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河南省罗山县高中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模拟理综试题内容摘要: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5 月 27 日上午 9:0011:30本试题分第 择题)和第 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 ,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16a S 64 56 I 127 K - 39第 I 卷 选择题(共 126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78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以下是有关实验探究的组合,其中完全正确的是:2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近来发现一种诱导细胞凋亡的新机制。 在 (一 2、种淋巴因子 )等因素的诱导下,鼠肝细胞内的溶酶体释放微量的胰凝乳蛋白酶,并将细胞质内的 白分解成更小的 者与线粒体、溶酶体的膜结合,诱导内容物释放,最终导致细胞凋亡(如左图所示)。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胰凝乳蛋白酶的释放增加了 数量,一步引起溶酶体内容物的释放是负反馈调节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能会引起细胞能量供应能力下降,加速细胞的凋亡 C溶酶体中凝乳蛋白酶的释放具有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而其他内容物释放无此功能D线粒体释放出的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等物质,如果不被水解,可以继续完成有氧呼吸生成 下列有关曲线的描述,错误的是:A甲图表示神经元细胞膜电位变化, 膜 3、电位的形成与 流有关B甲图中若曲线 a 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则曲线 b 可代表低 水中膜电位变化C乙图可表示 毒侵入人体后 T 细胞和 毒数量的变化关系D据乙图可知,艾滋病患者 T 细胞减少会导致一切免疫能力都丧失42011 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博伊特勒、霍夫曼和斯坦曼三位科学家分享。 博伊特勒和霍夫曼发现, 受体(单个的跨膜非催化性蛋白质,可识别不同病原体,并在细菌入侵时快速激活非特异性免疫。 斯坦曼则发现了免疫系统的树突细胞能激发 T 淋巴细胞,引起一系列反应,如制造出抗体和杀手细胞等,杀死被感染的细胞以及 入侵者。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受体(基因表达的产物,合成的场所是核 4、糖体 B受体(能存在于细胞的外表面,对抗原具有识别作用C树突细胞激发 T 淋巴细胞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树突细胞能激发 T 细胞分化形成各种淋巴细胞5. 图甲是某遗传病的家系谱,已知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人类性染色体的同源部分。 图乙表示 4 种男性体细胞内相关基因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那么是乙图中的:6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如图)。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人体通过的途径调节激素分泌,体现了神经和激素的分级调节B寒冷条件下,人体通过和途径调节体温恒定C大量饮水后,体内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该过程属于神经一激素调 5、节D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人体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一免疫调节的结果7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新能源”、“低碳”、“节能减排”、“吃干榨尽”等概念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均属于“新能源”B“低碳”是指采用含碳量低的烃类作为燃料C如图甲烷经一氯甲烷生成低碳烯烃的途径体现了“节能减排”思想D让煤变成合成气,把煤“吃干榨尽”,实现了煤的清洁、高效利用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与果糖、淀粉与纤维素均互为同分异构体BH3烷、苯、乙醇、乙酸和酯类都可以发生取代反应DC 3 种9. 下表中所列的都是烷 6、烃,他们的一卤取代物均只有一种,分析下表中各项的排布规律,按此规律排布,第六项应是: 1 2 3 4 5 258 A. B. C. D. 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A葡萄糖的最简式(实验式): B 分子的球棍模型: C醛基的电子式: D对硝基甲苯的结构简式:11. 下列实验设计及其对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用惰性电极电解 液:2 + 22 + B、用浓盐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与 明 5 6H+ = 2+ 5+ 8H 2 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 H)2溶液:+2+ 2 5=2 + 22澄清石灰水中滴加同浓度的少量碳酸氢钙溶液:+ 2 2 7、+ 2H 2O + 电浮选凝聚法是工业上采用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即保持污水的 间,通过电解生成 H)3胶体,H) 3胶体具有吸附作用,可吸附水中的污物而使其沉淀下来,起到净水作用。 其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电极为阳极,反应式为:= 通入甲烷的石墨电极作负极,反应式为: e -=增强污水的导电能力,可向污水中加入适量乙醇D若阴极产生了 气体,则理论上消耗同条件下的甲烷为 已知硫化亚铜与一定浓度的硝酸共热,所得溶液中只有硝酸铜和硫酸铜,放出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两种气体,且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7,则参加反应的硫化亚铜和作氧化剂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 A4:25 B2:17 C1: 8、7 D3:8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 15、19、20 题为多选题,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其余为单选题。 14在物理学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中,科学家们运用了许多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维法、建立理想模型法、假设法、类比法、微元法等。 以下关于所用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是微元法B根据速度定义式 ,当 时,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 t 时刻的瞬时速度,0定义运用了极限思维法C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 9、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运用了假设法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再把各小段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理想模型法15如图,半圆形凹槽的半径为 R,O 点为其圆心。 在与 O 点等高的边缘 A、B 两点分别以速度 v1、v 2水平相向抛出两个小球,已知 v1v 2=13 ,两小球恰落在弧面上A O。 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60 点右侧的弧面上同一点,则应使 大,v 2 减小 v1、v 2,只要两小球落在弧面上的同一点, 小球不可能相遇16电阻非线性变化的滑动变阻器R 2接入图1的电路中,移动滑动变阻器触头改变接入电路中的长度 10、x(,定值电阻R 1两端的电压U 1与a、b、触头从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流表. 电压表V 2的示数变化不相等C. 电阻R 1的功率变化相等 D. 电源的输出功率均不断增大17在探究摩擦力的实验中,用传感器(其余电路部分未画)水平拉一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小木块,如图所示,小木块的运动状态与计算机的读数如下表所示(每次实验时,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相同) ,则通过分析下表可知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木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38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34这六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有三次是相同的D在这六次实验中,糙绝缘的水平面附近存在一个平行于水平面的电场,其中某一区域的电场线与 x 轴平 11、行,且沿 x 轴方向的电势 与坐标值 x 的关系可用图中曲线表示,图中斜线为该曲实验次数 小木块的运动状态 计算机读数(N)1 静止 222 静止 343 直线加速 384 直线匀速 325 直线减速 196 静止 12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3)的切线。 现有一质量为 荷量为+0 滑块 P(可视作质点) ,从 x=无初速释放,其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素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块运动的加速度逐渐减小B、滑块运动的速度先减小后增大C、x=的场强大小为 06N/块运动的最大速度约为 1m/全球通信”。 已知地球半径为 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g,同步卫星所在轨道处的重力加速度为 g,地球自转周期为 T,下面列出的是关于三颗卫星中任意两颗卫星间距离s 的表达式,其中正确的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