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克与克的教学设计高俊娟内容摘要:

150 克,较大的约是 270 克左右,最大的约是 400 克。 ) 问:这样大小的苹果(梨)约几个是 1 千克。 (通过观察比较, 和教师的提问,目的是 让学生在心中建立标准。 与实际建立联系。 ) ( 6)找一找。 我们知道了 1千克的重量,在你们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大约重 1千克的,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2 袋挂面、 4 袋奶„„ ) (7)猜一猜。 老师这有两样东西 (出示:一大堆棉花,一小堆铁钉 ),你们猜猜哪个 重,(学生猜测:棉花重,因为棉花那么一大堆,比铁钉多,所以棉花重;可能一样重。 ) 自己想办法验证。 (可以掂一掂,也可以称一称 )一样重。 小结:看来,物体的体积大,但不一定重;体积小,不一定就轻。 (目的是与孩子的错误观念发生碰撞,从而建立是的正确概念。 ) (6)拎一拎。 老师还有些东西, (大米 2 千克,沙子 3 千克,油 5 千克 )同学们拎一拎,感受这些物体大约重几千克,再看看下面的标签。 (生分组拎物品,感受物体的重量。 ) (7)说 — 说。 除了这些,生活中常用千克做单位表示重量的还有哪些, (青菜、面粉、人的体重„„ ) 想称称自己的体重吗,好,到前面称称吧,一个人称,另一个人读数。 抱一抱同学感受 26 千克到 40 千克的质量。 (目的是感知较重的质量。 ) 2.建立克的质量观念。 (1)称一称。 同学们知道了常用千克做单位表示物体的重量,我这有一枚 2 分硬币,我们称称它的重量。 (放在秤上。 指针不动,说明在这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