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综合赏析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解析】对表现手法、表达效果的分析应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分析,指明所用手法名称,并结合具体诗句说明该手法的表现及其作用尾联使用了用典的手法,诗人把钱塘江潮说成是伍子胥因遗恨而发,并对伍子胥之死表示哀悼。 使作品带上了一种浪 漫情调,并表现了作者对正直之士的同情。 【 2020 湖南省高考】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 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问题:词多富情趣,而宋词多理趣。 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 【难度系数:★★★】 【解析】秦诗,“三月晦日”,即暮春三月的最后一天,过了这天,意味着时令进入夏季。 春去的伤感,对于情感敏锐的人而言 ,不言而喻。 但这首诗,却反其道而行之,写出了新意。 “节物相催”,是自然规律,非人力所能为。 因为新陈代谢,是自然运行的铁的规律。 但那些“痴心儿女”却想“挽留春”,不欲让春归去。 这样写足了人们对春将逝去时的怅惘之感。 为诗的后两句翻出新意,做了充分的铺垫。 后两句,反振一笔,如异峰突起,醒人耳目 元好问的《点绛唇》词则表现浓浓的惜春恋春之情。 首句说“醉里春归”,次句“绿窗犹唱留春住”,连绿窗也留春,何况我呢。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留不住春,不知春归何春,竟无来由地责问落花和黄莺;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深。 现 实之春确已逝去,而词人不作绝望颓唐之想,还要到梦境中去追寻。 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也正反映了词人年轻健康的心理情绪。 【答案】诗之理趣:作者阐述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 晓入郡城 【清】朱彝尊 轻舟乘间入,系缆坏篱根。 古道横边马,孤城闭水门。 星含兵气动,月傍晓 烟昏。 辛苦乡关路,重来断客魂。 注:本诗作于顺治三年丙戌( 1646)。 顺治二年乙酉( 1645 年),南明弘光小朝廷覆灭,南京失守,清兵直下江南,烽火遍地。 朱彝尊时方新婚,被迫离开家乡秀水(今浙江嘉兴),外出避兵。 本诗是其避兵归来之后,拂晓入嘉兴府城所作。 简要分析本诗的思路脉络。 【难度系数:★★】 【答案】通观全诗,首联写诗人入城,中间两联写入城之所见,具体又由远及近,自地上而天上,最后结之以深沉的慨叹;从而由叙事,到写景,到抒情,将诗人的家国破亡之痛一路迤俪写来,次序井然而寓意深刻。 【解析】分析诗的思路脉 络,应从梳理各联诗句内容要点入手,看清其层次与表达方式的衔接转换。 联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赏析。 【难度系数:★★★★】 【答案】尾联两句是说诗人避兵归来,身受目睹这故乡路途上的种种艰辛苦难,不禁肠断魂消,伤心不已。 这两句抒发了诗人家国破亡之痛楚。 【解析】分析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应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词,并结合全诗内容来解说。 从该句中的“辛苦”“断客魂”,可推知诗人内心的伤痛、悲愁。 专题过关 【 2020 湖南省高考模拟】 虞美人 【宋】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 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可限,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诗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概括。 【难度系数:★★★】 【答案】本诗是一首托物咏怀之作,作者通过描绘碧桃的形象和神韵,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和惜春伤春的情怀。 【解析】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应把握住诗中的关键句,从本词中的“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等句可看出词人的失遇与惜春之感。 诗是怎样刻画碧桃形象的。 请结合全诗赏析其表现手法。 【难度系数:★★★】 【答案】本诗刻画碧桃形象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 写相结合的手法。 上阕首句“碧桃天上栽和露”,是直接写碧桃,“和露”二字写出了碧桃的勃勃生机和光艳的色泽;“一枝如画”状写碧桃的鲜妍可爱的风姿。 同时诗人又用从旁衬托的笔法写碧桃,如“乱山深处水萦回”,点出碧桃的生长环境 —— 荒僻的乱山,表明其无人欣赏的落寞。 下阕首句又以“轻寒细雨”作为碧桃的背景衬托,写其即将凋落的命运,流露出惜花伤春之情。 【解析】本诗刻画碧桃形象,其表现手法主要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应结合诗句具体内容来分析,指明这样写突出了物象的哪些特点,并说明它所传达的情感内涵。 【 2020 江苏省高考模 拟】 咏老马 【南北朝】沈炯 昔日从戎阵,流汗几东西。 一日驰千里,三丈拔深泥。 渡水频伤骨,翻霜屡损蹄。 勿言年齿暮,寻途尚不迷。 尾两句运用了什么典故。 这两句的含义是什么。 请简要解释。 【难度系数:★★】 【答案】末尾两句运用了“老马识途”的典故,这两句的含义是:不要认为这日行千里的良马岁数很大,已到晚年,但它的识别能力还很强,不致迷失道路。 表达了诗人呼吁统治者应像伯乐那样善待良马的愿望。 【解析】古诗典故浩如烟海,高考所考查的典故多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能否快速准确辨明诗歌中的典故,主要取决于平时阅读积累的丰 瘠。 从尾联的“年齿暮”“寻途”及标题中的“老马”一词,都不。古诗综合赏析教学设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