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年几岁了二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题的意识,规范的数学书写格式。 实际效果: 学生习惯于 用加法和减法逆运算的算理求出这两个方程的解,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读书能看懂,但有点思维不习惯, 习惯上,我们将未知数写在等号左边,值写在等号右边。 有同学提出:检验方程的解。 应给予肯定和表扬。 内容 2: 例 2 解下列方程: ( 1) 3 x = 15; ( 2) 3n 2 = 10. 解: ( 1)方程两边同时除以 3,得 31533  x 化简,得 x = 5. ( 2)方程两边同时加上 2,得 3n 2 + 2 = 10 + 2. 化简, 得 3n = 12. 方程两边同时乘 3,得 n = 36. 目的: 在实际变形的过程中 ,让学生体会等式基本性质一、二的真正含义; 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思维习惯,规范的数学书写格式。 实际效果: 学生在感受了例 1的思考过程后,能比较顺利地完成本例的解答 . 学生习惯于用乘法和除法逆运算的算理求出这两个方程的解,有点思维不习惯, 学生对等式性质中的限制性条件理解不深 刻。 如“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运用不够好 .。 讲授以上两例时,创设了一种师生交流互动的环节,教师引导学生用等 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此过程中与学生平等交流,并给予恰倒好处的点拨 .教师鼓励学生表达,并且在加深对等式基本性质理解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答案开展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结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 . 如:解方程 (2) 1023 n. 同学甲: 解:方程两边同时加上 2,得: 210223  n 整理得 123n. 方程两边都乘以 3,得 n=36. 同学乙:解:方程两边同时加上 2,得: 210223  n . 整理得 123n . 方程两边都除以 31 ,得 n =36. 以上两种思考方式教师给予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本节课为解方程的第一课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