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中物理得分宝典系列 31实验过关专题二 功和能内容摘要:
1、“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 50得当地的重加速度 g=得所用的重物的质量为 100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把第一个点记作 O,另连续的 4 个点A、B、C 、D 作为测量的点,经测量知道A、B、C 、D 各点到 O 点的距离分别为6299573据以上数据,可知重物由 O 点到运动 C 点,重力势能减少量等于_J,动能的增加量等于_J。 (取 3 位有效数字)高考真题解析1 (2011 海南)现要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装置如图 1 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倾斜的气垫导轨;导轨上 A 点处有一带长方形遮光片的滑块,其总质量为 M,左端由跨过轻质光滑定滑 2、轮的细绳与一质量为 m 的砝码相连;遮光片两条长边与导轨垂直;导轨上 B 点有一光电门,可以测试遮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 t,用 d 表示 A 点到导轨低端 C 点的距离,h 表示 A 与 C 的高度差,b 表示遮光片的宽度,s 表示 A ,B 两点的距离,将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看作滑块通过 B 点时的瞬时速度。 用 g 表示重力加速度。 完成下列填空和作图;(1)若将滑块自 A 点由静止释放,则在滑块从 A 运动至 B 的过程中,滑块、遮光片与砝码组成的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可表示为_。 动能的增加量可表示为_。 若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与 s 的关系式为 _21(2)多次改变光电门的位 3、置,每次均令滑块自同一点(A 点)下滑,测量相应的 s 与 t 值,结果如下表所示:以 s 为横坐标, 为纵坐标,在答题卡上对应图 2 位置的坐标纸中描出第 1 和第 5 个数据21据 5 个数据点作直线,求得该直线的斜率 k=_ (保留 3。 解析:重力势能的减小量为。 动能的增加量为。 在运动过)(21程中机械能守恒,有 = ,解得, 与 s 的关系式为 =(21)(:(1) , ,()1()1()(2) 图象如图。 据图象求出 14.(2010 新课标卷)铁夹的铁架台、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带铁夹的重锤、天平。 回答下列问题(1)为完成此实验,除了所给的器材,还需要的器材有 (填入正确选项前 4、的字母)A米尺 B秒表 C012V 的直流电源 D012V 的交流电源(2)实验中误差产生的原因有_(写出两个原因)3 (2010 海南卷)利用气垫导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 1 所示:(1)实验步 骤:将气垫导轨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高度不低于 将导轨调至水平;用游标卡尺测量挡光条的宽度 ,结果如图 2 所示,由此读出 _mm;l l由导轨标尺读出两光电门中心之间的距离 _m;s将滑块移至光电门 1 左侧某处,待砝码静止不动时,释放滑块,要求砝码落地前挡光条已通过光电门 2;从数字计时器(图 1 中未画出)上分别读出挡光条通过光电门 1 和光电门 2 所用的时间和 ;1t2用天 5、平称出滑块和挡光条的总质量 M,再称出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 m(2)用表示直接测量量的字母写出下列所示物理量的表达式:滑块通过光电门 1 和光电门 2 时瞬时速度分别为 _和 _。 1v2v当滑块通过光电门 1 和光电门 2 时,系统(包括滑块、挡光条、托盘和砝码)的总动能分别为 _和 _。 在滑块从光电门 1 运动到光电门 2 的过程中,系统势能的减少 _(重力加速度为 )。 g(3)如果 _,则可认为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P解析:(1)由图可知该游标卡尺的精度为 读主尺读数为 9标尺的读数为 6以,读数为 图可知,两光电门中心之间的距离 83000s(2) 滑块通过光电门时可以认为匀速,所以, 6、 ,。 1据上述结果,可得总动能分别为 和。 2()减少的重力势能为 P)如果系统减少的机械能等于增加的动能,也能说明系统机械能守恒,即 P关测试 1如图 11示,是某同学验证动能定理的实验装置。 图 11a易拉罐内盛上适量细沙,用轻绳通过滑轮连接在小车上,小车连接纸带。 合理调整木板倾角,让小车沿木板匀速下滑。 b取下轻绳和易拉罐,测出易拉罐和细沙的质量 m 及小车质量 M。 c取下细绳和易拉罐后,换一条纸带,让小车由静止释放,打出的纸带如图 11间部分未画出)所示,O 为打下的第一点。 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为 f,重力加速度为 g。 图 11骤 c 中小车所受的合外力为_。 为验证从 O C 过程中 7、小车合外力做功与小车动能变化的关系,测出 的距离为 C 点的速度为_。 需要验证的关系式为_。 (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1 1t2 t3 t4 m/s ) 559 508 458(1)由频闪照片上的数据计算 刻小球的速度 _m/s。 (2)从 间内,重力势能增量 _ J,动能减少量 _ J。 (3)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 似相等,从而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由上述计算得 填“”“”或“”),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_。 2(1)408(2)142 ;146(3) ;存在空气阻力解析:(1)由 m/s408 m/s。 10 (2)从 间内,E p(4 162166)10 2 J142 J,m(v v ) 8、559 2408 2) J146 J。 12 2 25 12(3)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故 E 图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现有的器材为:带铁夹的铁架台、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带铁夹的重锤、天平。 回答下列问题:(1)为完成此实验,除了所给的器材,还需要的器材有_。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游标卡尺 B秒表C012 V 的直流电源 D012 V 的交流电源(2)实验中误差产生的原因有_(写出两个原因)4(2011 安徽池州)在利用自由落体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电源的频率为 50 次打出的点为 0,1,2,3,4,1)如用第 2 点到第 6 点之间的纸带来验证,必须直接测量的 9、物理量为_、_、_,必须计算出的物理量为_、_,验证的表达式为_。 (2)下列实验步骤操作合理的顺序排列是_(填写步骤前面的字母)A将打点计时器竖直安装在铁架台上B接通电源,再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C取下纸带,更换新纸带(或将纸带翻个面)重新做实验D将重物固定在纸带的一端,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用手提着纸带E选择一条纸带,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 h1,h 2,h 3,h n,计算出对应的瞬时速度 v1,v 2,v 3, 别算出 实验误差范围内看是否相等12 21)第 2 点到第 6 点之间的距离 1 点到第 3 点之间的距离 5 点到第 7点之间的距离 2 点的瞬时速度 6 点的瞬时速度 10、v66 12 26 12 2(2)1)因为我们要验证的是机械能守恒定律,即物体减小的重力势能应该等于增加的动能,所以,首先需要测出下降的高度,即第 2 点到第 6 点之间的距离 其次,还需测出 2 点和 6 点的速度,才能计算出动能增加量,测量 2 点和 6 点的速度时,可以采用某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来进行计算,所以,还需测出第 1 点到第 3 点之间的距离 第 5 点到第 7 点之间的距离 从而计算出第 2 点的瞬时速度 第 6 点的瞬时速度 其验证的表达式为 6 12 2(2)由题意可得顺序为 2011 广州模拟)“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可以采用如下图所示的甲或乙方案来进行。 (1)比较这两种方案,_(选填“甲”或“乙”)方案好些,理由是。 (2)如图丙是该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测得每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中所示,已知每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T0.1 s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a _;该纸带是采用_(选填“甲”或“乙”)实验方案得到的)如图丁所示是采用甲方案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在计算图中 N 点速度时,几位同学分别用下列不同的方法进行,其中正确的是()丁Av N Bv N12TCv N D。2013年高中物理得分宝典系列 31实验过关专题二 功和能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2013年高中物理得分宝典系列 27专题六 第2章 波粒二象性
1、概述光的波动性和微粒性为近年高考命题热点之一。 题目类型多为选择题。 其中考查较多的是光的干涉、光电效应,其次是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有时还与几何光学中的部分知识(如折射、棱镜、色散等)、原子物理中的玻尔理论相结合进行考查。 复习时要以记忆、理解为主,以对光的本性的认识为线索,来掌握近代物理光学的初步知识,掌握建立这些理论的实验基础和一些重要物理现象。 光电效应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内容
2013年高中物理得分宝典系列 33实验过关专题四 热学
1、,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A一滴油的体积和它的密度B一滴油的体积和它散成油膜的最大面积C一滴油的质量和它的密度D一滴油形成油膜的厚度和它的密度解析:利用单分子油膜法估测分子的直径时,油应在水面上尽可能散成单分子油膜,只有单分子油膜的厚度才是分子的直径,因此 d 中,S 应为油散成的油膜的最大面积,所以 项正确。 答案:考真题解析 1 (2010 上海)用 究一定质量气体在温度不变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