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常用文言虚词用法例举内容摘要: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 ②中峨冠 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 如:①扁鹊望桓候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②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③环而攻之而不胜。 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如: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如: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②面山而居。 二、表转接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可是”“却”。 如:。 ,而智术浅短。 ,不亦君子乎。 (五) 其 一、代词 3 表示第三人称,译作“他”“他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也可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②复前行,欲穷其林。 ③其一犬坐于前。 二、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 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 ①其真无马耶。 其真不知马也。 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不译。 ②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其:可译为“恐怕”。 ③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可译为“可要”。 (六) 为 一、作介词时,除表被动外都读作 w232。 i,可译作“被”、“对”、“给”、“替”、“当”,“为了”、“因为”等。 如:①舌一吐而。初中常用文言虚词用法例举
相关推荐
(a+b)2=a2 + 2ab + b2 (a+b)2 − ( a2 + b2 )=例题解析 学一学 例 2 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 1022。 (2) 1972 . 完全平方公式 (a 177。 b)2=a2 177。 2ab+ b2 的左边的底数是两数的和或差 . 观察 amp。 思考 把 1022 改写成 (a+b)2 还是 (a−b)2 ? a、 b怎样确定。 阅读
O的切线。 O A B C 分析: 欲证 AB是 ⊙ O的切线,由于 AB过圆上点 C,若连结 OC,则AB过半径 OC的外端,只需证明 OC⊥AB . 例 已知:直线 AB经过 ⊙ O上的 点 C,并且 OA=OB,CA=CB. 求证:直线 AB是 ⊙ O的切线。 O A B C 证明:如图,连结 OC. ∵ OA=OB,CA=CB ∴ OC 是等腰△ OAB 底边 BC上的中线 ∴
1、(十一) A专题十一电磁感应(时间:45 分钟)1如图 111 所示,一个铝框放在蹄形磁铁的两个磁极之间,铝框可以绕竖直的转轴自由转动转动手柄使磁铁绕竖直的转轴旋转,观察到铝框会随之转动对这个实验现象的描述和解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铝框的转动方向与蹄形磁铁的转动方向一定 是相同的B铝框的转动快慢与蹄形磁铁的转动快慢总是一致的C铝框转动到其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的位置时
、国外 在现代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学校历史教学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有了很大的变化。 国外的历史教学工作者认为,历史教学不仅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透过对人类过去的了解,生成自己的历史意识和对历史的解释,发展历史的思维能力,掌握认识历史和认识社会的方法。 在历史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教学的过程,而不是教学的结果。 国外特别是西方国家的中学历史教学 中,并不把历史教科书看得十分的重要
北京人 山顶洞人 人类进化演示图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制造与使用工具 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12 知识总结 ●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迹最多的国家。 ● 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 170万年的云南元谋人。 ● 生活在周口店的北京人能直立行走,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 ● 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