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物理模拟新题分类汇编 物理学史和物理方法内容摘要: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2014烟台市一模)学习物理除了知识的学习外,还要了解物理学家对物理规律的发现,领悟并掌握处理物理问题的思想与方法关于以上两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B库仑提出了用电场线描述电场的方法C用点电荷来代替实际带电体是采用了理想模型的方法D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使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答案】析】法拉第提出了用电场线描述电场的方法,B 错误;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使用了等效替换的思想方法,D 错误。 选项 .(2014潍坊一模)下列 说法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A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理想实验的研究方法C卡文 2、迪许测出了静电力常量 电磁感应定律【答案】B【解析】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库仑测出了静电力常量,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故选项 项 .(2014滨州市一模)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 许多物理学家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也创造出了许多的物理学研究方法,下列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理想化模型是把实际问题 理想化,略去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例如质点、位移等是理想化模型B重心、合力和交变电流的有效值等概念的建立都体现了等效替代的思想C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例如场强 ,电容加速度 都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当 非常小时,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 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 3、方法【答案】析】选项 A 中位移不是理想化模型,故 选项 C,比值法定义的基本特点是被定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它不随定 义 所用的物理量的大小取舍而改变实际中并不是所有的物理公式都是用比 值定义法定义 的,如 场强 ,电容 都 项 .(2014德州市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法拉第首先总结出磁场对电流作用力的规律B伽利略认为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不同C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真正的质点,将实际的物体抽象为质点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D电场是人们为了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而引入的一种并不真实存在的物质【答案】安培力,A 错误。 伽利略认为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 4、物体下落快慢相同,即比萨斜塔实验,B 错误。 电场是真实存在的一种物质,项 .(2014济南市一模)物理学家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思想和方法,始终激励着我们。 以下说法符合物理史实的是A洛伦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B奥斯特通过实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C亚里士多德发现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D牛顿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答案】析】亚里士多德错误的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选项 项 (2014河南平顶山期末)物理学的发展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革命和创新,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5、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楞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D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洛伦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2014上海市闸北区期末)用一根细线悬挂一个质量大、直径小的小球,当细线的质量和小球的尺寸完全可以忽略时,把这个装置叫单摆,这里的物理科学方法是 ( )A等效替代法 B控制变量法 C理想模型法 D比值定义法答案:摆采用的物理科学方法是理想模型法,选项 (2014上海市普陀区期末)在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时,伽利略巧妙地设想了两个对接 6、斜面的实验,假想让一个小球在斜面上滚动。 伽利略运用了 ( )A. 理想实验方法 B. 控制变量方法 C. 等效替代方法 D. 建立模型方法 答案: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时,伽利略运用理想实验方法,巧妙地设想了两个对接斜面的实验,选项 .(2014山西省运城市期末调研)关于下列四幅图片所涉及的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物理实验、物理假设,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是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用以“冲淡”重力而使得时间容易测量采用的一种巧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利用图乙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因素的实验中,依次操作是采用了控制变量法C奥斯特利用图丙实验,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D安培提出了丁图 7、所示的分子电流假说,解释了电流周围的磁现象答案:图是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用以“冲淡”重力而使得时间容易测量采用的一种巧妙方法,选项 用图乙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因素的实验中,依次操作是采用了控制变量法,选项 斯特利用图丙实验,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选项 培提出了丁图所示的分子电流假说,解释了磁现象的电本质。 选项 0(2014年甘肃 省五市联考)下列是某同学对电场中的概念、公式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 ,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和试探电荷的电量成反比;根据电容的定义式 ,电容器的电容与所带电荷量成正比,与两极板间的电根据真空中点电荷电场强 度公式 ,电场中某点电场 8、强度和场源电荷的电2无关;D根据电势差的公式 ,带电量为 1C 正电荷,从 A 点移动到 B 点克服电场力J,则 A、B 点的电势差为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2014黄冈期末理综)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不需要考虑带电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点电荷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微元法B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采用了假设法C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 9、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理想模型法D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就是物体在倾角为 90的斜面上的运动,再根据铜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得出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这是采用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答案:不需要考虑带电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点电荷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选项 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2014上海松江区期末) 关于伽利略对物理问题的研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伽利略认为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不同B只要条件合适理想斜面实验就能做成功C理想斜面实验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它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的D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的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答案:利略认为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选项 想斜面实验不可能做成功,选项 利略猜想自由落体的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采用斜面实验验证推理,选项。2014年高考物理模拟新题分类汇编 物理学史和物理方法
相关推荐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母题来源】 2014 年北京卷第 15 题【母题原题】15如图所示,实线表示某静电场的电场线,虚线表示该电场的等势面。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1 、2 两点的电场强度相等B1、3 两点的电场强度相等C 1、2 两点的电势相等D2、 3 两点的电势相等【答案】D【试题解析】 电场线的疏密程度表示场强的大小,1 点的场强大于 2、3 点的场强,A、B 错误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电阻定律;电功率、焦耳定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一、选择题1据报道, “神舟”八号飞船将 2011 年下半年发射。 它是一个无人目标飞行器,为中国的空间站作对接准备,也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进入批量生产的代表。 “神舟”飞船上的太阳能电池是依靠光伏效应设计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 在正常照射下,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可达 24%。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直线运动与物体平衡一、选择题1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 5s 内的位移为 9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第 末的速度一定是 9m/体的加速度一定是 2m/体在前 9s 内的位移一定是 81m D物体在 9s 内的位移一定是 17右图甲所示,一定质量的物体置于固定粗糙斜面上。 t=0 时对物体施以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 F, t=1s
生:分子、分母都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 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出这几个相等分数的分子、分母之间的变化规律。 (板书: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 师:根据刚才的探究,请同学们判断一下,下面的算式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 1) 2/3=2 2/3 2=4/6 ( 2) 3/4=3 3/4 2=9/8 ( 3) 3/8=3 0/8 0=0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2014北京西城期末)取一对用绝缘支柱支撑的金属导体 A 和 B,使它们彼此接触。 起初它们不带电,贴在 A、B 下面的金属箔是闭合的。 现在把带正电荷的球 C 移近导体 A,可以看到 A、B 上的金属箔都张开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内部的场强比 B 内部的场强大BA、B 内部的场强均为零C A 左端的电势比 B 右端的电势低DA 左端的电势比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全反射【母题原题】34.(2)一个半圆形玻璃砖,某横截面半径为 R 的半圆,半圆的直径。 O 为圆心,如图所示,玻璃的折射率为 i)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下表面,若光线到达上表面后,都能从该表面射出,则入射光束在 的最大宽度为多少。 (细束光线在 O 点左侧与 O 相距 处垂直于 下方入射,求此光线从玻璃砖32答案】 (i) (侧与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