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6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据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 小组汇报、交流: 1 6=6 一六得六 6 1=6 2 6=12 二六十二 6 2= 12 3 6=18 三六十八 6 3=18 4 6=24 四六二十四 6 4=24 5 6=30 五六三十 6 5=30 6 6=36 六六三十六 ③教师指着黑板上的乘法口诀,让学生齐读两遍。 ④提问:为什么“六六三十六”只有一个算式。 (因为两个因数相同) ⑤小组汇报各句乘法口诀表示的意义。 ⑥同桌讨论: 刚才我们编出了 6 的乘法口诀,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口诀,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呢。 先自己想想,再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桌。 讨论结果有: 后一句口诀的得数比前一句口诀的得数多 6。 第一列是:一、二、三、四、五、六,第二列都是六。 后一句口诀比前一句口诀多了一个 6。 „„„ 同学们的观察能力真强,因为后一句口诀比前一句口诀多了一个 6,每两句口诀 间它们的得数都相差 6,所以我们把这 6 句口诀叫做 6 的乘法口诀。 板书: 6 的乘法口诀 提问:如果老师只记得“四六二十四”,忘记了“五六”是多少了,怎么办。 (因为“五六”比“四六”多了一个 6,所 以“五六”的得数也比“四六”的得 数多了一个 6,所以 24 多 6 就是 30,于是“五六三十”。 ) 你真棒。 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 根据这些规律,我们可以很快地把这些口诀记熟,我们来尝试一下吧。 【设计意图: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体会成功的喜悦。 】 用多种形式熟读口诀 1)全班快速读一次; 2)分四大组读(一组一句),最后两句齐读,看哪组的声音最响亮。 3)开火车读( 2 次)速度要快; 4)男女对读; 5)学生默读,熟记; 6)师生对口诀; 7)生生对口诀。 (同桌互对)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不仅让学生熟读口诀,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在热烈和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快乐学习,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 】 同学们真了不起。 能够不怕困难,勇敢地接受挑战,成功地通过了三关。 多拉 A梦也佩服同学们爱动脑筋的精神呢。 所以它决定送给同学们三件法宝,希望同学 们继续努力学习。 摆小棒。 课本 61 页《做一做》 (教师给每一个同学发一个“红包”。 ) 第一件法宝是什么呢。 就在这个红包里面。 多拉 A梦给大家的‘红包 ’里装的可不是钱,大家打开看看是什么。 (小棒) 对了,是这些神奇小棒。 这些神奇小棒啊,可以拼出一些很漂亮的图案呢。 那我们就来玩拼图形吧。 请同学们从‘红包’。二年级6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二小卫彦军培优补差计划
的智力,增强他们学好语文的信心。 另外,在课堂上对后进生多提问,发现他们的优点和成绩就及时表扬,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课余时间个别辅导 在限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是很难满足和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的。 因此,组织课外辅导,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优等生,我打算制定课外资料让他们阅读,布置要求较高的作业让他们独立思考,指定他们对其他学生进行辅导,使他们的知识扩大到更大的领域,技能
二年级9月数学月清试卷
约高 110( ) 18. 旗杆大约高 11( ) 19. 客厅大约长 14( ) 20. 公交车身大约长 10( ) 18( ) 3( ) 三、在○里填上“<、>、=”。 ( 7 分) 23- 7○ 20 11+ 38○ 49 60- 23○ 30 78- 48○ 42 73- 19+ 28○ 75 35+ 24- 18○ 62 90- 24+ 18○ 48 四、估算一下,把得数比
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排列和组合教学设计璐璐
字排列。 师:超级密码现在有 六种可能,到底是那个呢。 提示二:十位和个位相加是 5,并且个位是 2 揭晓答案: 32 二、实践操作,感知组合 大门打开了,老师真为喜羊羊和美羊羊开心,老师更为小朋友开心,因为小朋友用你们聪明的头脑帮喜羊羊闯过一道又一道的难关。 老师祝贺 你们 ( 教师不自主的一边走一边伸手和同学握手 )。 师:我俩握了几次。 ( 1 次) 师:我和他握,他和我握,每 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教学案
3千克梨,共花了。 回家路上,他们遇上了好朋友小军,小军问苹果、梨各多少钱 1千克。 建立模型。 1.怎样设未知数。 2.找本题等量关系。 从哪句话中找到的。 3.列方程组。 4.解方程组。 = = 5.检验写答案。 根据问题建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