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中物理得分宝典系列 30实验过关专题一 力与运动内容摘要:
1、,其中的三个实验步骤是:(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张,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线的结点达到某一位置 白纸上记下 O 点和两弹簧秤的读数 2)在纸上根据 大小,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 F。 (3)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用两个弹簧秤拉时相同,记下此时弹簧秤的读数 F和细绳的方向。 以上三个步骤中均有错误或疏漏,指出错在哪里。 在(1)中是_。 在(2)中是_。 在(3)中是_。 高考真题解析 1 (2011 江苏)某同学用如图 1 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弹簧测力计 A 挂于固定 2、点 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 M。 弹簧测力计 B 的一端用细线系于 O 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 O 静止在某位置。 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 A 和 B 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 O 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 (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 N,图中 A 的示数为 _N。 (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_。 (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图 1应测量重物 M 所受的重力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 O 点静止在同一位置(3)某次实验中,该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 A 的指针稍稍超出量程,请您提出两个解决办法。 解析:本题中,弹簧秤的读数这 3、一问题较简单。 后面两问则重在原理和矢量性的考查上,所以在学习中,要加强注意对原理的理解和矢量三角形法则的训练。 (1)如图所示,每个小格代表 图中指针位置可知读数为 2)本实验时一个验证性的实验,所以,只要验证了结论即可,不必再进行多次实验,所以选 D 项。 (3)A、B 的拉力和重物重力构成一个矢量三角形,现在是斜边大了,由于三者始终构成一个矢量三角形,所以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让重物重力不变,改变弹簧测力计 B 拉力的大小;让 B 拉力不变,减小重物 M 的质量;将 A 更换成较大量程的弹簧测力计;改变弹簧测力计 B 拉力的方向等)过关测试 1在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 4、木板上,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位置 O 点,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A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 点位置允许变动B在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 O 点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 O 点时,两弹簧之间的夹角应取 90不变,以便于算出合力的大小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用改变砂的质量的办法来改变对小车的作用力 F,用打点计时器测出小车的加速度 a,得出若干组 F 和 a 的数据。 然后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如图2 所示的 线,发现图线既不过原点,又不是直线 5、,原因是( )A没有平衡摩擦力,且小车质量较大 B平衡摩擦力时,所垫木板太高,且砂和小桶的质量较大C平衡摩擦力时,所垫木板太低,且砂和小桶的质量较大D平衡摩擦力时,所垫木板太高,且小车质量较大2C 解析:本实验中,是由砂和小桶的重力来提供动力,但是由于小车还受到摩擦力,所以,实际上,是砂和小桶的重力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的合力产生加速度,M+m)a;因为 mM,所以,可以近似写成 a=,所以,其 图象如题中图所示,故 A 错,C 对。 而 B、D 两项中,若是垫木太高,则图象就不是题中图所示情况,故。 3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打出如图 3 所示的纸带,如果只测出图示数据,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_ 6、cm/s 2。 (所用交流电源频率为 50图 2图 3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 4 甲所示,其中 A 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 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 细绳。 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图乙中的_是为 合力的理论值;_是力 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2)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筋,那么实验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 答:_。 (选填“变”或“不变” )(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4 (1)F F (2)不变 (3)B 解析:由实验的原理可知,F 1 和 合力应该与一根弹簧作用时的效果相同,由图可知,F 是 合力, 7、也就是合力的理论值,而 F是一根弹簧作用时的实际力,即实际测量值。 无论是橡皮筋还是细绳,只要是同样达到 O 点,效果就是相同的,实验的结果就是相同的。 从实验的原理来看,可以知道,本实验实际上用了等效代替的方法,即用一根弹簧的作用效果来代替两根弹簧的作用效果,故 B 项正确。 5做“互成角度的共点力合成”实验,实验步骤如下:(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2)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 O 点,另一端拴两根带套的细线,细线和橡皮筋的交点叫做结点;(3)在纸面离 O 点比橡皮筋略长的距离上标出 A 点;(4)用两个弹簧秤分别沿水平方向拉两个绳套,把结点拉至 图 5 所示,记下此时两力 方向和大小 8、;(5)改用一个弹簧秤沿水平方向拉绳套,仍把结点拉至 A 点记下此时力 F 的方向和大小;(6)撤下弹簧秤和橡皮筋;(7)在 A 点按同一标度尺,作 2、F 力的图示;请你写出下面应继续进行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 图 5图 4(8) (9) 第二类 测量型实验大题过关典例解析 例 2 图 6 表示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开始时小车在光滑水平玻璃板上运动,后来在薄布面上作匀减速运动,所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附有刻度尺) ,纸带上相邻两点对应的时间间隔为 纸带上可以确定小车作匀减速运动的初速度是 ,小车在布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 解析:题图中给出了两个方向,要对应好,即小车起始点;尺上的数值大 9、,从纸带上看,小车是从右向左运动。 从纸带上的点迹可以看出,小车开始作匀速直线运动,可利用 计算。 为了减小验误差,s 可取 间的距离,t 取相应值,得 v=(1310 s。 加速度 a 的计算根据 ,可得 a=s/m/答案:s 5m/决此类问题,要学会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比如此题中的纸带上的点迹右边相邻两点间距几乎是相等的,则说明小车做匀速运动,而左边则是逐渐减小,说明小车图 6,这些分析清楚,即可根据匀变速的知识解决本题。 高考真题解析1 (2011 安徽)为了测量某一弹簧的劲度系数,将该弹簧竖直悬挂起来,在自由端挂上不同质量的砝码。 实验测出了砝码的质量 m 与弹簧长度 l 的相应数据,其对应点 10、已在图 7 上标出。 (g=s 2)(1)作出 关系图线;(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 2 (2011 新课标)利用图 9 所示的装置可测量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 一斜面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其中光电门乙固定在斜面上靠近底端处,光电门甲的位置可移动,当一带有遮光片的滑块自斜面上滑下时,与两个光电门都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出遮光片从光电图 7。 改变光电门甲的位置进行多次测量,每次都使滑块从同一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用米尺测量甲、乙之间的距离 s,记下相应的 t 值;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s ( m) t(m/s) 1)若滑块所受摩擦力为一常量,滑块加速度的大小 a、滑块经过光电门乙时的瞬时速度量值 11、 s 和 t 四个物理量之间所满足的关系式是 ;(2)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在图 10 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 图线;3)由所画出的 图线,得出滑块加速度的大小为 a=_m/留 2 位有数字)。 解析:设滑块经过光电门甲的速度为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s=(v 0+vt)t/2, - at+图线的斜率等于 a,由 图线可知,其斜率等于 2 9图 10图 11。 答案:(1) =- at+ (2) 图线如图 11 所示 (3) (2011上海)如图12,为测量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小车的加速度,将宽度均为固定在小车上,测得二者间距为d。 (1)当小车匀加速经过光电门时,测得两挡光片先后经过的时间 和 ,则小车加速1t2度。 a(2)(多选题)为减小实验误差,可采取的方法是( )A增大两挡光片宽度 小两挡光片宽度C增大两挡光片间距 小两挡光片间距过关测试 1图 13 中给出的是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金属板厚度时的示数,读数应为 12图 13可)解析:先读固定刻度 7读可动刻度 者相加即是该读数 用游标为 50 分度的卡尺(测量值可准确到 定某圆筒的内径时,卡尺上的示数如图 14,可读出圆筒的内径为 读主尺上的整毫米数 54读游标尺上的读数 7以,其读数为 用一主尺最小分度为。2013年高中物理得分宝典系列 30实验过关专题一 力与运动
相关推荐
米方法一: 方法二: 例 4: 5m 5m 2m 长方形:长: 5+2=7米、宽: 5米 三角形:底是 2米,高是。 5 ( 5+2) 2247。 2 2 =355 =30(平方米 ) 答:房子侧面墙的面积是 30平方米。 方法三: 例 4: ( 5+7) 247。 2 2=30(平方米
1、为了节能和环保,一些公共场所使用光控开关控制照明系统。 光控开关可采用光敏电阻来控制,光敏电阻是阻值随着光的照度而发生变化的元件(照度可以反映光的强弱,光越强照度越大,照度单位为。 某光敏电阻 不同照度下的阻值如下表:照度(0 12电阻(75 40 28 23 20 18(1)根据表中数据,请在给定的坐标系中描绘出阻值随照度变化的曲线,并说明阻值随照度变化的特点。 (2)如图 927 所示
: 圆的半径是 1米,半径扩大 2倍,周长扩大 ( )倍,面积扩大 ( )倍, A 2 B 4 C 8 A B 选择题: 圆的半径是 r,半径扩大 3倍,周长扩大( )倍 ,面积扩大 ( )倍
4=( ) 247。 12 ( ) 9 4 3 = 9 12 例 把 和 化成分母是 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22410 4 3232 1224102410 128 4 5 225 3 16 20 把 和 化成分母是 1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 3 ( ) 15 10 = 3 1 6 ( ) = ( ) 5 = 4 1 1. = 5 3 = 5 2 3 2
Li Ming’s mum: No. It’s_______. We’ll get off at the next stop. A. far B. near 下(车) 下一个的 车站 far near 1. Read after the video 跟读 2. Read freely 自由读 3. 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