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2邓国鸿内容摘要:

修辞知识 —— 移用 “ 浓黑的悲凉 ” , 移用。 将本来用来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语移来 修饰乙事物。 “ 浓黑 ” 本来形容天气,现用来形容悲凉的心情,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 ( 1)第一处写 “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 是为了 寄托自己对刘和珍烈士的哀思。 接下来连用两个 “ 只能如此而已 ” ,是说明自己的悲愤感情是文章所倾诉不了的,然而又只能用文字来纪念,这种反复回荡的语言,正反映出鲁迅先生 悲愤之强烈。 文章反复提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又说“我实在无话可说”,该如何理解。 句子品析 ( 2)第二处说 “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 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 这里强调 “ 必要 ” ,突出了写这篇文章的动机。 第一个 “ 必要 ” ,说明要悼念遇难者刘和珍,控诉执政府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的阴险论调;第二个 “ 必要 ” ,在于唤醒庸人,要人们牢记这笔血债。 文章反复提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又说“我实在无话可说”,该如何理解。 句子品析 ( 3) “ 我实在无话可说 ” 这是一句无比 愤激 的话。 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鲁迅先生的周围,重压在心头,而反动统治者和御用文人们的卑劣行径, “ 尤使我觉得悲哀 ”。 一个人在悲愤到极点的时候反而会说不出话来,所以必须 “ 出离愤怒 ” ,写文章来悼念死者,把自己最大的哀痛显示于这个 “ 非人间 ” ,让反动统治者们对我的苦痛去 “ 快意 ” 吧,我将以此作为“ 祭品 ” ,奉献在烈士的灵前。 这种看似矛盾的说法,实质是感情无比深沉的表达方式。 句子品析 “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 中的 “ 哀痛者 ”“ 幸福者 ” 如何理解。 “ 哀痛者 ” , “ 以 …… 为哀痛 ” 的人,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人民的悲惨命运而哀痛。 所以作者称他们是伟大的 “ 哀痛者 ”。 “ 幸福者 ” , “ 以 …… 为幸福 ” 的人,他们以勇往直前、投身革命、为人民流血牺牲为最大的幸福。 所以作者又称他们是伟大的“ 幸福者 ”。 这是对烈士热情的讴歌。 何等的伟大,何等的崇高。 讲读第二部分 仔细阅读这部分的内容, 讨论一下,刘和珍君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作者记叙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 刘和珍是一个怎样的人。 ⑴ 生前爱看鲁迅文章; ⑵ 生活艰难,毅然预定 《 莽原 》 全年 毅然 追求进步思想 ⑶ 参加师大学潮斗争 “反抗” “微笑”“温和” “黯然”、“泣下” 斗争精神 温和善良 有责任感 ⑷ 前往执政府请愿并被戕害 “欣然” 爱国热忱,并非受人利用 ★刘和珍:是一个 渴求真理与进步,富于斗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温和善良而又有思想、有爱国热忱的青年学生。 作者反复写刘和珍的 “ 微笑 ” 和“ 温和 ” 有什么作用。 突出刘和珍纯洁、善良、温和的可贵 品格。 展示刘和珍对师长的尊敬。 反衬杨荫榆的暴虐。 揭露段祺瑞执政府的凶残。 下列每段文字中,都有一个修饰语是表明人物特点的,并指出表现哪方面的特点 ①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 《 莽原 》 全年的就有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 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答: ________。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