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新课标高三物理精华试题每天一练(16)内容摘要:
1、(16)辽宁信息资源部物理编辑室 编1. 自从 1970 年 4 月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以来,在 40 多年的时间里,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期间成功的发射了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和载人航天飞船。 2011 年 11 月 1 日又成功地发射了“神州 8 号”飞船,并在空中与“天宫 1 号”成功的实现了交会对接。 已知“神州 8 号”飞船运行周期约为 90么“神州 8 号”飞船与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轨道上正常运转时相比较 ( )A飞船运行的周期较大 B飞船离地面的高度较大C飞船运行的加速度较大 D二者一定在同一轨道平面内1C 解析:“神州 8 号” 飞船运行周期约为 90地球同步通信卫星 2、为 24h,所以飞船运行的周期较小,选项 A 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周期小的轨道半径小,所以飞船离地面的高度较小,选项 B 错误;根据 可知,轨道半径越小,加速度越2,所以飞船运行的加速度较大,选项 C 正确;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行轨道一定在赤道平面内,而飞船的运行轨道中心一定是地心,但不一定要在赤道平面内,选项 D 错误。 本题答案为 C。 2. 图中甲、乙是一质量 m=6103公共汽车在 t=0 和 t=4s 末两个时刻的两张照片当 t=0 时,汽车刚启动(汽车的运动可看成匀加速直线运动)图丙是车内横杆上悬挂的手拉环的图像,测得 =30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无法估算出的物理量是( )A汽 3、车的长度 B4s 内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C4s 末汽车的速度 D4s 解析:根据图丙,通过对手拉环受力分析,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汽车的加速度为 a=m/以,t=4s 末汽车的速度 v=m/s,选项 C 可估算;根310 340、乙可知,汽车的长度等于 4s 时汽车的位移,即 l= ,选项 A 可估为 4s 末汽车的瞬时速度可求出,汽车的合外力 F=可求出,所以汽车在 4s 末的瞬时功率为 P=可估算,即选项 D 可估算;因为不知汽车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所以无法估算 4s 内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选项 B 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为 B。 3. 如图所示,A 板的电势 ,B 板的电势 子只受电场力的作用,且 4、初速度为零,则( ) A若电子在 t=0 时刻进入的,它将一直向 B 板运动B若电子在 t=0 时刻进入的,它将时而向 B 板运动,时而向 A 板运动,最后打在 电子在 t=T/8 时刻进入的,它将时而向 B 板运动,时而向 A 板运动,最后打在B 板上D若电子是在 t=T/4 时刻进入的,它将时而向 B 板、时而向 A 板运动3. 解析:电子在电场中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不变;若电子在 t=0 时刻进入,在 0T/2 时间内,它将竖直向上的电场力的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 T/2T 时间内,它将在竖直向下的电场力的作用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仍为 a) ,到 t=T 时刻电子的速度减为零 5、,之后电子继续向上重复前面的运动,可见,电子一直向 B 板运动,选项A 正确,B 错误;若电子在 t=T/8 时刻进入,则在 T/8 T/2 时间段内,它将竖直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 T/2T 时间段内,它将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 t=T 时刻电子的速度已经变为竖直向下向 A 板运动,但还没有运动到 A 板,之后电子继续向上重复类似于选项A 中所描述的运动,可见,选项 C 正确;若电子是在 t=T/4 时刻进入,则在 T/4T/2 时间段内,它将竖直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 T/23T/4 时间段内,它将继续竖直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 t=3T/4 时刻电子的速度减为零,在 3T/4T 时间 6、段内,它将开始竖直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 T5T/4 时间段内,它继续竖直向下做匀间速直线运动,到,并且刚好回到 A 板,之后,电子继续重复前面的运动,可见,它将时而向 B 板、时而向 A 板运动,选项 D 正确。 本题答案为 解(图象法):选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作出电子的 象,如下图所示,根据图象很容易求解。 利用的是一种二氧化锡半导体型酒精气体传感器.。 酒精气体传感器的电阻随酒精气体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不同的酒精气体浓度对应着传感器的不同电阻,这样,显示仪表的指针就与酒精气体浓度有了对应关系. 如果二氧化锡半导体型酒精气体传感器电阻 r的倒数与酒精气体的浓度 c 成正比,那么,电压表示数 U 与酒精气体浓度 c 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U 越大,表示 c 越大,c 与 U 成正比B. U 越大,表示 c 越大,但是 c 与 U 不成正比C. U 越大,表示 c 越小,c 与 U 成反比D. U 越大,表示 c 越小,但是 c 与 U 不成反比4B 解析:设传感器电阻 r=k/c,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E=U+ (r+R+ k/c),解得0,可见,U 越大,表示 c 越大,但是 c 与 U 不成正比,选项 B 正确。 本题答案为 B。2013年新课标高三物理精华试题每天一练(16)
相关推荐
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加深对行与列的认识和理解。 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老师通过手势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师学生初步的感知列和行可以确定一个具体的位置,为下面学习数对做铺垫。 】 (二) 抽象位置图,认识 数对。 抽象位置图 师:请大家再来看情境图, 如果用一个小圆圈表示一个同学,那他们的队列就可以表示成这样的点子图。 你认为这个点子图和刚才的人物图相比有哪些优点。 生:清楚、简便„„ 师:
等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必能激发他们 学习的兴趣。 课堂上 我根据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编出 一个有趣的猴妈妈分桃的故事 自然地引入例 1 的教学 , 并利用这一主线 引出一系列的练习, 引起学生 学习 的兴趣 , 使枯燥无味的计算课变得生动起来。 自主探索求商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 指出 : “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
1、(12)辽宁信息资源部物理编辑室 编1. 如图甲所示,a 是地球赤道上的一点,某时刻在 a 的正上方有 b、c、d 三颗轨道位于赤道平面的卫星,各卫星的运行方向均与地球自转方向(顺时针转动)相同,其中 d 是地球同步卫星。 从此时刻起,经过时间 t(已知时间 t 均小于三颗卫星的运行周期),在乙图中各卫星相对 a 的位置最接近实际的是( )解析:地球同步卫星的运动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即
办等问题的说明文说明顺序属于逻辑顺序,以这种说明顺序为主的说明文是事理说明文。 四、 请同学们把含有或者隐含以上关键性词语的句子标画出来。 现在可以看看 你课本上的圈画批注 ,有没有发现什么微妙的特点。 (中心 句都在段首) 那你能根据这个特点, 把课文的关键信息串联起来, 写一篇《生物入侵者》 的浓缩文吗。 也可口头流畅地表述。 自己先整理一下。 学生交流。 必要时给出范文。
受到什么启示。 世界上有没有不运动变化的事物。 探究二: 阅读教材第 31 页 第二个 方框中 的内容,探究 下列 问题 3 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 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绝对精神的运动是一种什么观点。 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探究三: 阅读教材第 32 页 第一个 方框中的内容,探究 下列 问题 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
105。 ( 2)理解: 着迷。 ( 对人或事物产生 难以舍 的爱 好。 ) ( 3) 那小时候最令 “ 我 ” 着迷的是什么呢。 (那台老旧的电话机。 因为这部奇妙的电话机,住着一个无所不知的小精灵。 ) ( 4) 师生配合读 一、二节。 小时候,家里最让我着迷的是 ——。 我发现在这 —— ,住着一个 ——。 爸爸可以从她那里知道 —— ,以及 ——。 有一天,我听到妈妈叫她的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