使死板的文字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了学生面前,并通过配乐朗读使学生对文字形成永久性的记忆。 又如,我在教学《海上日出》这篇课文时,通过朗读、欣赏、情境、体会、扩展五个方面进行设计,把音乐、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