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语文第五单元25课诗词曲五首(教学课件)内容摘要:

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思想感情: 兴感之由 未销蚀的铁戟 是前朝之物 感慨咏叹 若非东风之便 历史将会改写 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告诫统治者不要有侥幸心理 文天祥 : (1236~ 1283),初名云孙, 字天祥, 改字宋瑞,又字履善, 号文山, 吉安(今江西县名)人。 宋理宗宝佑四年( 1256)考取进士第一名。 历任湖南提刑,知赣州。 恭帝德佑元年( 1275)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 临安危急,奉命至元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后冒险脱逃,拥立益王赵罡,至福建募集将士,进兵江西,恢复州县多处。 后兵败被俘至元大都,终以不屈被害。 封信国公。 作品有 《 文山先生全集 》 作者简介: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一首咏志诗。 祥兴元年( 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 第二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军南宋最后据点崖山,文天像被押解同行,过零丁洋时写了这首诗,决心以死殉国。 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逼他招降宋军抗战将领张世杰等,文天祥严正拒绝,说:“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 ”遂出此诗以明心志。 张弘范见诗中辞意坚决,“但称‘好人。 好诗。 ’竟不能逼。 ” 资料: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艰辛,在频繁的抗元斗争中已度过四年。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的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风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 疏通诗意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想到前兵败江西,(自己)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仃。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 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让我)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 一是 21岁读经书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 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 写出了形式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表明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 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 忧国之痛 和愿意 以死明志、为国捐躯 的豪情壮志。 思想感情: 叙事 步入仕途 起兵抗元 国家危难 命运艰辛 形势险恶 境况危苦 抒情 舍生取义 名垂青史 比喻 对偶 追忆 抗元经历 ,表现 忧国之痛 和 以死明志 、 为国捐躯 的豪情壮志 苏轼 : (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 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