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3-3实验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同步检测试题内容摘要: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A 组基础巩固1关于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A通过对同时改变小车的质量 m 及受到的拉力 F 的研究,能归纳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B通过对保持小车质量不变,只改变小车的拉力的研究,就可以归纳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C通过对保持小车受力不变,只改变小车质量的研究,就可以得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D先不改变小车质量,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不改变力,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最后归纳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解析:由于实验中有三个量同时变化,在研究过程中采用控制变量法,通过对保持小车 2、质量不变,只改变小车的拉力的研究,可以归纳出加速度、力二者之间的关系,再通过对保持小车受力不变,只改变小车质量的研究,可以得出加速度、质量二者之间的关系,所以 D 项正确答案:112 2012安徽卷 图 111 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为 m,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 1)实验中,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先调节长木板一端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_ A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调节 m 的大小,使小车在砂和砂桶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B将长木板的一端 3、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砂和砂桶,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C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及砂和砂桶,轻推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2)实验中要进行质量 m 和 M 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_ AM 200 g,m10 g、15 g、20 g、25 g、30 g、40 200 g,m20 g、40 g、60 g、80 g、100 g、120 M400 g, m10 g、15 g、20 g、25 g、30 g、40 400 g,m20 g、40g、60 g、80 g、 4、100 g、120 g(3)图 112 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A、B、C、D 、E 、F、G 为 7 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cm、s cm、s cm、s cm,s 0 小车的加速度 a_ m/果保留 2 位有效数字)图 112解析:(1)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到重力、支持力、纸带的拉力木板对小车的摩擦力和细线拉力的作用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力,因此应把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以使重力、支持力、纸带的拉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为零,即小车做匀速运动,因此在进行这一操作时,不应挂砂桶,小车应连接纸带,A 、C 项错误,B 项正 5、确(2)由于绳子的拉力不易测量,本实验中砂和砂桶的总重力来代替绳的拉力,而砂桶做加速运动,设加速度大小为 a,则 Tm( ga),当砂桶的加速度很小时,T 近似等于 此实验中应控制实验条件,使砂桶的加速度很小只有当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砂和砂桶的总质量时,小车和砂桶的加速度才很小,绳的拉力才近似等于砂和砂桶的总重力,C 项正确(3)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 T0.1 s,由 x 可得 a,代入数据解得 am/ 3T2答案:(1)B(2)C(3)能力提升3 2014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学测试用如图 113 甲所示装置做“探究物体的加速度跟力的关系”的实验实验时保持小车的质量 M(含车中的钩码)不变,用在绳的 6、下端挂的钩码的总重力 为小车受到的合力,用打点计时器和小车后端拖动的纸带测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3(1)实验时绳的下端先不挂钩码,反复调整垫木的左右位置,直到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_(2)图 113 乙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比较清晰的点迹起,在纸带上标出了连续的 5 个计数点 A、B、C 、D、E,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 4 个点迹没有标出,测出各计数点到 A 点之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 50 交流电源两端,则此次实验中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测量值 a_ 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通过增加绳的下端挂的钩码的个数 7、来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 F,得到小车的加速度 的数据,画出 aF 图线后,发现当 F 较大时,图线发生了如图丙所示的弯曲该同学经过思考后将实验方案改变为用小车中的钩码挂在绳的下端来增加钩码的个数和外力那么关于该同学的修正方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写选项字母)A该修正方案可以避免 aF 图线的末端发生弯曲B该修正方案要避免 aF 图线的末端发生弯曲的条件是 M修正方案画出的 aF 图线的斜率为1 该修正方案画出的 aF 图线的斜率为1M m答案:(1) 平衡小车运动中所受的摩擦阻力(2) 3)2014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月考如图 114 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小车上固定一个盒子,盒子 8、内盛有砂子,砂桶的总质量(包括桶以及桶内砂子质量)记为 m,小车的总质量(包括小车、盒子及盒内砂子质量 )记为 14(1)验证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从盒子中取出一些砂子,装入砂桶中,称量并记录砂桶的总重力 该力视为合外力 F,对应的加速度 a 则从打下的纸带上计算得出多次改变合外力 F 的大小,每次都会得到一个相应的加速度本次实验中,桶内的砂子取自小车中,故系统的总质量不变以合外力 F 为横轴,以加速度 a 为纵轴,画出 aF 图象,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aF 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是 _你认为把砂桶的总重力 做合外力 F 是否合理。 答:_.(填“合理”或“不合理”); 本次实 9、验中,是否应该满足 Mm 这样的条件。 答:_(填“是”或“否”);理由是_(2)验证在合外力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保持桶内砂子质量 m 不变,在盒子内添加或去掉一些砂子,验证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本次实验中,桶内的砂子总质量不变,故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不变用图象法处理数据时,以加速度 a 为纵轴,应该以_的倒数为横轴解析:(1)将车内的砂子转移到桶中,就保证了 Mm 不变,即系统的总质量不变,研究对象是整个系统,a ,可见 aF 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是 m m 1M 必满足 Mm 这样的条件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2)向小车内添加或去掉部分砂子,是改变系统的总质量 Mm,而 10、系统的合外力仍等于所悬挂砂桶的重力 证了合外力不变所以用图象法处理数据时,以加速度 a 为纵轴,应该以 Mm 倒数为横轴答案:(1) 合理否,因为实验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系统,系统受到的合1M )M难点突破5 2014山东省烟台莱州一中阶段测试某探究性学习小组欲探究光滑斜面上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质量及斜面倾角是否有关实验室提供如下器材:A表面光滑的长木板( 长度为 L),B小车,C质量为 m 的钩码若干个,D方木块( 备用于垫木板) ,E米尺,F Mm M2一步,在保持斜面倾角不变时,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通过向小车放入钩码来改变物体质量,只要测出小车由斜面顶端滑至底端所用时间 t,就可以由 11、公式a_求出 据以上信息,我们发现,在实验误差范围内质量改变之后平均下滑时间_(填“改变”或 “不改变”) ,经过分析得出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为_第二步,在物体质量不变时,探究加速度与倾角的关系实验中通过改变方木块垫放位置来调整长木板的倾角,由于没有量角器,因此通过测量出木板顶端到水平面高度 h,求出倾角 的正弦值 在坐标纸上建立15,请根据他所作的图线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m/s 滑斜面上物体下滑的加速度与倾角的关系为_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5答案: 不改变斜面倾角一定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无关10ag 手相赠教学积累资源共享测定动摩擦因数的三种方法1将动摩擦因数的测量转化为 12、加速度的测量当物体在水平面或斜面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若能测出物体的加速度,则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和牛顿第二定律就可求出动摩擦因数【例 1】2012 江苏高考为测定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小亮设计了如图3 1 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当木块 A 位于水平桌面上的 O 点时,重物 B 刚好接触地面将 A 拉到 P 点,待 B 稳定后静止释放, A 最终滑到 Q 点分别测量 Q 的长度h 和 h,重复上述实验,分别记录几组实验数据图 31(1)实验开始时,发现 A 释放后会撞到滑轮请提出两个解决方法_,_.(2)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作出 sh 关系的图象.h/ 2(3)实验测得 A、B 的质量分别为 m sh 图象可计算出 A 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_.(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4)实验中,滑轮轴的摩擦会导致 的测量结果_( 选填“偏大”或“偏小”)解析:(1)为使 A 不撞到滑轮,应设法减小 B 落地瞬间 A 的速。201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3-3实验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同步检测试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