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十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2013.05)内容摘要: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40 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 300 分。 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字迹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用 2B 铅笔涂黑。 考生应根据自己选做的题目准确填涂题号,不得多选。 答题答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 2、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l C 14 O 16 4 7 S 32 e 56 4 I 12737共 21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6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题,每小题 6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绵和衣藻都能通过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BK 出神经元的方式与神经元释放递质的方式不同D并非所有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密切相关D癌细胞中糖蛋白和核糖体的数量明显少于衰老细胞2下图 1 和图 2 是人体免疫调节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图 1 图 2图 3、 图A图中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细胞 B、细胞 C、细胞 E、细胞 胞 E 和细胞 D 均由细胞 C 分化而来,在没有变异的情况下两者的 1 中,当同种病原体再次侵入机体时,主要通过 所示过程来消灭病原体D与病毒类似,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胞内寄生菌在侵入宿主细胞后,机体将通过图2 所示免疫过程使它们失去寄生的基础,最终被吞噬消灭3下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部分) ,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若 A 代表人 体 下 丘 脑 ,a 为血糖浓度下降,则 b、c 可分别代表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B 若 A 代 表 棉 铃 虫 种 群 , a 为 诱 4、捕 雄 虫 , 则 b、 c 可 分 别 代 表 性 别 比 例 失 调 和 种 群 密 度 升 高C 若 A 代 表 草 原 , a 为 过 度 放 牧 , 则 b、 c 可 分 别 代 表 土 地 荒 漠 化 和 抵 抗 力 稳 定 性 提 高D若 A 代表人体 B 淋巴细胞,a 为抗原刺激,则 b、c 可分别代表抗体和记忆细胞4将一份刚采摘的新鲜蓝莓用高浓度的 理 48h 后,贮藏在温度为 1的冷库内。 另一份则始终在 l的冷库内贮藏。 从采后算起每 10 天定时定量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 放量和 收量,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下图所示曲线。 下列叙述与实验结果不一致的是( ) 0 10 20 5、30 40贮 藏 天 数 /221贮 藏 天 数贮 藏 天 数 对 照 组 组A曲线中比值大于 1 时,表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B第 20 天对照组蓝莓产生的乙醇量高于 理组C第 40 天对照组蓝莓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D贮藏蓝莓前用 时处理,能抑制其在贮藏时的无氧呼吸5某电池厂旁的河流淤泥中的蠕虫对镉有抵抗力。 清除出河底大部分含镉的沉积物后,经过 9 代繁衍,研究人员发现蠕虫重新对镉变得脆弱敏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蠕虫对镉有抵抗力是镉定向诱导的结果 B清除镉后,环境对相应抗性基因的选择作用减弱 C蠕虫重新对镉变得脆弱敏感说明出现了蠕虫新物种 D在清除镉后的 9 6、代繁衍中,蠕虫种群发生了退化6下列是教材相关实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花生子叶组织中脂肪的检测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观察 细胞中的分布A以上实验都需要进行染色处理 B除外,以上实验均需使用高倍镜观察C实验需要使用盐酸 D实验中,采用纸层析法提取色素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风能、生物质能、沼气是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B “84 消毒液 ”具有强氧化性,可做环境的消毒剂从而预防流感C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 “细颗粒物, 在空气中有可能形成胶体光世昌 7、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水热反应是指在高温高压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技术,次技术可以降低自然界中碳的含量8用 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常温下,1 液中,含有阴离子的总数小于 A B常温常压下,足量 应,共生成 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5.6 g 铁和 6.4 g 铜分别与 0.1 气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相等D84 与 混合物中所含氧原子数目一定为 3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水不能鉴别苯和溴苯B苯不能使 液褪色,因此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C乙烯、氯乙烯、聚乙烯均可使酸性高锰钾溶液褪色D某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如图(图中棍表示单键、双键或叁键) 8、,它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该有机物可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1 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 1于一定浓度的稀氨水中,溶液呈中性,若不考虑挥发,溶液中一定含有 浊液中存在平衡: s) (往其中加入少量 末,平衡会向左移动,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会减小D常温下, c () = c ()+c (11、某无色溶液中含有 K +、+、2四种离子。 (1)取 10 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溶液,加稀硝酸酸化后过滤得到 色沉淀(2)取 10 溶液于试管中 ,滴加 液产生白色沉淀,当沉淀增加到一定量后开始产生气体(必要时可加热),最后沉淀完全溶解。 并且随 液的加入,沉淀和气体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9、 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A、根据图所示数据计算实验中使用的 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根据信息分析该溶液中焰色反应呈现紫色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C、另取一定量该溶液滴加一定量的 H)2 溶液,能使 H 4+、K +、+、2四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1:312. 某有机物 A 足量的氧气充分反应后,所得气体产物依次通过盛有浓 碱石灰的仪器,两仪器分别增重 9g、温同压, A 蒸汽的密度是 37 倍,则能够与钠反应放出 A 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不考虑立体异构) ( )A. 8 B. 6 C. 4 D. 213短周期元素 M、W、X、 Y、Z 10、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M 元素的一种核素没有中子,且M、W 、 X、Y+、Z 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的比值依次为 1、2、3、4、2( 不考虑零族元素)。 下列关于这些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X 分别和其它四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 2 种化合物BM 分别和 W、X、Y、Z 形成化合物,均显相同化合价CM、X、Z 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含有离子键DM、X、Y 组成化合物和 Y、Z 组成化合物,其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水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相同二:选择题。 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 其中: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个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11、。 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国一家公司制成了一种不需要电池供电的“警示牌” ,使用时把它挂在输电线附近,当输电线路有工作电流时, “警示牌”上面的英文字母“发亮,对防止误触电起到了警示作用,它相当于我国的“小心触电”或“高压危险”一类的牌子关于这则消息,正确的判断是( ) A没有工作电源,却能够使英文字母 “亮,显然违背了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这是条假新闻,没有科学依据 B这种牌子内部必定隐藏有太阳能电池为其供电,不然绝不会使英文字母“亮,这是条故弄玄虚的消息,但有科学依据 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这种牌子内部必定有闭合电路,当它挂在有交变 12、电流流过的输电线附近时,就会使英文字母“亮,这是条真实的消息,有科学依据 D这种牌子不论挂在有交变电流还是有稳恒电流流过的输电线附近,都会使英文字母“亮,这是条真实的消息,有科学依据15. 三个相同的光滑圆柱体 a、b、c 静止地叠放在两个等高的支架上,其横截面如图所示。 a、b,的圆心与左支架的支点在一条直线上;a、c 的圆心与右支架的支点在一条直线上。 设三个圆柱体的质量均为 m,则 ( )A两支架对圆柱体 b、c 的支持力大小均为B两支架对圆柱体 b、c 的支持力大小均为Cb、c 之间一定有弹力Db、c 之间可能无弹力16. 汽车静止时,车内的人从矩形车窗 到窗外雨滴的运动方向如所示。 雨滴在接近地面时,重力和阻力可认为近似相等,在汽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启动阶段的 tl、t 2 两个时刻,看到雨滴的运动方向分别如、所示。 E 是 中点。 则 ( )At 2 = 2 Bt 2= 1tCt 2= Dt 2=地球周围有很多人造飞行器,其中有一些已超过其设计寿命且能量耗尽。 每到太阳活动期,地球的大气层会变厚,这时有些飞行器在大气阻力的作用下,运行的轨道高度将逐渐降低(在其绕地球运动的每一周过程中,轨道高度变化很小,均可近似视为匀速圆周运动)。 为了避免飞行。2013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十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2013.05)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