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美上第七课三位中国美术家内容摘要:

活简朴 • 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 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 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 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 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 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 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走兽、人物、历史、神话,无不落笔有神,栩栩如生。 他的代表作油画《田横五百士》、《徯我后》、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 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等,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 尤其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 徐悲鸿长期致力于美术教育工作。 徐悲鸿笔下的奔马有什么特点。 ◇精神抖擞,豪气勃发 ◇刚劲稳健的白描线条勾勒出马的形态。 ◇饱满酣畅的墨色扫出马的鬃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