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测试3内容摘要:

册”的名称。 有了书,还得有人教,古代学校很少,只有贵族官僚子弟才能上学。 虽然有些私人讲学的,但也交学费,交不起的人还是上不了学。 因为书贵,书少,一个学校的学生就不可能人人有书, 只能凭老师口授,自己笔记。 这样,学习的时间就要长一些,靠劳动才能生活的人们,读书便更不容易了。 总之,由于物质条件的限制,古代人读书,尤其要读很多书是困难的。 也正因为这样,读书也有阶级的限制,官僚子弟读书容易,平民子弟读书困难,知识被垄断了,士排列在农、工、商之前,就是这个道理。 到印刷术发明以后,书籍成为商品,可以在书店里买到了,但是,还是有限制,穷人买不起书,更买不起很多书。 穷人要读书,得想法借,得自己抄,这是很困难的。 例如 14 世纪时,书已经成万部的印出,各大城市都有书肆,但是穷人要读书,还是非常艰苦。 明初有名的学者宋濂,写了一篇《送东阳马生序》,谈他自己读书的艰苦情况说: “我小的时候,就喜欢研究学问,家里穷,弄不到书,只好到有书的人家借,亲自抄写,约定日子还。 大冷天,砚都结冰了,手指冻得弯不过来,还是赶着抄,抄完了送回去,不敢错过日子。 因为这样,人家才肯借书给我,也才能读很多书。 ” “到成年了,越发想多读书,可是没有好老师,只好赶到百多里外,找有名望的老先生请教,弓着身子,侧着耳朵,听他教诲。 碰到他发脾气,我越发恭谨,不敢说一句话,等他高兴了,又再请教。 我虽然听得不很明白,但到底还是学了一些知识。 ” “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行李,走过深山巨谷。 冬天大风大雪,雪深到几尺,脚皮都裂了也不知道。 到了客栈,四肢都冻僵了,人家给喝热水,盖了被子,半天才暖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