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优化方案第一轮总复习资料 必修2第5章第3节知能演练强化闯关内容摘要: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一蹦极运动员身系弹性蹦极绳从水面上方的高台下落, 到最低点时距水面还有数米距离. 假定空气阻力可忽略, 运动员可视为质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运动员到达最低点前重力势能始终减小B. 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 弹力做负功, 弹性势能增加C. 蹦极过程中, 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D. 蹦极过程中, 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解析: 选 所以重力势能始终减小, 故 A 正确. 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 伸长量逐渐增大, 弹力做负功, 弹性势能增大, 故 B 正确. 在蹦极过程中, 只有重力与系统 2、内弹力做功, 故机械能守恒, C 正确. 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做功有关, 重力做功只与始末位置高度差有关, 与零势能面的选取无关, 故 D 错误. 2. 如图 539 所示, 用手通过弹簧拉着物体沿光滑斜面上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 539A. 物体只受重力和弹簧的弹力作用 , 物体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B. 手的拉力做的功, 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加量C. 弹簧弹力对物体做的功, 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加量D. 手的拉力和物体重力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加量解析: 选 当只有重力做功时机械能才守恒, 手的拉力对系统做正功, 系统的机械能增大, 由功能关系可知, A 错, B 错; 对物体, 3、弹簧弹力是外力, 物体所受外力中, 除重力外只有弹簧弹力做功, 因此弹簧弹力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加量, C 对; 手的拉力作用于弹簧, 因此引起弹簧的形变而改变弹性势能 , D 错. 3. (原创题)图 5310如图 5310 所示, 固定的光滑斜面左右两侧倾角分别为 37、53, 右侧斜面长为 L3 m. 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顶端固定的光滑定滑轮, 轻绳两端分别连接质量均为 m 的物块 , 物块 B 静止在地面, 物块 A 静止在斜面上离斜面底端 处. 将物块 A 用手托住, A 从静止开始释放后下滑, 设 A 触地后不再运动, 则 B 在竖直方向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光世昌老师高中物 4、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B. m D. 1.8 选 释放 A 后到 A 触地, 对于 A 和 B 的系统, 由机械能守恒, 得m Bg (mAm B)2 12v 触地, B 继续上升一段高度,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 m, 故 hh 1h 2 m m, 故 B 正确. (2012陕西渭南象山中学月考) 轻质弹簧长为 L 竖直固定在地面上, 质量为 m 的小球从离地面高度为 H 处由静止开始下落 , 正好落在弹簧上, 使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 f, 则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具有的弹性势能为()A. (f)(HLx ) B. Lx)F(H L)C. f(HL) D. x)f(H Lx)解析: 选 小球从开 5、始下落到弹簧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 重力所做的功等于阻力做功和弹簧最大弹性势能之和, 因此有 Lx)W 弹 W f, 而f(HLx ), 联立得 W 弹 (mgf )(HLx), 故本题选 (2012福州模拟)图 5311如图 5311 所示, 光滑水平面 竖直面内的半圆形导轨在 B 点相切, 半圆形导轨的半径为 m 的物体将弹簧压缩至 A 点后由静止释放, 在弹力作用下物体获得某一向右的速度后脱离弹簧, 当它经过 B 点进入导轨的瞬间对轨道的压力为其重力的 8 倍, 之后向上运动恰能到达最高点 C.(不计空气阻力)试求: (1)物体在 A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2)物体从 B 点运动至 C 6、 点的过程中产生的内能. 解析: (1)设物体在 B 点的速度为 弹力为 则有NBmgB8弹性势能 B 72(2)设物体在 C 点的速度为 由题意可知: 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点运动到 C 点的过程中 , 由能量守恒得: Q 12 2B (12R)解得: Q(1) 2) 择题1. 用图 5312 所示装置可以研究动能和重力势能转化中所遵循的规律. 在摆锤从 A 位置由静止开始向下摆动到 D 位置的过程中( )图 5312重力做正功, 重力势能增加重力的瞬时功率一直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摆线对摆锤的拉力不做功若忽略阻力, 系统的总机械能为一恒量A. B. C. D. 解析: 选 7、 重力做正功, 重力势能减小, 故错误. 由于开始静止, 所以开始重力功率为零, 在 D 位置物体 v 的方向与重力垂直, 可知 , 而在从 位置的过程中 , 重力功率不为零, 所以所受重力瞬时功率先增大后减小, 错误. 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 重力势能减小, 动能增加, 故错误. 摆线拉力与 v 方向始终垂直, 不做功, 只有重力做功, 故机械能守恒, 故正确, 选 (2012西安市高三一模)美国的 球赛非常精彩, 吸引众多观众, 经常有这样的场面: 在终场前 0.1 s 的时候, 运动员把球投出且准确命中, 获得比赛的胜利 . 如果运动员投篮过程中对篮球做功为 W, 出手高度为 篮圈距地面高 8、度为 球的质量为 m, 若空气阻力不计, 则篮球出手和进圈时的动能分别为()A. W, WB. W, W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 W, 选 由动能定理知, , 故 B、D 错; 篮球进圈时,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知, E kWmg(h 2h 1), 故 A 对, C 错. 3. (原创题)图 5313如图所示, 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速率沿顺时针方向运转. 现将一个物体轻轻放在传送带底端, 物体第一阶段被加速到与传送带相同的速度, 第二阶段匀速运动到传送带顶端.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第一阶段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第一阶段物体动能的增加量B.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摩擦力对物体 9、都做正功C. 两个阶段摩擦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减少量D. 第二个阶段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第二阶段物体机械能的增加量解析: 选 物体在第一阶段受到的摩擦力大于其重力沿传送带向下的分力做加速运动, 在第二阶段受到的摩擦力等于其重力沿传送带向下的分力做匀速运动, 且摩擦力和物体的位移的方向都沿传送带向上, 因此两阶段摩擦力都做正功, B 对; 由功能关系知, 两个阶段传送带对物体的支持力不做功, 只有摩擦力和重力对物体做功, 因此第一、二阶段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均等于相应阶段物体机械能的增加量, 故 A、C 错 D 对. 314(2012陕西名校联考)如图 5 314 甲所示, 质量相等 10、的两木块 A、B 用一轻弹簧栓接, 静置于水平地面上. 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 T 拉动木块 A, 使木块 A 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如图乙所示. 在木块 A 开始运动到木块 B 将要离开地面的过程中, 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 下述判断正确的是()A. 力 T 一直增大B. 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减小后增大C. 木块 A 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先增大后减小D. 两木块 A、B 和轻弹簧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一直增加解析: 选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TF 弹 G A在木块 A 开始运动到木块 B 将要离开地面的过程中, F 弹 先向上减小后反向增大 , 而其他量保持不变 , 故 T 应一直增大, 在上述过程 11、中, 弹簧先压缩再伸长, 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 B 对; 力 T 对 A 一直做正功, 故 A 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即机械能一直增加, C 错; 对 A、B 和轻弹簧组成的系统, 因 T 始终做正功, 故机械能一直增加, D 对. 315如图 5315 所示, 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 用轻绳跨过定滑轮使之与盛有砂子的小桶相连, 已知小车的质量为 M, 小桶与砂子的总质量为 m, 把小车从静止状态释放后, 在小桶下落竖直高度 h 的过程中, 若需考虑滑轮及空气的阻力 , 小车未与滑轮相撞,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小车获得的动能为 小车获得的动能小于 Mm )C. 小桶与砂子 12、的机械能减少 Mm )D. 小车的机械能增加 选 还有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 所以机械能不守恒, 小桶和砂子的重力势能 化为整体的动能和内能 , 所以小车获得的动能(或机械能增加) 小于Mm), 选项 A、D 错, B 正确; 小桶的机械能减少量大于小车获得的动能, 选项 图 53166. (2012珠海市高三摸底考试 )如图 5316 所示, 在半径为 R 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的顶端 a 点, 质量为 m 的物块( 可视为质点)由静止开始下滑, 经圆弧最低点 b 滑上粗糙水平面, 圆弧轨道在 b 点与水平轨道平滑相接, 物块最终滑至 c 点停止. 若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下列说法 13、正确的是( )b 点时的速度为 b 点时对 b 点的压力是 与 b 点的距离为 选 a 点到 b 点, 由动能定理得, m , v , A 错误; 到 b 点时, 物体2不需要向心力 , 所以此时物体对 b 点的压力是 B 错误; 从 a 点到 c 点, 由动能定理可知, 所以 LR/ , C 正确; 从 a 点到 c 点, 摩擦力做功的值等于机械能的减小量, 即 WD 正确. 317如图 5317 所示, 一很长的、不可伸长的柔软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 绳两端各系一小球a 和 质量为 m, 静置于地面; b 球质量为 3m, 用手托住, 高度为 h, 此时轻绳拉紧. 从静止开始释放 b 后, a 可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A. h B. n。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