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2 7 1 (揭示矛盾,突破“进位”这一教学难点。 ) 反思各种计算方法。 ⑴教师提问:还有不同算法吗。 那我们先来看这两个竖式计算:大家觉得他们的方法对吗。 你对他们的方法有什么疑问吗。 ①学生当“小记者”对用竖式计算组的同学进行现场采访,重点讲清“进位 8”。 ②师:同学们,“智慧宝宝”刚才也听到了大家精彩的发言,我了奖励大家,下面他要给大家讲个故事,想听吗。 (电脑随录音逐一动态显示画面)附:录音内容 数字妈妈有一对非常 可爱的双包胎姐妹。 有一天,数字姐姐 19来到草地上,看到美丽的大自然,不由得坐下来欣赏起来,这时,数字妹妹 19也来到这里,也被这景色吸引住了,她想坐下来和姐姐一起欣赏,可是究竟坐哪儿呢。 姐姐看出了她的心思,就提醒她说:“我的 1是十位, 9是个位。 ”妹妹高兴地说:“噢,我知道了,我们应相同数位对齐。 ”突然, 9和 9说话了,“对不起,我们坐不下了。 我们相乘满十了,要向前进 8。 ”她们的前一位友好地收下了各自的新朋友。 学 生当“小记者”采访用竖式计算的小组,向他们提出自己还不清楚的问题,这样就把单向的言说,变成了多向的对话。 在交流中,学生不仅理解了算理,也解决“进位”这个教学难点。 “数字姐妹赏春”这一环节的设计,把数字拟人化,更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他们在静心聆听故事中小数字对话的同时,使知识进一步得到了巩固,而且不容易忘却。 ⑵教师提问:以上几种计算方法中,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哪种方法更适合你。 大部分学生说喜欢第①种,有学生说喜欢第④种,也有学生说喜欢第③种。 师:第②种方法是用加法计算,比较基本,但计算比较麻烦。 第③种方法计算比较简单,不过不容易理解。 第①种和第④种都是把一个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来解决,只是一个横式表达,一个竖式表达。 竖式这种表达方式也是我们今天要重点掌握的。 ⑶教师小结:刚才你们通过动脑思考,计算出棋盘上共有 361 个交叉点,这个结果是正确的。 三、巩固应用 数学小门诊。 小组接力赛:摘苹果。 (比赛规则:每一组都有一张这样的苹果图片,每个苹果上都有一 道题,小组合作,往下传着写,直到把苹果上的题全部作完,做得又对又快的小组就是冠军。 ) 在反思各种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到各自方法的特 点,通过比较,体验到方法是否优劣,“悟”出属于自己的最佳方法,达到培养学生优化意识的目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
150 2= 300 比 1800千米少 一些 用笔算比较准确,得1740 我用计算器验算过了,你算对了 1 4 5 1 2 0 9 2 5 4 1。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选择题)和第 (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 I 卷 1 至 5 页,第 6,共 300 分。 考生注意: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 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A 卷)本试卷满分 3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 I 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 时
果。 ( 3)、如果只想知道拼图和 图书 谁花的钱更多,你认为什么方法比较合适。 ( 4)、到底是多少钱呢。 这回你选择什么方法。 二、 迁移算法,建构新知 出示购买 图书 情景“ 图书每本 24 元 元, 买一套 12 本 需要多少元。 ” 列式比较: 24 12=。 比较“ 24 9”与“ 24 12” 形之异 ,揭示课题。 设疑: 24 12 的积和 240 比是大还是小。 和 360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 共 16 页,考试时间 150 分钟,共300 分。 考生注意:1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第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2 卷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
学生活动 二、与父母交往的艺术 ③ 学会不提过分要求 —— 体谅父母; ④ 学会换位思考 —— 宽容父母; ⑤ 学会赞赏父母、帮助父母; ⑥ 学会虚心接纳父母正确的意见 —— 认真聆听父母; ⑦ 学会多谈 心,求同存异,不走极端 —— 释放自我。 播放音乐 — 《懂你》: 使学生的情感受到冲击,对于身边的人和事,学会用另一种眼光和思维去理解、去处理,跨越代沟。 引导学生要善于同父母进行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