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9001-20xx华冶水泥文件控制程序汇编(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容是否需要调整或修改,确定末次会议时间等。 首次会议时间应控制在 30 分钟以内。 ⒐现场审核 现场审核是审核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审核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阶段。 在现场审核中,内审员要善于发现存在的问题或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且把查到的客观事实,记录在审核记录表内。 审核记录可以和检查表合并为一个表格。 ⑴ 各审核小组按照审核实施计划和检查表,分别对企业领导、管理者代表、各部门进行审核。 审核是按照部门进行,审核部门所涉及的主要条款。 ⑵ 内审员应着重:存在吗。 适应吗。 有效吗。 这三大基本特点的问题去询问。 A 存在吗――有无手册、程序文件、操作规程等。 标准要求是否转化为企业文件。 各项活动有无计划、报告、规定、操作方法。 各项活动有无职责、权限、企业规定相互关系。 B适应吗――文件是否满足工作需要;职责、权限、相互关系是否清楚明确。 各项活动是否按文件进行实施操作。 每项活动是否都执行、管理和验证职能的闭环管理。 程序是否被实施和保持。 人员、设备等资源是否充足。 是否得到控制、培训。 C有效吗――运行、操作是否达到质量目标,过程结果是否有效。 查记录是否有效;验证结果是否有效。 等等。 ⑶ 检查方法 审核员按 检查表组织提问,提问要自然、和谐,切忌生硬高声。 要注意听取谈话对象的回答并作出适当反应(是、明白等)。 要注意观察现场环境、设备、产品、标识,查看有关记录。 发现问题时要进行深入检查,以确定客观证据,通过观察、测量、试验或其他手段,证明是真实的信息,取证据象法庭那样严格,要通过反复求证弄清不合格 事实。 ⑷ 提问技巧 提问时要采用开放式提问、封闭式提问、澄清式提问等各种提问技巧来收集证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场审核的目的是收集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反面证据,即存在的问题或不合格项。 这种反面证据越少,则说明质量管 理体系运作越正常,有效性越好。 ⑸ 收集客观证据 要使审核顺利地按预期安排完成,必须对现场审核的全过程进行控制。 对审核过程的控制首先是内审组长的责任,详见第5条。 审核的实施是寻找客观证据的过程。 客观证据必须经过一系列验证活动才能确定,因此注意: A不断进行验证,对文件所描述的活动或人员进行实际面对面验证;提问与审核对象有关的其他人员进一步验证;亲自检查记录。 B尽量涉及多层次人员,因为质量管理体系是人建立的,也是由人打破的,涉及多层次人才能获得可靠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证据,更多的信息。 C注意审核心理, 审核员要时时注意审核心理,注意客观事实,不偏见和掺杂个人感情,以确保审核的有效性。 ⑹ 审核记录 按审核实施计划进行现场审核时应重视记录,因为审核记录便于以后需要时查阅。 需要时校对事实,以及其他同事进行调查参阅,若有连续性的线索可以继续审核。 审核组整理全部审核记录,以确定哪些项目要作为不符合项提出。 因此,审核记录是审核活动实现可追溯性的主要依据,又是审核员工作的依据。 因此,审核记录应清楚、全面、易懂、便于查阅,审核记录应记录时间、地点、文件名称、记录名称、情况陈述等详细情况,另外尽量不用责任人名字,要用职位或 工作岗位。 ⒑内审组内部会议 现场审核完毕后,内审组应召开内部会议。 会议的主要内容有:整理观察结果,各审核小组向组长汇报审核结果;确定不合格项,开具不合格报告;提出观察项,讨论并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确定不合格项是审核组内部会议的主要内容。 ⑴ 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 A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不符合 GB/T1900120xx 标准要求; B质量管理体系现状未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或实际执行中不符合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规定; C虽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规定运行,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结 果未达到预定目标,虽有产生所要求的输出,但缺乏有效性。 ⑵ 不合格项类型 不合格项一般按严重程度分类,性质严重的称为严重不合格项,性质轻微的为一般不合格项。 A严重不合格项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就构成严重不合格项; 体系运行出现系统性失效。 即多次重复发生不合格现象,又未能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加以消除,形成系统性失效; 体系运行出现区域性失效。 即一部门各项工作全面失效; 影响产品或体系运行的后果严重不合格现象; 资源严重不足,如生产设备、特别是主机设备、化验室检验和试验设备、化验人员、内审员等严重不足; 监视和测量 装置的控制失效; 检验环境条件不能满足规定要求; 检验数据不真实或弄虚作假; 质量管理体系与选定的标准不符; 质量管理体系出现系统性或区域性严重失效。 B一般不合格项;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就构成一般不合格项,孤立的人为失误或明知故犯等是个别问题; 文件偶而未被遵守,造成的后果不太严重,是个别的,偶然的问题; 对系统不会产生重要影响的不符合,对系统有效性而言,是个次要问题。 C另外一种类似不合格项,叫做“观察项”。 一般为:证据不足,但估计存在问题,需提请受审核方注意的事项; 已发现问题,但尚不能构成不合格项,发 展下去可构成不合格项; 其他需提请注意事项。 “观察项”报告不属于不合格报告,但可以列入最后的审核报告,观察项可能会是下次审核时特别注意的方面。 ⑶ 不合格报告 不合格报告的描述应使参与审核和未参与审核的人都明白不合格的事实,因为纠正措施经常是由未参与审核的人员制订和实施的。 不合格报告的内容包括: 受审核方名称――即科室、车间; 审核依据―― GB/T19001— 20xx 标准、手册、程序文件; 不合格事实描述――简练确切的客观事实描述、在场人员; 不合格观察结论――违反哪个标准、哪个条文规定; 不合格的严重程度 ――是严重不合格还是一般不合格; 审核员确定――内审员签名和时间; 受审核方代表确认――指受审核方代表,对观察结果的认可,应签名、时间; 采取纠正措施及验证记录――指受审核方提出的纠正措施及最终验证结果记录,纠正措施应经过管理者代表批准。 以上关键是对不合格事实的描述。 对不合格事实的描述主要应做到: A准确的描述观察到的事实:时间、地点、人物、文件、何种情况; B使其有可查性和可追溯性; C力求简练、抓住核心不合格加以概括提炼; D对统计数据要有分析和归纳,不要遗漏任何有益信息; E观点、结论要从描述中自然 流露,不要光写结论,不写事实; F尽可能使用行业或企业的术语。 ⑷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符合性有效性评价 A评价依据 评价依据来自审核中发现的客观依据――不合格的数量和不合格的严重程度。 B不合格项的统计和分析 对不合格项的数量统计和不合格严重情况统计。 不合格项在各部门、在各条款的分布,用矩阵图帮助分析,从而找出 薄弱的部门和薄弱的条款。 C评价有效性项目 内部失效:产品实物质量完成情况,内部损失费大小。 外部失效:顾客投诉,企业损失费用和企业信誉损失情况。 内审:是否形成内审机制,自我发现问题,积极整改,自我完善。 纠正措施实施:对不合格是否重视,是否对原因采取措施,认真实施验证。 管理者和员工的态度:能否认真学习 GB/T19001— 20xx 标准等,持之以恒,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 D有效性评价 Ⅰ GB/T19001— 20xx 标准的符合程度; Ⅱ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程度; Ⅲ体系实施的有效程度; Ⅳ建立和实施自我发现和改进体系运行问题的机制情况(测量分析、内审、管理评审、纠正和预防措施)。 E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评价结论 审核组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 评价结论有:有效,无效,有缺陷三种状态。 审核组做出有效无效有缺陷结论的依据是不合格的数量和不合格的程度,以及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结论。 分别为: Ⅰ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没有或仅有少量一般不合格项( 0— 4 项一般不合格项) Ⅱ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无效:有严重不合格或很多的一般不合格项(大于 15 项一般不合格项) Ⅲ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基本有效:有缺陷,有较多的一般不合格项( 515项一般不合格项) 对审核结果的判定并无非常严格的标准,不合格项的多少也没有统一的评定界线。 但企业在进行内审时,对审核结果判定大概掌握一个尺度。 判 定有效性只是手段。 关键在于对发现不合格项,特别是严重不合格,作为企业管理重点。 以期望得到受审核区域管理者的足够重视,并在规定期限内将所有问题进行纠正。 ⒒末次会议 末次会议是现场审核的结论性会议。 末次会议仍由内审组长主持。 ⑴ 末次会议的目的 内审组向企业中层以上负责人说明审核情况,以便他们能够清楚的理解审核。 宣布审核结果和审核结论,提出纠正措施要求,宣布结束现场审核。 ⑵ 末次会议内容 与会人员签到 内审组长重申审核目的、范围和审核依据,说清楚审核的来龙去脉,宣布不合格报告,如果受审核方有异,可待宣读完毕提出 问题。 如真的有合格证据,可以修改,但应说明为什么当时未拿出合格证据。 不合格报告上的受审核方确认可以在现场审核签字,也可以在末次会议上签字。 内审组长应说明审核是一种抽样活动,带有一定风险和局限性,发现不合格的部门未必是唯一的部门,其他部门是未被查到。 审核只对样本负责。 内审组力求审核结果公正、客观和准确。 要求被审核方举一反三,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内审组长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作出基本评价。 这是根据不合格项的统计和分析所得出的逻辑结论。 同时指出质量管理体系运作中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问题。 并指出对纠正措施的要求, 包括时间和验证要求。 受审核方应对改进不合格作出承诺。 末次会议应控制在半小时到1小时,有不同意见在末次会议避免争论,会下解决,有管理者代表出面协调解决。 ⒓内审报告 末次会议结束后两周内,由内审组编制内审报告,管理者代表批准后,按“文件控制程序”进行发放到企业各有关部门。 内审报告的主要内容: ⑴ 审核报告编号:审核报告的唯一性标识; ⑵ 审核时间; ⑶ 审核目的:说明为什么进行审核; ⑷ 审核范围:审核涉及的产品、部门、条款; ⑸ 审核依据: GB/T19001— 20xx 标准,手册,质量管理体系程序; ⑹ 审核组成员 :组长,组员; ⑺ 受审核部门和人员; ⑻ 审核概述:审核分工、抽样工作、审核计划执行情况等; ⑼ 不合格项统计与分析:附不合格报告和不合格项分布矩阵图; ⑽ 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进行评价; 质量管理体系对 GB/T1900120xx 标准的符合程度; 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程度; 建立和完善自我发现和改进体系运行问题的机制状况; ⑾ 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结论; ⑿ 对纠正措施要求; ⒀ 审核报告发放范围; ⒁ 编制、批准。 ⒔纠正措施的实施 ⑴ 凡涉及到不合格项的责任部门在接到审核报告和不合格报告复印件后 ,应及时组织力量认真分析产 生不合格的原因 ,针对原因制定纠正措施防止再发生 ,将分析原因和详细纠正措施填入“不合格报告”中,负责人签字。 应得到管理者代表的确认。 产生不合格的责任部门应对本区域工作进行总结,立足于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对未来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⑵ 各产生不合格项的责任部门应按照自己制订纠正措施和审核报告规定时间要求进行纠正措施的实施,防止其滋生和蔓延或进一步扩大造成更大的不良后果。 在实施中发生困难,部门自身力量无法解决,则应向管理者代表提出,请求领导帮助解决。 在实施中如发生困难,不能按期完成,须向生产调度室、 管理者代表汇报,并得到管理代表批准可以延长。 在实施中如有几个部门对某一问题发生争执,难以解决,也应提交管理者代表协调或仲裁。 各责任部门在实施纠正措施中,应保存有关实施记录。 ⒕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评审 按内审报告规定的纠正措施完成时间,由原内审员或其他内审员,对各不合格项的纠正措施进行跟踪验证,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验证评审的内容包括: A 纠正措施计划是否按规定日期完成; B 纠正措施计划中的各项措施是否都已完成; C 纠正措施实施后的效果如何; D 实施情况是否有记录可查、是否保存; E 如引起程序或其他文件 修改,是否按照“文件控制程序”办了修改手续;该文件是否已修改。 如果某些效果要更长时间才能体现,可留作问题待下一次例行审查时再检查。 审核员验证并认为措施计划确已完成后,在不符合格报告验证一栏中写上验证情况并签字。 这项不合格项即为“封闭”,完成闭环管理。 若受审核方不实施或效果不理想也填入验证一栏,内审员应将不合格报告送到生产调度室。 在内审中提出的观察项中,也应引起受审核部门负责人的重视,通过调查潜在不合格的原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内审员应将观察现象以书面形式向管理者代表汇报,引起领导注意。 化验室 在收到各 个不合格报告后,进行分析研究评审总结,写出纠正措施的跟踪报告,报管理者代表。 纠正措施的跟踪报告内容有:报告领导、不合格数量和不合格程度、纠正措施实施情况、纠正措施效果、未实施和纠正措施效果不好情况、今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