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版《全程复习方略》高考物理(全国通用)总复习教师用书训练 单元评估检测(三)内容摘要: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三)(第三章)(45 分钟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48 分。 14 题是单选题,5、6 题是多选题)、乙两个小孩分别坐在滑冰板上,原来静止不动,在相互猛推一下后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 假定两板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 已知甲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比乙远,这是由于()的加速度大小小于乙的加速度大小【解析】选 C。 在推的过程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相互作用时间相同,故 A、B 均错。 分开后,两者滑动摩擦力分别为各自的加速度分别为 =g,=g,两F11F22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则根据 知 = ,222因为 x1 v1 2、C 对,D 错。 【加固训练】(多选)(2015泰州模拟)如图所示,在匀速前进的磁悬浮列车里,小明将一小球放在水平桌面上,且小球相对桌面静止。 关于小球与列车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球向后滚动【解析】选 B、C。 当列车加速前进时,车速增大,小球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有的速度,即相对桌子向后滚动,故 A 错误,B 正确;当列车急刹车时,车速减慢,而小球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有的速度,即相对于桌子向前滚动,故 C 正确,D 错误。 0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用定滑轮装置将质量为 m=40重物送入井中。 当重物以 2m/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定滑轮的摩擦,则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 取 3、10m/) 【解析】选 B。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绳子的拉力大小20N,然后再对人进行受力分析,由物体的平衡知识得 T+ 80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人对地面的压力为 280N。 B 正确。 3.(2015福州模拟)商场搬运工要把一箱苹果沿倾角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如图所示。 他由斜面底端以初速度 子与手分离),这箱苹果刚好能滑上平台。 箱子的正中间是一个质量为 m 的苹果,在上滑过程中其他苹果对它的作用力大小是()析】选 C。 以箱子和里面所有苹果作为整体来研究,受力分析得,a,则 a=向沿斜面向下;再以质量为 m 的苹果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得,合外力 F=ma=苹果重力沿斜面的分力相同,由 4、此可知,其他苹果给它的力的合力应与重力垂直于斜面的分力相等,即 C 正确。 4.(2015广州模拟)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小车内,有一质量为 M 的物块与两根劲度系数分别为 k1、k 2的弹簧连接,小车向右以加速度 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已知两根弹簧的形变量总和为 x,不计物块与小车间的摩擦。 则图中物块的加速度 a 等于()A. 2(1+2)2(1+2)C. D.(1+2)12(1+2)12【解析】选 A。 设两弹簧的形变量分别为 题意有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x=x1+ ,由牛顿第二定律:1+21+2a,故 a= ,A 选项正确。 2(1+2)5.(2015潍坊模拟)如图所示,把小车 5、放在倾角为 30的光滑斜面上,用轻绳跨过定滑轮使之与盛有沙子的小桶相连,不计滑轮质量及摩擦,已知小车的质量为 3m,小桶与沙子的总质量为 m,小车从静止释放后,在小桶上升竖直高度 h 的过程中()析】选 A、B。 对小车和小桶组成的系统,由牛顿第二定律得33m+m)a,解得 a= g,即小桶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18所以小桶处于超重状态,选项 A 正确;小车和小桶均做匀加速运动,当小桶运动位移等于 h 时速度最大,由运动学公式得 得,选项 B 正确 ;此时小车的动能也最大,即 3m =12 12 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选项 D 错误;以小桶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8解得 F= 6、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车受到绳的拉力为 ,选项 8错误。 m 的小球,小球用固定在墙上的水平弹簧支撑,小球与弹簧不粘连,平衡时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53,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已知0.6,)析】选 A、D。 细绳烧断前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其中 2为细绳的拉力。 由平衡条件得 2得 1= 53 43绳烧断瞬间,细绳的拉力突然变为零,而弹簧的弹力不变,此时小球所受的合力与 以,小球的加速度立即变为 a=g。 故 A、D 正确。 53【总结提升】牛顿第二定律瞬时问题的分析思路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1)首先,分析物体突变前的受力情况。 (2)其次,发生突变瞬间要结合物体的实际运动状态判断 7、物体所受到的力哪些发生了变化,哪些没有发生变化。 (3)最后,求出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和加速度。 二、实验题(12 分)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和质量的关系”。 图中 A 为小车,B 为装有砝码的小盘,C 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通过纸带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相连,小车的质量为 盘(及砝码)的质量为 g 取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作 )实验中,得到一条打点的纸带,如图乙所示,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T,且间距 x1、x 2、x 3、x 4、x 5、x 6已量出,则打点计时器打下 F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的计算式为 ,小车加速度的计算式 a=。 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3)某同学平衡好摩擦阻力 8、后,在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多次改变砝码重力,作出小车加速度 a 与砝码重力 F 的图像如图丙所示。 若牛顿第二定律成立,则小车的质量为盘的质量为 4)实际上,在砝码的重力越来越大时,小车的加速度不能无限制地增大,将趋近于某一极限值,此极限值为m/s 2。 【解析】(1)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A 项错;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没必要重新平衡摩擦力,B 项错;实验要求 m2 项对;D 项中应作 像,D 错。 (2),由逐差法知62a=。 5+632192(3)由题图中的 线可知:a= +图线的斜率 k= ,可求F1 1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当 F=0 时,a=s 2,此时 9、a= = ,所以114)当砝码重力越来越大时,a= ,即 限大时,a 趋向于 g。 2+1答案:(1)C(2) 62 5+632192(3)(4)算题(本题共 2 小题,共 40 分。 需写出规范的解题步骤)8.(18 分)(2015广州模拟)完整的撑杆跳高过程可以简化成如图所示的三个阶段,持杆助跑、撑杆起跳上升、越杆下落。 运动员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 a=度达到 v=s 时撑杆起跳,到达最高点时过杆的速度不计,过杆后做自由落体运动,重心下降h=身体接触软垫,从接触软垫到速度减为零的时间t=知运动员的质量 m=65力加速度 g 取 10m/计空气的阻力,求:(1)运动员起跳前的助跑距离。 (2)假如运动 10、员从接触软垫到速度减为零的过程中做匀减速运动,求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明确以下三点:(1)运动员持杆助跑过程为匀加速直线运动。 (2)运动员越杆下落至接触软垫过程为自由落体运动。 (3)运动员从接触软垫到减速为零的过程为匀减速直线运动。 【解析】(1)设助跑距离为 x,由运动学公式 (4分)解得:x= =(2 分)(2)运动员过杆后做自由落体运动, 设接触软垫时的速度为 v,由运动学公式有:v 2=24 分)设软垫对运动员的作用力为 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3 分)由运动学公式 a= (3v分)解得:F=1300N。 (2 分)答案:(1)2)1 300 22 分)静止在水平面上的 A、B 两个物体通过一根拉直的轻绳相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如图所示。 轻绳长 L=1m,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8N,A 的质量 的质量 、B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用一逐渐增大的水平力 F 作用在 B 上,使 A、B 向右运动,当 F 增大到某一值时,轻绳刚好被拉断(g 取 10m/(1)求绳刚被拉断时 F 的大小。 (2)若绳刚被拉断时,A、B 的速度为 2m/s,保持此时的 F 大小不变,当。2016版《全程复习方略》高考物理(全国通用)总复习教师用书训练 单元评估检测(三)
相关推荐
列方程: 给出方程的概念,介绍等式、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 归纳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两个步骤: (1)用字母表示问题中的未知数(通常用 x,y,z等字母); (2)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三)举一反三讨论交流 比较列算式和列方程两种方法的特点.建议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可以把学生分成两部分分别归纳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也可以每个小组同时讨论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然后向全班汇报.
35xx 依据“王家庄至青山路段的车速 =青山至秀水路段的车速”可列方程: 50 50 7032x 给出方程的概念,介绍等式、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 定义 : ( 1)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 X),未知数的指数是 1 次,这 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 2) 在方程等号左边的式子为等式的左边,等号右边的式子为等式的右边。 ( 3)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叫做一元方程
列方程 师生合作,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学生独立思考、互相讨论,先分析出等量关系,再根据所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70x 60x160 70xx 4χ =24。 ( 2)设χ月后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 2450小时,那么在 x月后使用了 150χ 小时 . 列方程 1 700+150χ =2 450。 ( 3)设这个学校的学生为 x,那么 女生数为 ,男生数为 ()χ . 列方程 ( )χ
到翠湖的路程有多远。 地名 时间 王家庄 10:00 青 山 13:00 秀 水 15:00 教师出示问题 学生解答问题 学生解释所列方程的合理性 教师引导学生在互评过程中体会如何寻找等量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不同设未知数的方法列方程 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学生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并根据教师 所 指定设的未知数 表示题中的速度。 学生通过自主、互助寻找题中蕴含的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
的意识。 活动的 注意事项: 学生自行归纳总结,发言讨论,教师在总结学生发言的 3 基础上 板书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 :“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1 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linear inequality with unknown)”。 并 向学生强调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主要特征。 活动内容 3: 巩固 概念 想一想:在前面几节课中