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 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没有获得成功。 (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五四运动有什么历史作用。 (五四运动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它属于中共成立的重要原因,是中国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中共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 辛亥革命的胜 利 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孙中山为了挽救革命,同共产党合作,继续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后来终于形成国民国革命的高潮 —— 北伐战争。 (布置学生阅读 50—— 54 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 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黄埔军校的建立 根据 50 页“动脑筋”: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 (他接受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落入北洋军阀手中的教训 ,希望创造一 支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 革命军与北洋军有哪些区别。 (启发学生运用“导入框”和 51 页小字部分提供的资料,从军队的 任务和作用等方面进行思考。 ) 教师小结、过渡:袁世凯等人利用北洋军队作为自己独裁专制的工具,继续祸国殃民。 所以,要想挽救国家危亡,就必须针锋相对,动用枪杆子来解决问题。 北伐胜利进军 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 北伐战争的对 象有哪些人。 (指导学生在 51 页《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中找到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的位置,画圈作标记。 ) 北伐军 进。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
是12 的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 9等。 •第一行两个数相加都是11。 •第二行两个数相加都是 12。 往下写 8+7+5„„ 5 通过老师的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十分有效。 二、探究新知: 1. 整理加法表。 2. 师:先在小组内把学过的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写卡片。 ) 3. 师:想一想先确定一个标准,按什么分类
1、选修模块 3 15 分钟限时训练 (23)1 (6 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选对一个给 3 分,选对两个给 4 分,选对 3 个给 6 分,每选错一个扣 3 分,最低得分为 0 分)A当氢原子从,n3 的状态跃迁到 n6 的状态时,要发射出光子B某原子核分别放出 个 粒子和一个 粒子后,原子序数减少 1,质量数减少4C核反应方程 X 中的 X
A、同位 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二、解答题 :已知∠ A=∠ F,∠ C=∠ D,求证: BD∥ CE。 请你认真完成下面的填空。 证明:∵∠ A=∠ F ( 已知 )∴ AC∥ DF ( ∴∠ D=∠ ( ) 又∵∠ C=∠ D ( 已知 ),∴∠ 1=∠ C ( 等量代换 ) ∴ BD∥ CE( )。
” ) 诵读提示 转烛之武 关于烛之武 烛之武,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始终得不到升官,在郑国一直担任 “ 圉正 ” ( yǔ、养马的长官),大概相当于《 西游记 》 里所说的 “ 弼马温 ” 吧。 被举荐使秦时,已年过七十,须发皆白,身子伛偻,步履蹒跚。 ——冯梦龙 《 东周列国演义 》 诵读提示 转第三段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 “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一边旋转成圆柱体 点动成 —— 线动成 —— 面动成 —— 线 面 体 线与线相交成点 面与面相交成线 体是由面组成 练习:把下面第一行的平面图形绕线旋转一周,便能形成第二行的某个几何体,请用虚线连一连: 1 2 3 4 5 A B C D E 多
1、、做布朗运动实验,得到某个观测记录如图 1315 所示图中记录的是()图 1315 A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情况B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轨迹C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D按等时间间隔依次记录的某个运动微粒位置的连线2、给旱区送水的消防车停于水平地面,在缓慢放水过程中,若车胎不漏气,胎内气体温度不变,不计分子间势能,则胎内气体( ) A从外界吸热 B对外界做负功C分子平均动能减小 D内能增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