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中物理得分宝典系列 11专题二 第5章 物理学应用内容摘要:

1、过山车是一项富有刺激性的娱乐工具。 那种风驰电掣、有惊无险的快感令不少人着迷。 如果你对物理学感兴趣的话。 那么在乘坐过山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体验到冒险的快感,还有助于理解力学定律。 实际上,过山车的运动包含了许多物理学原理,人们在设计过山车时巧妙地运用了这些原理。 如果能亲身体验一下由能量守恒、加速度和力交织在一起产生的效果,那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为了研究过山车的原理,某兴趣小组提出了下列设想:取一个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37、长为 l = 粗糙倾斜轨道 过水平轨道 竖直圆轨道相连,出口为水平轨道个轨道除 以外都是光滑的。 其 道以微小圆弧相接,如图所示。 一个小物块以初速度 s 从某一高处水平抛出,到 A 点 2、时速度方向恰好沿 向,并沿倾斜轨道滑下。 已知物块与倾斜轨道的动摩擦因数 = (g10m/s 2 1)求小物块到达 A 点时速度。 (2) 要使小物块不离开轨道,并从轨道出,求竖直圆弧轨道的半径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3)为了让小物块不离开轨道,并且能够滑回倾斜轨道 竖直圆轨道的半径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解析:(1)小物块做平抛运动,经时间 t 到达 A 处时,令下落的高度为 h,水平分速度为 直速度为 物块恰好沿斜面 向滑下,则 = 3 m/s,所以小物块到 A 点的速度为 5m/s;(2)物体落在斜面上后,受到斜面的摩擦力 f = F N = 物块进入圆轨道到达最高点时有最小速度 时物块受到的重力恰好 3、提供向心力,令此时的半径为 R 0,则 0物块从抛出到圆轨道最高点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mg(h + 2 l = 联立上式,解得:R 0 = 若物块从水平轨道 出, 则圆弧轨道的半径满足 R 1 送带是应用广泛的一种传送装置,传送带传送物体时滑块与传送带相互作用的滑动摩擦力,是参与改变滑块运动状态的重要原因之一,滑块与传送带等速的时刻,是相对运动的方向及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改变的时刻,也是滑块运动状态转折的临界点。 ,其中传送带经过 域时是水平的,经过 域时变为圆弧形(圆弧由光滑模板形成,未画出),经过 域时是倾斜的, 与 将大量的质量均为 m 的小货箱一个一个在 A 处放到传送带上,放置时初速 4、为零,经传送带运送到 D 处,D 和 A 的高度差为 h。 稳定工作时传送带速度不变,上各箱等距排列,相邻两箱的距离为 L。 每个箱子在A 处投放后,在到达 B 之前已经相对于传送带静止,且以后也不再滑动(忽略经 时的微小 滑动)。 已知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T 内,共运送小货箱的数目为 N。 这装置由电动机带动,传送带与轮子间无相对滑动,不计轮轴处的摩擦。 求电动机的平均输出功率 P。 解析:以地面为参考系(下同),设传送带的运动速度为 0v,在水平段的运输过程中,小货箱先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直到其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相等。 设这段路程为 s,所用的时间为 t,加速度为 a,则对小货箱有2这段时间 5、内传送带运动的路程为 由上可得: 20用 传送带对小货箱做功为201送带克服小货箱对它的摩擦力做功20021者之差就是克服摩擦力做功发出的热量 20可见,在小货箱加速过程中,小货箱获得的动能与发出的热量相等。 T 时间内电动机输出的功为 此功用于增加 N 个小货箱的动能、势能和使小货箱加速时程中克服摩擦力发出的热量,即有 (N1)L,它应等于传送带在 T 时间内运动的距离,即有 (因 T 很大,故 N 亦很大。 联立解得: (2011 江苏)如图所示,演员正在进行杂技表演。 由图可估算出他将一只鸡蛋抛出的过程中对鸡蛋所做的功最接近于( )A B3J C30J D300 提示:生活经验告诉我们: 10 6、 个鸡蛋大约 1 斤即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鸡蛋大约能抛高度 h= W=0项 A 正确。 2 (2011 海南)一质量为 1质点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从 t=0 时起,第 1 秒内受到 2N 的水平外力作用,第 2 秒内受到同方向的 1N 的外力作用。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02s 内外力的平均功率是 9/4 2 秒内外力所做的功是 5/4 2 秒末外力的瞬时功率最大D第 1 秒内与第 2 秒内质点动能增加量的比值是 4/52示:由动量定理或运动学规律求出 1s 末、2s 末速度分别为:m/s、v 2=3m/s ,故 02s 内合力做功为 ,1s 末、2s 末的功率分别为:4W、3W;第 1 7、秒内与第 2 的增加量分别为: , ,比值为 4:5。 2 (2011 全国新课标)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受到一恒力作用。 此后,该质点的动能可能( )A一直增大B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C先逐渐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再逐渐减小D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3示:当恒力方向与速度在一条直线上,质点的动能可能一直增大,也可能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 当恒力方向与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质点的动能可能一直增大,也可能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 所以正确答案是 A、B、D。 4 (2011 全国新课标)一蹦极运动员身系弹性蹦极绳从水面上方的高台下落,到最低。 假定空气阻 8、力可忽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到达最低点前重力势能始终减小B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性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C蹦极过程中,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D蹦极过程中,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5 (2011 海南)现要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装置如图 1 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倾斜的气垫导轨;导轨上 A 点处有一带长方形遮光片的滑块,其总质量为 M,左端由跨过轻质光滑定滑轮的细绳与一质量为 m 的砝码相连;遮光片两条长边与导轨垂直;导轨上 B 点有一光电门,可以测量遮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 t。 用 d 表示 A 点到导轨低端 9、C 点的距离,h 表示 A 与 C 的高度差,b 表示遮光片的宽度,s 表示 A 、B 两点的距离,将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看作滑块通过 B 点时的瞬时速度。 用 g 表示重力加速度。 完成下列填空和作图;(1)若将滑块自 A 点由静止释放,则在滑块从 A 运动至 B 的过程中,滑块、遮光片与砝码组成的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可表示为 ,动能的增加量可表示为。 若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与 s 的关系式为 = _。 21)多次改变光电门的位置,每次均令滑块自同一点(A 点)下滑,测量相应的 s 与 果如下表所示:1 2 3 4 5s(m) 104s2 ) s 为横坐标, 为纵坐标,在答题卡上对1 10、位置的坐标纸中描出第 1 个至第 5 个数据点;根据 5 个数据点作直线,求得该直线的斜率 k= 104 (保留 3 位有效数字)由测得的 h、d、b、M 和 m 数值可以计,将 k 和 行比较,若其差值在实验允许的范围内,则可认为21实验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5 (1) ()1()1()(2)如图 1)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到达 B 点的速度为 ,动能的增加量211()()若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可得:21()(2)利用图象可求得斜率为 04用实验数据分别进行逐差法得直线斜率为 04留 3 位有效数字为 04 6 (2011 浙江)节 能 混 合 动 力 车 是 一 种 可 以 利 用 11、汽 油 及 所 储 存 的 电 能 作 为 动 力 来 源的 汽 车。 有 一 质 量 m=1000 混 合 动 力 轿 车 , 在 平 直 公 路 上 以 0km/h 的 速 度 匀速 行 驶 , 发 动 机 的 输 出 功 率 为 P=50驾驶员看到前方有 80km/h 的限速标志时,保持发动机的功率不变,立即启动利用电磁阻尼带动的发电机工作给电池充电,使轿车做减速运动,运动 L=72m 后,速度变为 2km/h。 此过程中发动机功率的 1/5 用于轿车的牵引,4/5 用于供给发电机工作,发动机输送给发电机的能量最后有 50%转化为电池的电能。 假设轿车在上述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保持不变。 求( 12、1)轿车以 90km/h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所受阻力 F 阻 的大小;(2)轿车从 90km/h 减速到 72km/h 的过程中,获得的电能 E 电 ;(3)轿车仅用其在上述减速过程中获得的电能 E 电 维持 72km/h 匀速运动的距离 L。 图 (3)根据题意可知,轿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仍为。 此过程3210阻中,由能量转化及守恒定律可知,仅有电能用于克服阻力做功 ,代入数据得7 (2011 福建)如图为某种鱼饵自动投放器中的投饵管装置的示意图,其下半部 R 的竖直细管,上半部 半径为 R 的四分之一圆弧弯管,管口沿水平方向,内有一原长为 R、下端固定的轻质弹簧。 投饵时,每次总将弹簧长度压缩到 锁定,在弹簧上端放置一粒鱼饵,解除锁定,弹簧可将鱼饵弹射出去。 设质量为 m 的鱼饵到达管口 C 时,对管壁的作用力恰好为零。 不计鱼饵在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损失,且锁定和解除锁定时,均不改变弹簧的弹性势能。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 求:(1)质量为 m 的鱼饵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