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中物理得分宝典系列 34实验过关专题五 振动 波 光学内容摘要:
1、(2012 北京门头沟一模)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时:需要测量摆球直径,如图 1 所示,摆球直径为_刻度尺的零点对准摆线的悬点,摆线竖直下垂,如图 2 所示,那么单摆摆长是_。 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 L 并测出相应的振动周期 T,从而得出几组对应的 L 与 数据,如图所示。 再以 L 为横坐标, 纵坐标,将所得数据连成直线,并求得该直线的斜率为 k。 则重力加速度 g_。 (用 k 表示)高考真题解析 1 (2011 天津)某同学用大头针、三角板、量角器等器材测半圆形玻璃砖的折射率。 开始玻璃砖的位置如图中实线所示,使大头针 2 与圆心 O 在同一直线上,该直线垂直于玻 2、璃砖的直径边,然后使玻璃砖绕圆心 O 缓慢转动,同时在玻璃砖直径边一侧观察 2 的像,且 像挡住 像。 如此观察,当玻璃砖转到图中虚线位置时,上述现象恰好消失。 此时只需测量出 ,即可计算出玻璃砖的折射率。 请用你的测量量图 2图 3图 1。 (2011 福建)某实验小组在利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的试验中:用游标卡尺测定摆球的直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为 小组成员在试验过程中有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A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 30 度的摆角,并在释放摆球的同时开始计时B测量摆球通过最低点 100 次的时间 t,则单摆周期为 10悬线的长度加摆球的直径作为摆长,代入单 3、摆周期公式计算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值偏大D选择密度较小的摆球,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值误差较小解析: 根据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得 A 中拉的摆角太大,一般不超过 10 度;B 中周期应为 t/50;D 中应选择密度较大的摆球。 答案: 可) (09 上海)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薄膜干涉现象。 图(a)是点燃酒精灯(在灯芯上洒些盐) ,图(b)是竖立的附着一层肥皂液薄膜的金属丝圈。 将金属丝圈在其所在的竖直平面内缓慢旋转,观察到的现象是( ) 当金属丝圈旋转 30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 30B 当金属丝圈旋转 45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 90C 当金属丝圈旋转 60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 30D 干涉条纹保持原来 4、状态不变解析:金属丝圈的转动,改变不了肥皂液膜的上薄下厚的形状,由干涉原理可知干涉条纹与金属丝圈在该竖直平面内的转动无关,仍然是水平的干涉条纹,D 项正确。 答案:D。 过关测试 1 ( 2012 北 京 海 淀 期 中 ) 某 同 学 用 半 圆 形 玻 璃 砖 测 定 玻 璃 的 折 射 率 ( 如 图 所 示 )。 实验 的 主 要 过 程 如 下 :a 把 白 纸 用 图 钉 钉 在 木 板 上 , 在 白 纸 上 作 出 直 角 坐 标 系在 白 纸 上 画 一 条 线 段 示 入 射 光 线。 b 把 半 圆 形 玻 璃 砖 M 放 在 白 纸 上 , 使 其 底 边 重合。 c 5、用 一 束 平 行 于 纸 面 的 激 光 从 y0 区 域 沿 y 轴 负 方 向 射 向玻 璃 砖 , 并 沿 x 轴 方 向 调 整 玻 璃 砖 的 位 置 , 使 这 束 激 光 从 玻璃 砖 底 面 射 出 后 , 仍 沿 y 轴 负 方 向 传 播。 d 在 段 上 竖 直 地 插 上 两 枚 大 头 针 P2。 e 在 坐 标 系 的 y0 的 区 域 内 竖 直 地 插 上 大 头 针 并 使 得 从 侧 向 玻 璃 砖 方 向 看去 , 同 时 挡 住 观 察 视 线。 f 移 开 玻 璃 砖 , 作 线 , 用 圆 规 以 O 点 为 圆 心 画 一 个 圆 ( 如 图 中 6、虚 线 所 示 ) ,此 圆 与 交 点 为 B, 与 线 的 交 点 为 C。 确 定 出 B 点 到 x 轴 、 y 轴 的 距 离 分别 为 , C 点 到 x 轴 、 y 轴 的 距 离 分 别 为 根据上述所确定出的 B、C 两点到两坐标轴的距离,可知此玻璃折射率测量值的表达式为 n=。 若实验中该同学在 y0 的区域内,从任何角度都无法透过玻璃砖看到 2,其原因可能是:。 1y 2/沿 2 方向的入 射 光 线 在 玻 璃 砖 底 边 的 界 面 上 发 生 了 全 反 射。 2 ( 2012 北 京 海 淀 区 期 中 试 题 ) 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的主要操 7、作步骤如下:a取一根符合实验要求的摆线,下端系一金属小球,上端固定在 O 点;b在小球静止悬挂时测量出 O 点到小球球心的距离 l;c拉动小球使细线偏离竖直方向一个不大的角度(约为 5) ,然后由静止释放小球;d用秒表记录小球完成 n 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 t。 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其表达式为 g= ; 若测得的重力加速度数值大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实际值,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可图a。 (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序号)A测量摆长时,把摆线的长度当成了摆长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固定于 O 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越摆越长C测量周期时,误将摆球(全振动的时间 t 记为了 n 次全振动的时间,并 8、由计算式 T=t/n 求得周期D摆球的质量过大在与其他同学交流实验方案并纠正了错误后,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他决定用图象法处理数据,并通过改变摆长,测得了多组摆长 l 和对应的周期 T,并用这些数据作出 象如图甲所示。 若图线的斜率为 k,则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 g=。 这位同学查阅资料得知,单摆在最大摆角 ( 较大时周期公式可近似表述为。 为了用图象法验证)2 和最大摆角 ( 的关系,他测出摆长为 l 的同一单摆在不同最大摆角 ( 时的周期T,并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如图乙所示的图线。 根据周期公式可知,图乙中的纵轴表示的是 ,图线延长后与横轴交点的横坐标为。 解析: 根据单摆公式 ,T=t/n ;所以, 9、;根据中的结论可224得 A、B 项导致测量值小于真实值;D 中的质量对周期无影响;C 中导致周期 T 测量值小于真实值,导致 g 值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故选 C。 根据 ,得 ,斜率 ,所以, ;图线是一直线,所以,是一次函数关系,从公式中可以24k24k看出,l 一定时,T 与 是一次函数关系,所以,纵轴表示 ;纵坐标等于 0 时,2坐标的值即图线延长后与横轴交点的横坐标为 T=。 3 (2012 安徽六校测试)在“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得单摆的摆角小于甲,完成 n 次全振动的时间为 t,用毫米刻度尺测得的摆线长为 L,用螺旋测微器测得摆球的直径为 d。 (1)用上述物理量的符号写出 10、求重力加速度的一般表达式 g=。 (2)从右图可知,摆球直径 d 的读数为。 (3)实验中有个同学发现他测得的重力加速度的值总是偏大,其原因可能是下述原因中的 点未固定紧,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增长了B开始计时时,秒表按下过早C把 n 次全振动的时间误作为( n+1)次全振动的时间D以摆线长作为摆长来计算4利用单摆验证小球平抛运动规律,设计方案如图(a)所示,在悬点 O 正下方有水平放置的炽热的电热丝 P,当悬线摆至电热丝处时能轻易被烧断;水平木板,已知悬线长为 L,悬点到木板的距离 h(hL)。 (1)电热丝 P 必须放在悬点正下方的理由是:_ _。 (2)将小球向左拉起后自由释放,最后小球落 11、到木板上的 C 点,OCs,则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 _。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改变释放小球时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 ,小球落点与 O/点的水平距离 s 将随之改变,经多次实验,以 纵坐标、 为横坐标,得到如图(b)所示图像。 则当 ( 23(时,s 为_m;若悬线长 L悬点到木板间的距离 _m。 (=5045(b)0 01020a)O/ (2012 浙江名校交流模拟)用游标卡尺观察光的衍射现象时,某次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所示,则两测脚间狭缝的宽度为_。 用激光照射该狭缝,在屏上出现衍射条纹,如果减小狭缝的宽度,衍射条纹的宽度将变_。 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双缝干涉现象时,有下面 12、几种说法:A将观察屏移近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B将滤光片由蓝色的换成红色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宽C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干涉条纹间距变宽D换一个两缝之间距离较大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E去掉滤光片后,干涉现象消失其中正确的是_5 大 :根据读数规则,可得读数为 单缝距接收屏距离、入射光波长不变的情况下,缝减小,则条纹变宽。 根据条纹间距公式 知,选项 A、B、D 正确。 第二类 测量型实验大题过关典例解析 例 1 现有毛玻璃屏 A、双缝 B、白光光源 C、单缝 D 和透红光的滤光片 E 等光学元件,要把它们放在图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成双缝干涉装置,用来测量红光的波长。 (1)将白光光源 C 放在光具座最左端,依次放置其他光学元件,由左至右,表示各光学元件的字母排列顺序应为 C、 、A。 (2)本实验的步骤有:取下遮光筒左侧的元件,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能直接沿遮光筒轴线把屏照亮;按合理顺序在光具座上放置各光学元件,并使各元件的中心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用米尺测量双缝到屏的距离;用测量头(其读数方法同螺旋测微器)测量数条亮纹间的距离;在操作步骤时还应注意 和。 (3)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 1 条亮纹,。2013年高中物理得分宝典系列 34实验过关专题五 振动 波 光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