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新课标高三物理精华试题每天一练(14)内容摘要:
1、(14)辽宁信息资源部物理编辑室 编1. 2008 年 9 月 25 日,我国利用“神舟七号”飞船将宇航员送入太空,9 月 26 日,飞船成功变轨。 由原来的椭圆轨道变为距离地面高度为 h(约 340圆形轨道。 已知飞船质量为 m,地球半径为 R,地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g,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飞船由椭圆轨道变为圆形轨道时,需要在椭圆轨道的远地点使飞船减速B飞船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运行速度大于 船在圆形轨道上运动时,宇航员将不受重力作用D飞船在圆形轨道上运动时的动能 足 211()() 解析:飞船由椭圆轨道变为圆形轨道需要在远地点加速,选项 A 错误;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2、时速度的最大值为 s,轨道越高速度越小,选项 B 错误;宇航员在飞船中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受到的万有引力即为所受的重力,完全失重状态不是重力为零,选项 C 错误;地球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而飞船的轨道半径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根据 可知,飞船的角速度大于地球同步卫星的3角速度,所以飞船的线速度 v ( R+h);飞船的向心加速度 ag,根据向心加速度公式a= 可知,飞船线速度 v2=a(R+h )g(R+h ),故飞船在圆形轨道上运动时的动能满足: ,选项 D 正确。 本题答案为 D。 )(1)(12. 如图所示,两质量相等的物块 A、 B 通过一轻质弹簧连接,B 足够长、放 3、置在水平面上,所有接触面均光滑。 弹簧开始时处于原长,运动过程中始终处在弹性限度内。 在物块 A 上施加一个水平恒力,A 、 B 从静止开始运动到第一次速度相等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当 A、 B 加速度相等时,系统的机械能最大B当 A、 B 加速度相等时,A 、 B 的速度差最大当 A、 B 的速度相等时,A 的速度达到最大D当 A、 B 的速度相等时,析:处理本题的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使用图象处理则可以使问题大大简化。 对 A、 B 在水平方向受力分析如图所示,F 1 为弹簧的拉力;当加速度大小相同为 a 时,对 A 有 B 有 F1= ,在整个过程中 A 的合力 4、(加速度)一直减小而 B 的合力(加速度)一直增大,在达到共同加速度之前 A 的合力(加速度)一直大于 B 的合力(加速度),之后 A 的合力(加速度)一直小于 B 的合力(加速度)。 两物体运动的 象如图所示,t l 时刻,两物体加速度相等,斜率相同,速度差最大,t 2 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A 速度达到最大值,两实线之间围成的面积有最大值即两物体的相对位移最大,弹簧被拉到最长;除重力和弹簧弹力外其它力对系统正功,系统机械能增加,t l 时刻之后拉力依然做正功,即加速度相等时,系统机械能并非最大值。 综上可知,选项 确。 3. 如图所示,有一对等量异种电荷分别位于空间中的 点和 点,以 点和 点 5、为顶在各顶点间移动一试探电荷,关于试探电荷受电场力和具有的电势能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在 b 点和 d 点受力大小相等,方向不同 在 c 点和 h 点受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C在 b 点和 d 点电势能相等 D在 c 点和 h 解析:本题考查等量异种电荷周围电场线和等势面的分布特点。 根据对称性和等量异种电荷周围电场线的分布特点可知,试探电荷在 b 点和 d 点受力大小相等,方向不同,在 c 点和 h 点受力大小相等,方向都垂直于 线的中垂面指向负电荷的一侧,所以选项 确;因为 b 点和 d 点到两个场源电荷的距离都一样,所以试探电荷在 b 点和 d 点电势能相等,选项 C 正确; c 点离场源 6、正电荷较 h 点远,所以试探电荷在 c 点和 者根据等量异种电荷周围等势面的分布特点可知,中垂面是等势面,而 c 点和 h 点分居中垂面的两侧,它们的电势肯定不等,所以选项 D 错误。 本题答案为.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 E 和内阻 r 恒定不变,滑片 P 在变阻器正中位置时,电灯 L 正常发光,现将滑片 P 移到右端,则( )A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B电流表的示数变大C电灯 L 消耗的功率变小 D电阻 耗的功率变小4 解析:将滑片 P 移到右端时,滑动变阻器 R 接入电路的阻值为零,电压表示数也减为零,选项 A 错误; R 接入电路的阻值减为零时,并联部分电路的电阻减小,即外电路电阻 R 外 减小,根据 I=E/(r+ R 外 )可知,干路电流 I 增大,所以电流表的示数变大,选项 B 正确;干路电流 I 增大时,路端电压即并联部分电路电压 U=小,即灯泡 过灯泡的电流 以其消耗的功率变小,选项 C 正确;I 增大,过电阻 电流 以电阻 耗的功率变大,选项 D 错误。 本题答案为。2013年新课标高三物理精华试题每天一练(14)
相关推荐
; ⑸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探究,了解串 、并联电路的区别 ; ⑵分析电路中电流强弱 ; ⑶掌握电流表使用 ; ⑷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连接电路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 ⑷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魄力,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1、(13)辽宁信息资源部物理编辑室 编1. 2009 年 2 月 11 日,俄罗斯的“宇宙2251”卫星和美国“铱33”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约 805发生碰撞。 这是历史上首次发生的完整在轨卫星碰撞事件。 碰撞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碎片可能影响太空环境。 假定有甲、乙两块碎片,绕地球运动的轨道都是圆,甲的运行速率比乙的大,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运行周期一定比乙的长 B.
1、(11)辽宁信息资源部物理编辑室 编1. 地球赤道上有一物体随地球的自转,所受的向心力为 心加速度为 速度为 速度为 1;绕地球表面附近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高度忽略),所受的向心力为 心加速度为 速度为 速度为 2;地球的同步卫星所受的向心力为心加速度为 速度为 速度为 3;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g,第一宇宙速度为 ,假设三者质量相等,则( )B C D123123123131. D
1、(12)辽宁信息资源部物理编辑室 编1. 如图甲所示,a 是地球赤道上的一点,某时刻在 a 的正上方有 b、c、d 三颗轨道位于赤道平面的卫星,各卫星的运行方向均与地球自转方向(顺时针转动)相同,其中 d 是地球同步卫星。 从此时刻起,经过时间 t(已知时间 t 均小于三颗卫星的运行周期),在乙图中各卫星相对 a 的位置最接近实际的是( )解析:地球同步卫星的运动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即
等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必能激发他们 学习的兴趣。 课堂上 我根据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编出 一个有趣的猴妈妈分桃的故事 自然地引入例 1 的教学 , 并利用这一主线 引出一系列的练习, 引起学生 学习 的兴趣 , 使枯燥无味的计算课变得生动起来。 自主探索求商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 指出 : “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