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山东省文登市高三二轮模拟考试理综试题(2013.03)内容摘要: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选择题)和第 (非为选择题) 两部分,共 16 页,满分 240 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卷(必做,共 87 分)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答题卡,只答在试题卷上不得分。 2第卷共 20 小题,共 87 分。 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H:1 C:12 O:16 23 3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3 小 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视网膜母细胞为恶性肿瘤,其发病与 因有关。 因编码的蛋白质称为 白,分布于细胞核内,能抑制细胞增殖。 正常人体细胞中含有一对 因,当两个 因同时突变产生突变蛋白时,会发生视网膜母细胞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 因发生的突变属于显性突变B因为抑癌基因,能抑制细胞癌变C突变蛋白的产生体现了细胞分化的实质D突变蛋白可以延长细胞周期2某实验室用两种方式进行酵母菌发酵葡萄糖生产酒精。 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发酵罐中没有氧气,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 实验过程中每小时测定一次两发酵罐中氧气和酒精的物质的量,记录数据并绘成下面的坐标图。 据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实验结束时甲、 3、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之比为 6:5B甲发酵罐实验结果表明在有氧气存在时酵母菌无法进行无氧呼吸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第 5 小时和第 3 小时无氧呼吸速率最快D该实验证明向葡萄糖溶液中通入大量的氧气可以提高酒精的产量3硅藻是单细胞藻类,硅酸盐是硅藻生活必须的营养物质,将两种硅藻硅藻 A、硅藻S 混合一起培养时,种群数量及硅酸盐含量的变化如下图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估算硅藻的数量B如果去除硅藻 A,硅藻 S 将呈“J”型生长C硅藻 S 对硅酸盐的吸收能力强于硅藻 验开始的前几天两种硅藻的密度都上升,所以没有产生竞争关系4下列有关生 4、物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有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 样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用标志重捕法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叶绿体的结构照片属于概念模型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研究过程和摩尔根果蝇眼色遗传的研究过程均用到了假说演绎法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浸泡法处理时要求时间较长、溶液浓度较低,沾蘸法则正好相反调查人群中某遗传病发病率时,最好要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A一项B二项C三项D 四项5下表为光照和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对水稻种子根尖弯曲生长的影响,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表格中 a 表示“向贴有琼脂块一侧生长 ”B组与组说明单侧光照引起根尖生长素分布 5、不均C根尖负向光性生长说明生长素对根尖生长有抑制作用D实验表明单侧光照越强,根尖背光侧生长素含量越多6在植物受伤时,一种由 18 种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系统素会被释放出来,与受体结合,活化蛋白酶抑制基因,抑制害虫和病原微生物的蛋白酶活性,限制植物蛋白的降解,从而阻止害虫取食和病原菌繁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系统素能降低蛋白酶的活化能,限制植物蛋白的降解B系统素能抑制植物体内与蛋白酶有关的基因的表达C系统素相当于植物体内的 “抗体” ,能与外来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D系统素的合成与分泌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有直接关系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 6、再分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氧化性酸具有氧化性,还原性酸不具有氧化性 C胶体、溶液、浊液均为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均为化合物D 12C、 13C、 14C 为碳元素的三种核素,金刚石、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共价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B第三周期元素形成的氢化物稳定性从左到右逐渐增强C短周期元素形成简单离子后,最外层电子数均达到 8(或 2)稳定结构D在周期表过渡元素中寻找半导体材料,在金属与非金属分界处寻找催化剂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烯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其褪色原理相同B淀粉、油脂、蛋白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均只生成 除去乙醇中混有 7、乙酸杂质,可加入碳酸钠溶液振荡、静置后分液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和乙酸与乙醇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均属于取代反应10氧化还原反应是重要的反应类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1足量的 液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 3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B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解池的阳极发生还原反应C被 液腐蚀,其离子方程式为: 、+、 、2 四种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11N、O、 是重要的非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O、S、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非金属性逐渐减弱B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既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又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CS、 和 四种物质均能与 液反应,各自又能与某些酸反应 8、DN、 的单质均能和氧气反应,生成的产物分别是 和 列关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玻璃棒蘸取 液,滴在 纸上,马上和比色卡对照,确定 定用的滴定管、锥形瓶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用的容量瓶,使用前均要润洗C均不能采取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制得 l 2(、(D因为 ),所以可用 去水垢中的 密闭容器中存在 22 2应,平衡时 转化率与温度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T() 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B若温度为 3 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 3,则 3CT 1 时,当反应处于 D 点,则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D如果缩小容器体积,则平衡时表示 化率与温度变 9、化关系的曲线在原曲线上方二、选择题(本题包括 7 小题,每小题 5 分。 14、15、16 题给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7、18、19、20 题给出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5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4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均为 小球套在竖直放置的光滑支架上,支架的夹角为 120,用轻绳将两球与质量为 小球连接,绳与杆构成一个菱形,质量为两个小球连线处于水平。 则 m1:m 2 为A :BC :3D 215. 在直角坐标系 有一四面体 O顶点坐标如图所示。 在原点 O 固定一个电荷量为点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 、C 10、三点的电场强度相同B平面 成一个等势面C若在 A、B、C 三点放置三个点电荷, 受电场力 的合力可能为零D若将试探电荷+q 自 A 点沿+x 轴方向移动,其电势能 增加16. 如图所示,将一根绝缘金属导线弯曲成一个完整的正弦曲线形状,它通过两个小金属环与长直金属杆 M 导通,图中 a、 b 间距离为 L,导线组成的正弦图形顶部或底部到杆的距离都是 d。 右边虚线范围内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方向垂直于弯曲导线所在平面的匀强磁场,磁场区域的宽度为 43,现在外力作用下导线沿杆正以恒定的速度 v 向右运动,t=0 时刻 a 环刚从 O 点进入磁场区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 路中的感应电动势为 11、t= 43时刻,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为 2t= 路中的感应电流第一次开始改变方向 t= 路中的感应电流第一次开始改变方向 17.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导航系统中有“双星定位系统”,具有导航、定位等功能。 有两颗工作卫星均绕地心 O 在同一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 r,某时刻,两颗工作卫星分别位于轨道上的 A、 B 两位置( 如图所示 )。 若卫星均顺时针运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 g,地球半径为 R,不计卫星间的相互作用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卫星 1、卫星 2 的线速度相等B卫星 1 向后喷气就一定能追上卫星 2C卫星 1 由位置 A 运动到位 12、置 B 所需的时间为 3D卫星 1 的向心力一定等于卫星 2 的向心力18. 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匝数 50 匝,副线圈匝数 0 匝,电阻 R=20, 是交流电压表,原线圈加上如图乙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在原线圈上交流电压瞬时值的表达式 为 20)B原线圈电流的有效值为 t=,电压表的示数为 0D电阻 R 上消耗的电功率为 如图 1 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叠放着甲、乙两物体。 现对甲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 F,通过传感器可测得甲物体的加速度 a 随拉力 F 变化的关系如图 2 所示。 已知重力加速度 g=10 m/图线可知A甲的质量 m=2甲的质量 m=6、乙间的动摩擦因数 0.D甲、乙间的 13、动摩擦因数 620. 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v”形槽,其底部 是一段圆弧,两侧都与光滑斜槽分别相切,相切处B、 C 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质量为 m 的小物体从右侧斜槽上距 面高度为 2h 的 A 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经圆弧槽再滑上左侧斜槽,最高能到达距 高度为 ,接着小物体再向下滑回,不考虑空气阻力。 则A小物体由 D 点滑回时,能滑回到 B 点之上,但最高点要比 D 点低B小物体每次经过最低点 E 时对轨道的压力一定不相等C小物体由 A 点运动到 D 点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 物体最终损失的机械能一定为 3(必做 129 分+选做 24 分,共 153 分)注意事项:1第第 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需用 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必做部分】21(7。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