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2内容摘要:

取 50毫升水;天平的使用;加盐、搅拌不要将盐或者水洒出。 ( 2)、正确判断盐溶解与否。 将搅拌、静置等重点问题进行强调。 所谓实践出真知,随后根据学生选择情况,用这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分组实验。 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实验。 实验结束后,学生们分小组汇报实验结果,这时 我们 可以给出参考答案: 50毫升水理论上可以溶解 18克盐。 然后引导学生交流一下研究结果:那种实验方法得出的结果最准确,这几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通过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和体验,学生发现: 第一种实验方法: 很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要知道加了多少盐,就必须知道每次加的盐的质量, 然后用加法相加就可以了。 但是实际动手操作中学生会遇到一些问题。 2 材料准备不明确。 学生在实验中发现,在进行材料的准备时不清楚要准备多少份盐。 也许学生会参考书本准备 4份盐。 但是实验过程中, 8克盐马上完全溶解了,学生就会无所适从,不知道究竟还要准备多少份盐才够用,只有称 2克用 2克。 实验结果不严谨。 学生会发现 2克 2 克的加盐,这样计量误差太大,不需要加 2克时,还是要加 2 克,这样结果不会很准确;其次加盐时可能会将盐弄洒,影响实验结果的判断。 当然实验材料也可以由教师准备,但是工作量太大。 常温下,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是 36 克(即 100毫升水能溶解大约 36 克盐), 50毫升就能溶解 18 克左右。 按照书本上的方法,每个小组至少要准备 9 份盐,加上学生可能的误 操 作将盐弄洒,教师还要每个组额外多准备几份盐。 以每组 10 份盐为例, 一个班可分为好几个小组,每组 10 份。 如果县城或乡镇中心小学有平行班数量会更大。 光是称量盐就是不小的工作量,还要将盐一份一份盛装好„„想想就可怕 !若老师来准备不现实。 第二种实验方法: 最简单、易 操 作,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但是学生实 验时,发现随着刮的力度、深浅不同,还有将盐弄洒等一系列问题,都会导致加入的盐每勺都不一样,这样实验结果也会产生较大误差。 经常引起小组成员的争议。 第三种实验方法: 实验的可 操 作性大大提高。 首先不存在事先称量盐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